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等速肌力训练、作业治疗、蜡疗、低频脉冲电、推拿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段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组块测试(BBT)评定患儿手部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FMA-UE、MBI评分及BB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A-UE评分[(57.32±19.35)分]、MBI评分[(90.98±26.91)分]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对Perthes病患儿髋关节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对Perthes病患儿髋关节血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Perthes病患儿分为HBO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包括蜡疗、中频电疗、磁疗、红外偏振光疗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HBO治疗。2组患儿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10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儿股骨头外侧颈升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并行髋关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级(其结果分为0~Ⅲ级)。结果:治疗后发现HBO组及对照组患儿PSV[分别为(25.27±5.23)cm/s和(22.18±4.39)cm/s]、RI[分别为(0.55±0.05)和(0.58±0.04)]及CDFI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常规物理因子联合HBO治疗能进一步改善Perthes病患儿髋关节血流情况,对缓解患儿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蜡疗、上肢持续被动训练、冷疗及药物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及关节松解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通用量角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肘关节ROM[分别为(94.7±19.9)°和(84.6±17.9)°]、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1.4)分和(4.5±1.1)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13.5)和(72.8±12.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能显著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骨超声定位引导下冲击波治疗继发性手部肌腱粘连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肌骨超声定位引导下冲击波治疗手掌腕部和前臂外伤术后继发手部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手掌腕部和前臂外伤术后继发手部肌腱粘连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掌腕部和前臂肌腱康复治疗,如蜡疗、关节松动术、作业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关节活动度受限情况,徒手检查确定手掌腕部和前臂肌腱粘连部位,给予冲击波治疗;治疗组患者,先对手掌腕部和前臂肌骨超声检查,确定肌腱粘连部位,进行标记定位,再根据定位进行冲击波治疗.两组患者均康复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肌骨超声评估手部肌腱粘连程度,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定,上肢及手功能DASH问卷评分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手部肌腱粘连程度、肌腱TAM、疼痛VAS评分、上肢及手功能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手部肌腱粘连程度明显改善,肌腱TAM增加,疼痛VAS评分降低,上肢及手功能DASH评分升高,但是治疗组患者手部肌腱粘连程度改善更明显,肌腱TAM增加更多,疼痛VAS评分降低更明显,上肢及手功能DASH评分升高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骨超声定位引导下冲击波治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继发性手部肌腱粘连,恢复手部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强化健康宣教联合蜡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矿物质代谢 骨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宣教联合蜡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矿物质代谢、骨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健康宣教组33例、蜡疗组33例及联合组34例.强化健康宣教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宣教干预,蜡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进行蜡疗干预,联合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宣教联合蜡疗干预,3组均为1次/d,连续干预7 d.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各组患者干预前后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骨钙及骨磷含量;数字疼痛评分(NRS)法评估各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标志物(β-CTX)及骨钙素(OC)水平;健康调查简表(SF-36)统计各组患者生存质量;硝基磷酸动力学法测定各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 干预前,强化健康宣教组、蜡疗组及联合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骨钙、骨磷、1,25(OH)2D3、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血清PINP、β-CTX、OC、ALP、bALP水平及N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与强化健康宣教组、蜡疗组相比,联合组患者骨钙、骨磷及1,25(OH)2D3含量升高(F骨钙=20.500、F骨磷=66.980、F1.25(OH)2D3=117.800,均P<0.05);SF-36评分中8个维度评分(F生理功能=161.400、F生理职能=81.310、F躯体疼痛=182.300、F总体健康=45.650、F活力=370.200、F社会功能=159.200、F情感职能=251:800、F精神健康=28.500,均P<0.05)均升高,NRS评分(FNRS评分=352.900,P<0.05)降低,血清PINP(FPINP=10.550,P<0.05)、血清 β-CTX(Fβ-CTX=23.160,P<0.05)、血清 OC(FOC=44.480,P<0.05)、ALP(FALP=6.514,P<0.05)、bALP(FbALP=207.400,P<0.05)表达降低.结论 强化健康宣教联合蜡疗可提升患者骨钙、骨磷及1,25(OH)2D3含量,改善矿物质代谢水平,调节骨形成指标,降低骨折风险,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蜡疗与冷疗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探讨蜡疗与冷疗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 年5 月 -2020年2月进行康复治疗的104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冷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行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蜡疗组再增加蜡疗治疗,冷疗组增加冷疗治疗,联合组增加蜡疗+冷疗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变化。结果:冷疗组FIM为(30. 61 ± 4. 03)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79. 03 ±14. 26)分,与蜡疗组的(31. 25 ± 5. 27)分、(80. 23 ± 13. 48 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分别为(24. 03 ± 4. 56)分、(70. 58 ± 14. 37)分,对照组、冷疗组和蜡疗组的FIM、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的(38. 02 ±4. 39)分、(92. 36 ±5. 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骨折术后康复期应用蜡疗和冷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提升,改善其骨折后疼痛程度,两者联合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董针配合蜡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董针(董氏奇穴)配合蜡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董针配合蜡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水肿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量表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4.29% (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Fugl-Meyer积分和水肿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或P<0.01).结论 董针配合蜡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水肿,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治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及预后改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及预后改善.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运用运动疗法牵拉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的评定(GMFM评分)、下肢肌张力评分(M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足背屈角角度(71.8±2.30)°低于对照组的(76.5±3.80)°,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65.8±5.30)°低于对照组的(73.8±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都有所升高,观察组GMFM评分(82.9±22.5)分高于对照组的(56.8±13.6)分,两组患儿MA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MAS评分(1.2±0.3)分低于对照组的(2.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5%低于对照组的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93.5±3.5)d短于对照组(86.3±2.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足背屈角角度以及被动背屈角度,改善运动能力,减少治疗时间以及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比较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针刺配合手法整复并中药塌渍、蜡疗等中医外治法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6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Melle)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9.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elle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好,且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治疗步骤简单、专业知识需求相对较少、安全、病人出院后使用频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