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DF与ROI-C联合固定单节段椎体术后发生椎间隙塌陷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联合固定单节段椎体术后发生椎间隙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ACDF联合ROI-C固定单节段椎体术治疗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椎间隙塌陷(CS)将其分为塌陷组(43例)和未塌陷组(57例)。对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骨密度、手术节段、术前颈椎生理曲度(CA)、前后凸角(SA)、椎间隙前高度(ADH)、椎间隙后高度(PDH)等因素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DF和ROI-C联合固定单节段椎体术后发生椎间隙塌陷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术前CA值与患者术后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节段及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塌陷组患者术前SA、CA、ADH与非塌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 t=2.369、 P=0.021;CA: t=3.860、 P<0.001;ADH: t=4.219、 P<0.001),但两组间术前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前CA值小是术后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60, P=0.018)。患者术前CA与随访NDI呈负相关( r=-0.819, P<0.001)。 结论:术前CA值是单节段ACDF与ROI-C联合固定单节段椎体术后发生CS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患者术后评估的NDI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球囊复位椎体增强结合经伤椎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终板复位、椎体增强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并比较硫酸钙骨水泥(CSC)和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球囊辅助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及注射型骨水泥增强技术治疗,且随访时间>5年。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42.9±13.3)岁(范围:29~56岁)。术前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C级4例,D级 7例,E级28例。其中接受CSC椎体增强21例(CSC组),CPC椎体增强18例(CPC组)。患者术后1周,1、2、5年及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及CT检查,测量影像学指标,包括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伤椎楔变角及矢状面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临床效果,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发生。患者术后各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值均<0.01)。患者随访时间(6.7±2.8)年(范围:5~9年)。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的11例患者中,9例完全恢复,2例由Frankel分级C级恢复至D级。CPC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各影像学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SC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各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2年、5年、末次随访时,在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伤椎楔变角和矢状面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CPC组均优于C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均无差异( P值均>0.05)。填充区CSC吸收后周边有硬化带形成,中央残留空洞,无骨组织填充。CPC吸收非常缓慢,至末次随访时CPC组仍填充较满意。 结论:球囊辅助终板复位、椎体增强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良好,CPC椎体增强较CSC能更好维持远期伤椎形态和脊柱序列,并可减少伤椎上间隙的塌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经腹膜后腰大肌前缘与大血管间隙的操作窗(anterior to psoas,ATP)行腰椎间融合(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的小切口微创手术。OLIF手术虽然较其他入路手术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各类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69%~81.82%。大部分并发症经过保守或对症处理可自行缓解,只有较少的并发症难以恢复,需要翻修手术治疗,甚至产生后遗症。OLIF并发症包括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血管损伤是术中危险性较大的并发症,需要即刻压迫或缝合止血;神经损伤可以通过避免暴力牵拉和分离组织,减少手术时间等方法降低其发生率,胸腹膜损伤发生时,应尽量术中即刻缝合。一过性髋关节屈曲无力和一过性大腿/腹股沟感觉障碍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数月后大多可自行消失。肠梗阻由于术中对腹膜牵拉导致,多为不完全性,可自行缓解。术后感染大多为浅表性,经过换药和应用抗生素可治愈。Cage下沉、椎间隙塌陷是最常见融合器或假体相关并发,可无相关临床症状,但严重者需要翻修手术治疗。假关节形成发生率较低,少数伴临床症状者需要翻修手术治疗。对于OLIF并发症的研究大多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所以将来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完善我们对OLIF并发症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Ⅱ°~Ⅲ°椎间隙完全塌陷峡部裂型滑脱不同术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椎间隙完全塌陷峡部裂型腰椎滑脱不同术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利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Ⅱ°~Ⅲ°椎间隙完全塌陷L5峡部裂型滑脱的5名志愿者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以手术及邻近节段活动度验证有效性,构建原位后外侧融合(PLF-is)、完全复位后外侧融合(PLF-TR)、完全/部分复位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TR/PR)及楔形融合器PLIF模型。500 N垂直预应力下,以10 Nm力矩进行活动,测试参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各模型前屈时活动度(ROM)最大,PLF-TR组最不稳定,其ROM最大值为(2.80±0.77)°,高于PLF-is组最大ROM(0.45±0.03)°( t=10.730, P<0.05),PLIF-PR组最大ROM(0.15±0.02)°( t=12.130, P<0.05),PLIF-TR组最大ROM (0.12±0.01)°( t=12.266, P<0.05)。各模型内固定最大负载均出现在前屈时;均集中于骶骨螺钉后段,其中PLF-TR组为(2 008.60±556.61) MPa,高于PLF-is组[885.82±70.13) MPa, t=6.327, P<0.05],PLIF-PR组[(319.67±11.67) MPa, t=9.517, P<0.05],PLIF-TR组[(251.70±8.34) MPa, t=9.900, P<0.05]。邻近椎间隙最稳定的是楔形融合器PLIF组,其最大ROM出现在左旋时仅(5.66±0.02)°,低于PLIF-PR组[(6.22±0.07)°, t=-49.803, P<0.05],PLIF-TR组[5.85±0.04)°, t=-4.052, P<0.05]及PLF-is组[7.97±0.12)°, t=-12.079, P<0.05]。邻近椎间盘负荷最大值出现在PLF-is组的前屈活动中,其值为(4.08±0.20) MPa,同活动方向上高于PLIF-PR组[(1.49±0.04) MPa, t=39.307, P<0.05],PLIF-TR组[(1.33±0.04) MPa, t=41.742, P<0.05]和楔形融合器PLIF组[(1.08±0.04) MPa, t=45.485, P<0.05]。邻近关节突最大应力均出现在左旋时,PLF-is组应力最大为(412.34±4.08) MPa,高于PLIF-TR组[(291.26±0.86) MPa, t=65.667, P<0.05],PLIF-PR组[(309.12±4.02) MPa, t=55.977, P<0.05]和楔形融合器PLIF组[(294.42±0.67) MPa, t=63.954, P<0.05]。 结论:椎间融合治疗Ⅱ°~Ⅲ°椎间隙完全塌陷峡部裂型滑脱的力学特性优于后外侧融合,在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方面也更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分级手术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s)伴后凸畸形的分级手术治疗策略及均衡负载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胸腰椎OVCFs合并后凸畸形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神经压迫、后凸形态、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椎体是否严重塌陷(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小于相邻椎体平均高度的1/3)和骨折可复性,应用均衡负载理念制定分级手术策略。胸腰椎OVCFs伴后凸畸形患者56例,男11例、女45例,年龄(75.6±9.3)岁(范围61~85岁)。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24例无神经损害症状,行体位复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32例有神经损害症状,5例伴弧形后凸且SI<20°者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15例伴角状后凸或SI>15°者行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手术;11例椎体严重塌陷严重且SI>15°者和1例骨水泥松动移位者行椎体切除重建矫形融合术,4例采用后路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8例采用前路椎体切除重建联合后路矫形融合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和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的满意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2±12.1)个月(范围12~60个月)。24例PKP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再次行PKP后好转。32例减压矫形术中出血量为(960±620) ml(范围400~1 800 ml);术中出血量PVCR组>PSO组和前后联合组>Ponte截骨组。手术时间为(4.3±1.9) h(范围2~7 h)。3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自术前(7.0±2.6)分下降至(1.4±1.1)分,ODI自术前60.4%±16.2%下降至9.5%±5.8%,SI自术前18.1°±4.3°下降至5.6°±4.3°。随访期间发生人工椎体和钛网塌陷12例,8例塌陷1~2 mm、4例塌陷3~4 mm,均未发生椎体骨折、内固定移位或松动失败。末次随访时患者总体满意度优14例(症状改善>80%)、良30例(症状改善50%~80%)、可12例(症状改善<50%),优良率为78.6%。结论:参照均衡负载理念制定胸腰椎OVCFs伴后凸畸形的分级手术策略有利于恢复脊柱前中柱均衡负载,降低内固定移位和松动失败的风险,临床疗效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11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debridement and fusion,TLIDF)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lumbar brucellus spondylitis,LB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 年3 月~2022 年 9 月我科采用内镜辅助下TLIDF治疗LBS 11 例.C形臂透视下行术前定位: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确定椎弓根体表投影点,内镜辅助下经皮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定位棘突旁开距离.专用套管逐级扩张,内镜下清创、处理椎间隙,置入混有利福平的植骨颗粒,然后放置融合器,最后经皮置钉.结果 11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PELIF 3 例,UBE-LIF 8 例,无中转开放手术者.3 例PELIF手术时间分别为140、200、260 min,术后带管时间均为2d,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70、100、140 ml,住院时间分别为5、6、8 d,随访时间分别为6、14、18 个月.8 例UBE-LIF手术时间(170.0±49.1)min;术后带管时间(2.5±0.5)d;术后总引流量(93.5±55.7)ml;住院时间(8.1±1.1)d;随访时间6~13 个月,(8.4±2.3)月.11 例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均无复发,无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移位及融合器塌陷.术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大于正常值,末次随访时皆恢复至正常范围.腰背部与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优 7 例,良 3 例,可 1 例,优良率 90.9%(10/11).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术前 8 例 D级,3 例 E级,末次随访 11 例均为E级.末次随访椎间植骨依据Eck骨融合分级,6 例Ⅰ级融合,5 例Ⅱ级融合.结论 内镜辅助下TLIDF治疗LBS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椎间融合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腰椎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活动度(ROM)、椎间融合骨面积比.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采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率,观察术后内固定断裂、融合器移位、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47.01±31.65)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8±61.51)mL,术后住院天数为(4.20±1.22)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6.49±5.65)h.所有患者随访5年及以上,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时降低,术后1年至术后5年维持良好;融合节段ROM术后3年内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融合节段ROM维持良好;术后5年内椎间融合骨面积比、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裂或融合器移位、塌陷等情况,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ASDis)发生率为4.6%.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期融合牢固、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椎间孔镜盘内活检在胸腰椎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椎间孔镜盘内活检在胸腰椎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将该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感染患者84例,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微创诊疗组41例及传统方法组43例.微创诊疗组采用椎间孔镜盘内活检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药物灌注治疗,传统方法组采用传统的经皮穿刺、开放手术.观察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诊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发现微创诊疗组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及椎间隙狭窄也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诊疗组对术式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12%,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盘内活检治疗胸腰椎感染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改善疼痛及下地快速的优势,且能有效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椎间隙狭窄及后凸畸形等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终板螺纹状处理对猪腰椎椎体终板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终板螺纹状处理对猪腰椎椎体终板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5只猪处死后取其腰椎椎体,挑选出30个大小相似的脊柱功能单位,随机分为螺纹处理组和绞刀处理组各15个.螺纹处理组和绞刀处理组充分暴露椎间隙后,分别采用自制终板螺纹化处理器及绞刀处理终板,刮除终板软骨并建立骨槽,采用自体髂骨植入椎间隙.两组均随机选取10个脊柱功能单位,应用万能试验机以2 mm/min的恒定速度进行轴向加压,观察两组轴向压力负荷下的椎体形态变化,记录终板最大抗压负荷.将两组剩余5个脊柱功能单位的上、下两椎体分开,观察腰椎椎体软骨及骨性终板破坏情况.结果 两组抗压负荷超过椎体终板载荷时均出现椎间隙塌陷及椎间隙高度下降,椎间隙塌陷后可见块状植骨形状略有改变并发生倾斜,椎体终板塌陷程度均较轻.螺纹处理组终板最大抗压负荷为(18.20±0.15)N,绞刀处理组为(18.63±0.33)N,两组比较P>0.05.螺纹处理组大部分软骨终板被破坏,小部分骨性终板被破坏,小部分椎体松质骨外露.绞刀处理组大部分软骨终板被破坏,骨性终板基本未受到破坏.结论 腰椎椎体终板螺纹状处理后,终板抗压强度仍然存在,植入物的稳定性仍可依靠终板的支撑力,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部分切除终板既可为融合提供充分的力学优势,又可提供丰富的血管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资料,共21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3例;年龄57.0±13.3岁(45~77岁),随访时间18.0±5.0个月(12~29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3d在轴位MRI上测量轴位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canal,APDC);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并计算滑移百分比(slipping percentage,SP).末次随访时应用CT评估融合率及融合器塌陷率.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9±1.7分、1.7±0.7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1±2.1分、1.4±0.7分,ODI分别为(42.6±24.8)%、(12.1±4.2)%,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3d的APDC分别为11.2±3.8mm、12.7±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DH分别为7.2±1.2mm、10.2±1.4mm,FH分别为17.3±2.9mm、20.0±1.7mm,SP分别为(16.4±7.0)%、(6.1±6.6)%,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生殖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3个月内缓解.2例患者出现融合器塌陷,无明显不适.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及椎管间接减压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