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滥用笑气致神经中毒综合征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2岁.就诊日期:2017年7月18日.主诉:四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3周,排尿困难2周.现病史:于3周前在国外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无抽搐,此后自觉行走时双足麻木无力,病情进行性加重,麻木逐渐进展至双侧小腿,2周前出现站立不能伴跌倒数次,双上肢活动不利,双手和胸部麻木,同时出现排尿困难,立即回国,至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予留置导尿管治疗.既往体健,5年前独自留学美国,生活不规律,近1年间断吸食笑气(N2O),聚会时将笑气(8 g/罐)充进气球吸食(2~3罐/次、1~2次/月),近1个月因无聊而吸食10余次;否认毒物接触史和吸毒史;无其他不良史;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怀疑N2O致神经中毒而转入此院神经内科,行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2.90×1012/L,血红蛋白97 g/L,余正常;腰穿检查:脑脊液检查正常,血液和尿液毒物检测重金属正常;头颅MRI示:大脑皮质轻度萎缩;脊椎MRI示:C2~C3平面髓内可疑长T2信号;肌电图(EMG)示:双侧胫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神经源性损害.以"中毒性脊髓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入院,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d肌内注射、甲钴胺500 μg/d静脉注射、氯硝西泮0.50 mg/d 口服,连续治疗2周,患者病情未加重也未见明显好转.为求中医针灸治疗,遂来我校高维滨教授名老中医工作室就诊,查体:神志清楚,吟诗样语言,精神差、易激惹,对答切题,计算力、记忆力减退;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2级,四肢肌张力降低;快复轮替试验动作笨拙,双侧指鼻试验欠稳准,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T4平面以下痛温觉略减退,四肢"手套-袜套"样痛觉过敏,深感觉障碍;上肢深反射均减弱,下肢跟、膝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宾斯基(Babinski)征(+ ),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弦;我院门诊(2017年7月18日)复查颈椎MRI(3.0T)示:颈髓后索倒"V"形长T2信号;查脑电图:呈现边缘状态;免疫学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正常.中医诊断:痿证;癃闭.西医诊断:中毒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1 )针灸取穴:电项针取风池、供血穴(风池下1.5寸);尿潴留对症治疗取电针肾俞、会阳穴;头穴取双侧足运感区、大脑运动区、大脑感觉区、情感区、舞蹈震颤区、平衡区、视区.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 毫针(会阳穴选用 0.30 mm×60 mm毫针)常规针刺,先坐位针刺:头穴,针尖与头皮呈15°~30°角快速刺入头皮下或肌层10~20 mm,留针30 min;风池、供血穴直刺20~30 mm,使用KWD-808 Ⅱ型电针仪,将每根导线的正极接风池穴,负极接同侧供血穴,通过调节电针仪输出功率,以出现颈部肌肉做轻微运动、患者可耐受幅度偏大为佳,每次30 min.然后侧卧位针刺:电针肾俞、会阳穴,肾俞直刺20~30 mm,会阳直刺30~40 mm (肌肉丰厚,应深刺),使用KWD-808Ⅱ型电针仪,将每根导线的正极接肾俞穴,负极接同侧会阳穴,每次30 min.针刺每天1次.(2)中药治则:益气养血,方剂:黄芪30g、当归20g、女贞子20g、醋龟甲20g、白芍15g,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每天自服大枣10枚.治疗5 d后拔导尿管,语言流利、记忆力和计算力好转;治疗14 d后能站立行走,双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力正常,共济失调明显改善,麻木减轻;继续治疗7 d,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症状完全消失,停止针灸治疗,继续服汤药7剂.1个月后随访,患者已正常上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5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41 ~78岁,平均5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钢板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5例)和外固定支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术,26例).微创入路钢板组AO分型:A2型4例,A3型5例,B1型4例,B2型2例,B3型7例,C1型3例.外固定支架组AO分型:A2型3例,A3型6例,B1型5例,B2型3例,B3型7例,C1型2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视觉视觉评分(VAS)、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相对健侧握力及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在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桡骨高度、尺偏角、术后3 d VAS,以及术后14个月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微创入路钢板组掌倾角为(9.6±0.6)°,外固定支架组掌倾角为(7.9±0.6)°(P<0.05).术后3个月微创入路钢板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相对健侧握力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但术后14个月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微创入路钢板组为(88.7±12.7)分,外固定支架组为(88.7±13.1)分(P>0.05).微创入路钢板组1例出现神经激惹;外固定支架组1例出现钉道周围红肿、皮温增高、切口分泌物增多,1例拆除外固定支架后腕关节僵硬;但两组经治疗后,各症状均得以改善. 结论 微创入路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微创入路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方面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enry 入路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 Henry 入路锁定加压钢板 ( T-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T-LCP ) 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 n=60 ) 和观察组 ( n=60 ).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 Henry 入路 T-LCP 内固定治疗.记录并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上肢功能损伤评分 ( DASH ) 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 对两组术后上肢功能、疼痛进行评估;采用 X 线片对两组手术前后背伸、掌屈、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正中神经迟发性损伤、骨性关节炎及肌腱激惹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 ( 少 ) 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观察组手术后上肢损伤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观察组术后背伸、掌屈、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32 ).结论将 Henry 入路 T-LCP 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创伤小,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联合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观察不同腕位用力下正中神经激惹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模拟使用鼠标时不同腕位用力对腕管内正中神经、肌腱及韧带的影响.方法 2017年6至11月温州医科大学数字化医学研究所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选取49名18 ~ 27岁健康青年志愿者,共98例手,其中男24名(48例手),女25名(50例手).通过美国GE公司LOGIQ E9超声诊断仪结合德国Zebris公司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实时同步连续观测三个手部体位(正常超声检查体位、模拟垂直用力握鼠标体位、模拟横向用力握鼠标体位),在自然(0 N)与用力(25 N、50 N)状态下观察腕管内神经、肌腱与韧带的17个参数,采用多元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E)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随着压力的增加(0、25、50 N),正中神经与腕横韧带之间的距离均<0.2 cm.正中神经与拇长屈肌的距离在不同压力下和不同体位下,以及正中神经与拇长屈肌及第2、3指浅屈肌组中点的三角形顶角在不同压力下和不同体位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腕管内其他结构参数随着压力的变化不明显(均P >0.05).结论 腕横韧带对正中神经的卡压属于压力性挤压激惹,拇长屈肌对正中神经的影响属于张力性牵拉激惹,指浅屈肌对正中神经的影响属于混合性剪切激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4例符合标准的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Wihse入路改良TLIF,21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2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 ~15个月.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ODI、JOA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或激惹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和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主要骨折块移位类型和骨折粉碎程度分为3组,其中A组58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单钢板固定,B组69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C组83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单钢板固定.比较3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软组织情况、临床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及腕关节功能评价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在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临床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肌腱刺激征上,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9个月后,分别通过DASH上肢功能调查表和PRWE评分从不同侧重方向对3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析,A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掌侧入路可适用于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其在骨折复位、钢板放置和规避肌腱损伤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正中神经和桡动脉损伤风险,对手术技术有一定要求;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提供双柱的稳定性、可直视关节面,对于严重粉碎背侧关节面的处理复位有一定优势,但存在伸肌腱激惹的风险;背侧单钢板固定,在固定强度和远期功能及并发症的防治上均不具有优势.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骨折粉碎程度、移位类型、术区皮肤软组织条件以及患者对腕关节功能要求等多方面的情况来确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及术后护理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压缩板系统(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system,LCP)接骨板固定.术后给予镇痛、被动功能训练及护理指导等,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对患者腕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28 d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屈伸活动范围、握力、捏力均较术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1周,平均8.3周,无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伸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固定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Henry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改良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改良Henry入路组(23例)和传统Henry入路组(22例).改良Henry入路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33~74岁,平均(45.75±20.53)岁;受伤部位右侧13例,左侧10例;受伤原因跌倒15例,车祸8例;按AO分型,B1型5例,B2型6例,B3型2例,C1型6例,C2型4例;受伤致手术时间4~7天,平均为(5.39±0.72)天.传统Henry入路组22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31~75岁,平均(50.05±20.18)岁;受伤部位右侧12例,左侧10例;受伤原因跌倒13例,车祸9例;按AO分型,B1型4例,B2型4例,C1型8例,C2型5例;受伤致手术时间4~6天,平均(5.00±0.81)天.分别采用Dienst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评估手术疗效,并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6±0.86)(1~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坏死.术后3个月摄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骨不连,无桡骨高度丢失、关节面塌陷等.两组术中旋前方肌修复率及正中神经刺激、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采用Dienst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Henry入路组及传统Henry入路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96.65%、95.4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影像学指标(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enry入路组术后屈肌腱激惹、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发生率均低于传统Henry入路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术中暴露简单、对旋前方肌损伤小、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掌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1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度、影像学指标、疼痛VAS评分、握力等情况,采用Quick DASH评分、PRWE评分、Mayo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45° ~70°,掌屈35° ~65°,桡偏25° ~30°,尺偏30°~45°;前臂旋转度:旋前80° ~95°,旋后75° ~95°;影像学指标:掌倾角5° ~20°,尺偏角15° ~30°;疼痛VAS评分0~3分,握力13~45 kg,Quick DASH评分0~29分,PRWE评分0~26分,Mayo评分70~99分.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尺偏、前臂旋后、尺偏角、握力方面<65岁年龄段优于≥65岁年龄段(P<0.05);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掌屈、腕关节桡偏、前臂旋前、掌倾角、疼痛VAS评分、Quick DASH评分、PRWE评分和Mayo评分方面两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26例并发症,其中10例腕管综合征,4例螺钉超过腕关节面,2例伸肌腱刺激,2例正中神经激惹,1例腕关节切口浅表感染,1例拇长伸肌腱断裂,6例切口区遗留疼痛.结论 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