-
A型肉毒毒素提高脂肪隆乳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脂肪隆乳术中,A型肉毒毒素(BTX-A)能否提高脂肪移植的保留率,增加脂肪隆乳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将接受双侧乳房自体脂肪填充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41(28±7)岁,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例,均为双侧乳房。试验组双侧乳房接受自体脂肪和BTX-A联合移植,对照组患者双侧乳房只接受自体脂肪移植,脂肪中加入与试验组BTX-A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三维重建技术计算双侧乳房脂肪移植物保留体积,评估保留率;第三方医师和患者对脂肪移植效果、恢复时间、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双侧乳房脂肪充盈效果明显,无脂肪栓塞、血管神经损伤、感染、长时间瘀斑等并发症。14例中1例(对照组)右侧乳房脂肪移植后出现液化坏死,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包块。三维重建数据及医师和患者评估显示,试验组脂肪移植保留率(51.10±2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3.06±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出现包块及其他并发症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BTX-A联合自体脂肪隆乳明显改善脂肪移植保留率,不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Wernicke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0岁,2020年1月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B-2(WPSS评分3分)",分别于2020年1月、2020年3月和2020年5月应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移植前骨髓原始粒细胞占0.020,微小残留病(MRD)0.77%,WT1基因定量18.658%,NPM1-A基因突变定量1.244%。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4 g·m -2·d -1,移植前10 d(-10 d)、-9 d,地西他滨20 mg·m -2·d -1,-10 d~-6 d,白消安3.2 mg·kg -1·d -1,-8 d~-6 d,环磷酰胺1.8 g·m -2·d -1,-5 d、-4 d,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 -1·d -1,-5 d~-2 d,司莫司汀250 mg/m 2,-3 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西罗莫司、霉酚酸酯联合短程甲氨蝶呤。患者于2020年8月18日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女供母,HLA 6/12,AB+供A+),回输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9.63×10 8/kg,CD34 +细胞3.84×10 6/kg。移植后11 d(+11 d)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3 d患者发生呕血,给予禁食水、抑酸治疗。患者高热,血培养、病毒、细菌、真菌筛查均为阴性,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未降。+8 d,患者出现皮疹。+9 d,患者发生上腹部烧灼感伴腹泻,考虑急性GVHD,加用甲泼尼龙2 mg·kg -1·d -1,体温降至正常。+13 d,患者血脂明显升高(甘油三酯38.18 mmol/L,总胆固醇8.65 mmol/L)。患者间断恶心、呕吐伴上腹不适,+14 d,患者出现乳糜血(甘油三酯41.70 mmol/L,总胆固醇7.49 mmol/L),停西罗莫司(此时西罗莫司浓度17.7 μg/L),改为环孢素A治疗GVHD,甘油三酯降至3.80 mmol/L,总胆固醇降至6.15 mmol/L。+25 d,患者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好转,血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阴性,环孢素A浓度165.5 μg/L。+26 d,患者昏睡,定向力、计算力障碍、四肢肌力下降,腰穿脑脊液压力100 mmH 2O,氯114.3 mmol/L,葡萄糖8.30 mmol/L,蛋白0.55 g/L。脑脊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抗酸杆菌均阴性,脑脊液神经免疫病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AQP4、MOG、MBG抗体均为阴性。脑脊液和外周血病毒PCR筛查均阴性,脑脊液病原体二代测序(NGS)阴性。TMA筛查阴性。头颅平扫+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双侧颞叶深部(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左侧颞叶皮层多发异常信号并下丘对侧斑片明显强化灶。右侧小囊幕增厚并明显强化。结合患者近1个月进食差,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考虑不除外Wernicke脑病,给予维生素B 1 200 mg每8 h 1次治疗,+27 d患者神志转清,肢体肌力明显好转。患者维生素B 1<1.0 μg/L,明确诊断为Wernicke脑病,继续补充维生素B 1治疗。复查头颅MRI: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多发异常信号并双侧下丘、右侧小脑幕明显强化灶,较前部分病变信号明显减低,范围减小。+30 d,复查骨髓完全缓解(CR),MRD阴性,NPM1基因突变阴性,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完全供者型。+36 d,间断谵妄,给予奥氮平对症治疗后好转,+50 d,患者谵妄好转,停用奥氮平。随访至移植后8个月,患者无明显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环孢素A血浓度50 μg/L,原发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MRD阴性,STR-PCR完全供者型。头颅MRI: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多发异常信号并双侧下丘脑、右侧小脑幕病变强化灶明显减低,范围明显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载体介导的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疫苗的研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艾美耳球虫是鸡球虫病的病原体,采用疫苗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表面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对卡介苗(BCG)、乳酸乳球菌(LL)、植物乳杆菌(LP)、鼠伤寒沙门氏菌(St)、枯草芽孢杆菌(Bs)、粪肠球菌(Efs)、大肠埃希菌(Ec)、蓝细菌(CB)、酵母、蜥蜴利什曼原虫(Lt)、鸡痘病毒(FPV)、火鸡疱疹病毒(HVT)、牛痘病毒(VV)和昆虫杆状病毒等载体介导的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疫苗的研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为新型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危重病患者早期持续应用植物乳杆菌299v进行益生菌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植物乳杆菌WCFS1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小鼠胰腺及回肠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益生菌植物乳杆菌WCFS1(LP)灌胃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小鼠胰腺及回肠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小鼠应用广谱抗生素持续灌胃3周以建立肠道无菌鼠,然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ANP模型组(ANP组)、LP灌胃组(LP组)和LP灌胃后再诱导ANP组(LP+ANP组),每组6只。LP组与LP+ANP组给予1×10 9 CFU/ml、0.2 ml/d的LP灌胃1周,CON组与ANP组以0.2 ml/d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灌胃1周。采用雨蛙肽(100 μg/kg)腹腔注射10次,每次间隔1 h,第10次注射时腹腔加注脂多糖5 mg/kg的方法构建ANP小鼠模型,2 h后处死小鼠。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粪便及回肠黏膜中LP数量;取胰腺和回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的炎症程度,并行病理学评分;采用酶动力化学法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通透性指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与回肠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量。 结果:LP灌胃后小鼠粪便及回肠黏膜L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30±39.12比2.39±1.39,23.11±0.50比1.38±0.28, P值均<0.05)。CON组、LP组、ANP组、LP+ANP组胰腺病理评分分别为(0.26±0.41)、(0.17±0.26)、(8.55±0.46)、(6.30±0.45)分;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219.70±19.73)、(217.60±11.30)、(2896.24±98.32)、(1837.13±131.60)U/L,IL-1β水平分别为(0.87±0.28)、(1.4±0.85)、(67.41±6.45)、(36.33±5.65)pg/ml,IL-6分别为(0.74±0.27)、(0.16±0.16)、(280586.12±39163.92)、(107912.75±31283.47)pg/ml,IL-10分别为(35.52±5.27)、(50.99±15.34)、(2008.45±184.83)、(3070.35±403.71)pg/ml;胰腺组织IL-1β mRNA表达量分别为1.42±0.39、0.95±25、20.53±0.50、10.69±1.01,IL-6 mRNA分别为1.31±0.44、0.93±0.02、21.97±1.71、11.54±1.75,IL-10 mRNA分别为0.93±0.14、0.75±0.15、0.99±0.21、1.76±0.19。LP组与CO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P+ANP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IL-1β、IL-6水平,胰腺组织IL-1β、IL-6 mRNA表达量均较ANP组显著下降,而血清IL-10水平及胰腺组织IL-10 mRNA表达量较ANP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ON组、LP组、ANP组、LP+ANP组回肠病理评分分别为0、0、(3.17±0.41)、(1.67±0.52)分;血清DAO水平分别为(0.03±0.03)、(0.02±0.02)、(0.50±0.05)、(0.49±0.06)ng/ml,LPS水平分别为(2.75±0.35)、(3.74±0.28)、(7.19±0.92)、(5.88±0.38)ng/ml;回肠组织IL-1β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1±0.20、1.17±0.09、1.81±0.25、1.63±0.21,IL-6 mRNA分别为1.01±0.29、2.83±0.42、54.45±8.50、16.87±4.42,IL-10 mRNA分别为1.12±0.41、6.09±2.51、11.65±1.47、29.86±2.93。LP组回肠组织IL-10 mRNA表达量较CON组显著升高,其他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P+ANP组回肠病理评分、血清LPS水平、回肠组织IL-6 mRNA表达量均较ANP组显著下降,而IL-10 mRNA水平较ANP组显著升高;回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量较ANP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LP灌胃可减轻雨蛙肽诱导的ANP小鼠的胰腺及回肠屏障的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乳酸菌对大口黑鲈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试验旨在分析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2种乳酸菌对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C0组作为对照,使用基础饲料;T1、T2和T3组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0×108 CFU/g的植物乳杆菌LP-37、1.0×107 CFU/g的戊糖片球菌PP-23,以及两者按此浓度组合的混合益生菌.每个实验组均设置了3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50尾大口黑鲈,养殖周期为6周.结果显示:T1、T2、T3组的大口黑鲈在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优于C0组(P<0.01),并且在饵料系数方面,T1至T3组均显著低于C0组(P<0.05).其中,T3组,在促生长方面效果最为显著.在肠道组织形态方面,T1和T3组绒毛高度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1),T3组绒毛宽度显著高于C0、T1和T2组(P<0.05),各试验组肌层厚度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肠道中胃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且与促生长结果类似,T3组提升的幅度最大.与C0组相比,T1—T3组大口黑鲈脾脏和头肾中IL-1β、IL-8、TNF-α、IFN-γ等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10、TGF-1β等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T3组效果最显著.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LP-37和PP-23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血清和肠道中酶活性,增强抗炎因子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显著改善肠道形态,且联合添加组优于单一添加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具有降胆固醇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筛选具有降解胆固醇功能和良好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方法 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从健康人体粪便中筛选具有降解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菌株种属,对其耐酸、耐胆盐、耐过氧化氢、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胆固醇清除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评价,并选用综合性能良好植物乳植杆菌进行动物实验,探究其体内的降胆固醇功能.结果 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获得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植物乳植杆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评测,发现5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耐过氧化氢能力,在pH 3.0的酸性条件下处理6 h,活菌数与初始菌量保持在同一数量级;3.0g/L胆盐的条件下处理6h,其活菌数保持在106CFU/mL;1.0 mmol/L过氧化氢条件下处理6h,活菌数显著增加.MRS发酵上清液对5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8.5 mm;具有良好的肠上皮黏附特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大于25%;胆固醇清除能力差异较大,其中植物乳植杆菌GLPL03和GLPL04的清除能力较强,达到59%和53%.综合菌株性能,选用植物乳植杆菌GLPL03和GLPL04进行为期12周的动物实验,发现植物乳植杆菌GLPL03和GLPL04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脂水平,缓解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发展.结论 健康人体来源的5株植物乳植杆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益生菌进行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三七总皂苷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前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优化三七总皂苷发酵制备工艺,并比较发酵前后免疫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三七总皂苷的发酵工艺,考察培养基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对人参皂苷Rh1、Rg3和Compound K(CK)的含量的影响.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检测不同给药组的大鼠体质量、胸腺和脾脏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对比发酵前后三七总皂苷对免疫抑制大鼠的调节作用.结果:三七发酵总皂苷最佳制备工艺为:培养基pH 7.0、发酵时间3.2d、发酵温度37.6 ℃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量3.1%,发酵后三七总皂苷含量为2.42mg·g-1.药理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前后的三七总皂苷均能增加免疫抑制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0水平,且三七发酵总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优于发酵前三七总皂苷.结论:三七总皂苷在发酵后人参皂苷Rh1、Rg3和CK含量明显增多,免疫调节作用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干预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组,戊酸雌二醇组(E2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持续12周.Mi-cro-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中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表达;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分析粪便中V3~V4区菌群基因.结果:HE结果显示,OVX组小鼠骨松质结构改变,骨小梁稀疏松散、粗细不匀,大量断裂,骨髓腔间距宽;M组、H组的骨结构改善,且H组接近于sham组;Micro-C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BMD、小梁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连接密度(Conn.Dn)显著降低,骨表面积/组织体积(BS/TV)、骨小梁空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M组和H组BMD、BV/TV、BS/TV、Tb.N、Conn.Dn显著增加,H组Tb.Sp、SMI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M组、H组的BGP显著升高,TRAP5b显著降低.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H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在属水平上,H组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菌属、双歧杆菌属、回肠杆菌属和毛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升高,杜氏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另枝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Ef Se)分析结果显示,H组中的放线菌门、放线菌门未确定菌纲、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科、Ileibacterium valens和回肠杆菌属丰度富集.结论: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OVX小鼠骨微结构,缓解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不同木本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探讨植物种类对人工湿地中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的影响,以 7 种木本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白棠子(Callicarpa dichotom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为研究对象,运用 16S rRNA细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垂直流人工湿地木本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类群.结果表明:细叶水团花、水蜡根际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与均匀度均高于其他 5 种植物,其根系能够更好地富集微生物.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是木本植物平均相对丰度较高的门,其次为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藻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地杆菌属为木本植物的共有优势菌属;大叶女贞、白棠子、夹竹桃菌落组成差异显著,乳杆菌属、片球菌属、乳球菌属是引起 7 种木本植物样本间菌落差异的关键物种;7 种木本植物根际硝化功能菌属丰度普遍较低,相对丰度范围为 0.11%—1.06%;反硝化功能菌属的相对丰度范围为 3.51%—10.40%,水蜡对于反硝化功能菌属的富集能力最强.基于实验得出,在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条件下,根系水淹处理的木本植物为微生物反硝化作用营造了适宜的厌氧条件,使反硝化细菌在木本植物根际大量富集,供试的 7 种木本植物在适应水淹缺氧逆境胁迫的同时,仍能够保障人工湿地系统的氮去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