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NA疫苗的社会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mRNA疫苗新技术的出现给生物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用定量的方式评价mRNA疫苗的社会价值,以期为其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将mRNA疫苗的社会价值分成正外部性特征价值和负外部性特征影响,将正外部性价值指标分成创新价值、功能性优势、价格优势和其他无形价值,负外部性影响指标则分成对材料的影响、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使用或者废弃以后的影响以及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聘请专家评估社会指标,确定权重并计算社会评价系数.结果:mRNA-1273的社会价值系数为1.84,BNT162b2的社会价值系数为1.98.二者的社会价值系数均远大于1,发展mRNA疫苗总体上利大于弊.结论:mRNA疫苗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本评估结果可为开发者提供参考,帮助决策者理解其潜在价值,以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生态创新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它具有“知识溢出”和“环保溢出”双重正外部性,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系统把握生态创新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梳理了国外近10年生态创新的相关文献,对生态创新的内涵、特性与维度构成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围绕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等剖析了生态创新的驱动因素;重点探究了生态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以及生态创新影响财务绩效的中介和调节机理.最后,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公共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含及相关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是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界定,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医疗产品和服务带来的正外部性.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的主要原因不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而是对于最能体现公益性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投入不够,而且允许公立医院合理合法地逐利.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并加强对不合理逐利行为的监督与惩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常婴幼儿脑外间隙的随龄性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正常婴幼儿不同部位脑外间隙宽度,观察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脑积水的定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213例正常婴幼儿头颅M RI平扫数据,测量前纵裂及双侧额前间隙的宽度.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各年龄组的脑外间隙宽度;秩和检验比较性别、颅内侧别之间的脑外间隙宽度差异;散点图拟合回归曲线观察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婴幼儿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宽后变窄的趋势,且具有2个转折点,4月龄脑外间隙最宽,1岁以后趋于平缓.脑外间隙宽度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内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间隙宽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理过程,尤其是<10月龄的婴儿;病理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准确诊断不仅要参照不同月龄的脑外间隙宽度参考指标,更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样本选择医院门诊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儿129例,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患儿,3组均采用推拿、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其中中药组加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联合组加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后评估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患儿脑电图结果非正常率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针刺组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MDI、PDI指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MDI、PDI指数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水平,联合组患儿MDI、PDI指数改善效果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儿MDI、PDI指数改善效果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脑电图结果显示非正常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非正常率均降低,联合组脑电图结果显示非正常率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脑电图结果显示非正常率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能够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明市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探索——基于SSP范式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2011-2018年三明市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阶段性评估数据资料,运用“状态—结构一绩效”范式,从医疗服务产品属性、改革目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博弈、改革绩效等方面分析其改革过程与效果.分析发现,医疗服务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正外部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绩效与制度设计初衷保持一致,可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以医疗费用、医保基金、医疗收入和职工收入为判定标准的改革效果初显,同时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运行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为县域医改提出政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提炼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政策目标、海洋环境自然属性、自然保护区区域特殊性以及我国制度环境,明确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思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主体、客体和补偿标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应该以持续的生态效益供给为目标,以正外部性内部化为基本原理;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是国家,由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履行补偿责任;补偿客体为保护区周边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对周边居民的补偿标准以其为保护区牺牲的生态效益价值来确定,对管理机构的补偿标准以其使保护区增加的生态效益价值来确定.在构建补偿机制框架后,探讨了保护区运营资金支持和补偿标准公信力等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重复测量分析的包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F=14.89,F=12.29,F=10.03,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F=8.97,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F=8.34,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 =0.62,r=0.55,r=0.34,P<0.05).结论 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部性脑积水儿童脑部1H-MRS及DWI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比较外部性脑积水儿童与正常儿童多个脑区代谢产物信息及ADC值,观察外部性脑积水儿童是否存在脑内代谢产物及水分子扩散的异常.方法:采用2D-1H MRS及DWI技术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多个脑区代谢产物信息(包括NAA/Cr、NAA/Cho、Cho/Cr)及ADC值进行测量,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组间参数差异.结果:病例组右侧额叶白质Cho/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1).其余脑区各代谢产物信息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脑区ADC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外部性脑积水儿童存在脑内代谢产物的异常,主要为右侧额叶胆碱浓度升高,揭示了局部脑白质髓鞘化落后.1H-MRS可以作为外部性脑积水儿童的辅助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影响——基于723个村的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是生态公益林的首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的重要目标.为了厘清福建林改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影响,以促进生态公益林质量的精准提升.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测算分析了福建省5县(区)723个村林改前后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林改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林改后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量普遍增加,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多数下降,少数提升.(2)产权归属通过经营管护行为对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国有权属存在正向影响,集体权属与私有权属存在负向影响.(3)面积、人工林占比、防护林占比、蓄积量变动和降雨量等因素,主要通过资源结构、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对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在提高生态公益林数量的同时要注重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加大政府赎买,重点挖掘幼龄人工生态林生态潜力,做好天然林和防护林保护等政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