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12月至2023.05月经临床确诊为RDHD的患者13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RDHD患者,男5例,女8例,其中10例病人有3次的影像学检查,首次检查表现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变窄,股骨头外形及轮廓光整8例,MRI显示股骨近端及髋臼的骨髓水肿5例,其中2例出现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第2次检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8例,CT显示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吸收溶解,关节间隙变窄4例;MRI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吸收,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5例;第3次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骨质大部分吸收破坏,8例合并髋臼骨质破坏.3例患者进行了2次影像学检查,股骨头及髋臼骨质破坏进展迅速,最后股骨头及髋臼大部分骨质溶解吸收,髋关节半脱位.结论 RDHD早期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股骨头关节面光整,中晚期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进行性骨质吸收破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涂层冠脉介入器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2种PCI器械,但仍存在再狭窄及晚期血栓事件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内皮细胞活性的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既抑制再狭窄又抗血栓形成,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中药单体及提取物尤其是中药单体组合涂层具有多靶点潜力,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涂层的重要补充.该文综述了应用于PCI器械药物涂层的中药单体(三氧化二砷、紫杉醇、水蛭素、川芎嗪、大黄素、苦参素、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组合(紫杉醇/水蛭素、栀子苷/黄芩苷)、中药提取物(莪术提取物、昆明山海棠提取物),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以期为研发新的PCI器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ECMO敷料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体外循环支持系统,对治疗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ECMO导管的有效固定可以避免移位、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ECMO治疗的有效性和连续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透明敷料、外科敷贴及绷带等多种工具结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固定不够牢靠、外观不够美观整洁、更换不够方便等问题,尚缺乏特异性有效敷料来固定ECMO导管,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特设计了一种ECMO敷料,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20543021.3).该装置包括依次薄弱连接的上部敷料、中部敷料、下部敷料 3 个部分.上部敷料顶面为上部敷料层,上部敷料层顶面设有第 1 刻度标识,底面中部设有纱布层;中部敷料顶面为中部敷料层,底面 2 个长度方向边沿设有网状层,2 个网状层之间设有切口纱布,切口纱布 2 个长度边沿连接网状层,切口纱布与中部敷料层之间设有塑料薄膜,切口纱布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裂缝,中部敷料层顶面设有第 2 刻度标识;下部敷料与中部敷料的连接处设有开口,下部敷料底面为胶黏层.该装置设计简单,固定效果好,方便更换,可避免导管滑脱、移位,减少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凉泻针法辅助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凉泻针法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活动期湿热痹阻证RA腕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40例,脱落3例).西药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每次15 mg,每周1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行凉泻针法治疗,穴取双侧合谷、后溪、外关等,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腕关节肿胀评分、腕关节晨僵评分、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超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晨僵评分、滑膜炎灰阶超声(GSUS)分级、滑膜炎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分级及血清CRP含量、ES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药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滑膜炎PDUS分级及血清CRP含量、ESR均低于西药组(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凉泻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RA腕关节病变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降低炎性反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灸ST36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 +IFN-γ +T、CD4 +IL-17 +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 t值分别为2.91和3.70, P值均<0.05];针灸组CD4 +IL-4 +T、CD4 +Foxp3 +、CD8 +Foxp3 +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 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 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 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 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炎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 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JMJD3在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雄性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ON组)、对照+ JMJD3抑制剂组(CON-A组)、顺铂组(CIS组)和顺铂+ JMJD3抑制剂组(CIS-A组)。CIS组和CIS-A组分别于第1和14天时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模型;第4天时分别腹腔注射JMJD3抑制剂GSKJ4 10 mg/kg和等容量PBS,间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CON组和CON-A组分别在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GSKJ4 10 mg/kg。每组取6只小鼠,于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3天,采集眼眶血检测血清Cr和BUN的浓度,然后处死取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并行肾损伤评分。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28天处死6只小鼠,取肾组织,行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测定肾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F4/80 +细胞和CD3 +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CON组比较,CIS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 P<0.05) ,CON-A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ON-A组比较,CIS-A组BUN、Cr浓度和肾小管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 P<0.05) ;与CIS组比较,CIS-A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降低,肾纤维化面积减少,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下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降低,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JMJD3参与了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善患者氧合治疗效果及降低俯卧位通气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80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软枕垫实施传统俯卧位通气治疗,试验组采用自制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氧合治疗效果(氧合指数和PaCO 2)、并发症(压力性损伤、人工气道管道滑脱、人工气道管道弯折)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量(翻身时长、总治疗时长)指标情况。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和PaCO 2分别为(265.79 ± 21.15)、(31.52 ± 3.43)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177.43 ± 17.76)、(39.73 ± 4.80) mmH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43、10.17,均 P<0.05)。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和人工气道管道弯折发生率分别为7.5%(3/40)、0,对照组分别为37.5%(15/40)、20.0%(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2、8.89,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人工气道管道滑脱发生率分别为0、7.5%(3/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2, P>0.05)。试验组俯卧位翻身时长和总治疗时长分别为(3.56 ± 0.53) min和(34.47 ± 3.72) h,对照组分别为(5.18 ± 0.61 ) min和(50.22 ± 4.60) 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5、13.55,均 P<0.05)。 结论:将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应用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降低护理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1.5~48.6岁[(41.5±15.0)岁]。损伤节段:C 3 3例,C 4 12例,C 5 13例,C 6 10例,C 7 3例。19例采用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组,76枚螺钉),22例采用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传统组,88枚螺钉)。比较两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邻近小关节侵犯、感染、螺钉松动)。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1~13.9个月[(12.5±1.4)个月]。术中导航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多于或大于传统组( P均<0.05)。导航组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少于或小于传统组( 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较术前改善( P均<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内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NDI较术前改善( P均<0.05),且均随时间进一步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导航组低于传统组( P均<0.05)。两组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和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末次随访时导航组优于传统组( P均<0.05)。导航组置入0级、0+1级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2.0%(70/76)、96.6%(73/76),高于传统组的88.7%(78/88)、93.5%(82/88)( P均<0.05)。导航组邻近小关节侵犯率A~C级分别为71.2%(54/76)、28.8%(22/76)、0%(0/76),传统组分别为60.5%(53/88)、32.3%(28/88)、7.3%(7/88)( P<0.05)。导航组无螺钉松动,传统组螺钉松动率为9.1%(8/88)(P<0.01)。 结论:与徒手置钉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有效手术时间短、螺钉置入快、螺钉把持力强、颈椎稳定性好、术后疼痛轻、置钉准确率高、小关节侵犯率和螺钉松动率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