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18F标记生物分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核素的研究中,18F核素因其出色的物理及核性质而成为生物活性分子标记的优选核素.与传统的18F核素标记方法相比,Al18F复合物标记方法将18F的有利衰变特性与基于金属放射化学标记的快捷便利性和易于操作相结合,在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开发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回顾了Al18F标记的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在各类疾病领域中,Al18F标记生物分子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于脑血管壁中层及外膜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年龄相关脑小血管病。多种分子影像技术如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等已逐渐应用于CAA患者。其中,淀粉样蛋白PET显像通过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特异性结合病理标志物,反映Aβ沉积的分布和负荷,可为诊断CAA提供定性与定量信息,然其在鉴别CAA与其他Aβ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方面价值有限。其他分子影像如tau-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及新型高选择性示踪剂也在被广泛研究中。文中主要就CAA分子影像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至2020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64例符合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禁食8 h以上,口服葡萄糖后静脉注射胰岛素和显像剂 18F-FDG,完成心肌代谢图像采集。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影响临床诊断为合格,图像质量评分(IQ)0~2分;否则为不合格,评分为3~4分。分析比较合格组(55例)与不合格组(19例)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服用调脂药、口服降糖药等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心肌代谢显像不合格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合格组(63.2%和33.3%, χ2=4.872, P=0.027)。不合格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合格组升高[7.67(6.02,11.64)和5.52(4.97,6.37)mmol/L;7.30(6.43,8.70)和6.20(5.60,6.87)%;19.8(15.1,24.1)和14.8(13.9,16.8)%,U=-3.909、-2.419和-3.042, P<0.001, P=0.016和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是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1.62(95% CI:1.19~2.20, P=0.002)。空腹血糖≥6.66 mmol/L则是心肌显像不合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 CI:0.69~0.93, P<0.001)。 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靶向在核医学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预靶向是利用特定的亲和偶联系统,使通过两步法依次向体内注射的特异性抗体和放射性核素发生自连接,从而达到疾病显像和(或)治疗的目的的方法。预靶向核医学显像和治疗是基于抗体的传统放射免疫疗法的替代方法,与传统放射免疫疗法相比具有许多优势。笔者将重点对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2种预靶向策略进行讨论,阐述其目前在疾病显像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64CuCl 2在肿瘤与铜代谢异常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铜是人体代谢的必需金属元素。铜稳态失衡可导致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其在肿瘤增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放射性金属核素显像剂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分子显像迅速成为检测机体铜代谢的新型检查技术。通过 64CuCl 2 PET显像追踪机体铜离子变化可对铜代谢异常疾病及高铜代谢肿瘤进行诊断。同时, 64CuCl 2的β -衰变和电子俘获具有治疗作用,可直接用于肿瘤核素治疗。因此, 64CuCl 2作为诊疗一体化的放射性药物,是当前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热点。该文对 64CuCl 2的制备、生物代谢及其在铜代谢异常疾病和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电子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肌细胞利用葡萄糖、脂肪酸、乳酸及酮体等多种底物产生能量,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舒缩功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异常改变与多种心脏疾病相关,如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等。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一种无创性功能检查方法,能够用于心肌细胞代谢状况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剂是由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心肌代谢底物及其类似物,在临床上分为氧代谢显像剂、糖代谢显像剂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笔者就近年来有关正电子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RGD肽类示踪剂及其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胞黏附因子整合素αvβ3在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低表达或不表达。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可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肽已成为脑胶质瘤靶向显像的研究热点,RGD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对RGD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肾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分期和分型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有重要影响,对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的早期检测和准确定位是临床诊疗的关键需求。笔者就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RCC分期和分型、转移性RCC的检测以及RCC治疗疗效的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作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PMT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8~72岁,中位年龄45.5岁)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CT、MRI、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酪氨酸3-奥曲肽( 99Tc m-HYNIC-TOC)SPECT/CT、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 99Tc m-MDP)SPECT/CT骨显像和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总结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结果:PMT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骨痛、肌肉无力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局部不适等;术前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磷水平降低。38例患者中,有超声、CT、MRI、 99Tc m-HYNIC-TOC SPECT/CT、 99Tc m-MDP SPECT/CT骨显像和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者分别为8、20、18、12、8、7例。PMT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肿瘤内低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丰富。50.0%(4/8 )骨组织来源的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软组织来源的12例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异常软组织密度灶或软组织肿块。PMT患者的病灶在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像等低信号、T2加权像高低混杂信号,增强MRI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PMT患者 99Tc m-HYNIC-TOC SPECT/CT显像阳性率为83.3%(10/12 )。PMT患者 99Tc m-MDP SPECT/CT骨显像均呈多发异常骨代谢活跃灶,其中1例软组织来源的肿瘤显示为病灶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PMT患者 18F-FDG PET/CT显像中所有病灶的葡萄糖代谢均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1~10.7,中位数为4.0。 结论:PMT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而原发肿瘤的表现不突出;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 99Tc m-HYNIC-TOC SPECT/CT、 99Tc m-MDP SPECT/CT骨显像及 18F-FDG PET/CT检查可能有助于临床对PMT进行准确地定位并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FAPI 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脏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通过相关检查及时获悉肿瘤的进展情况,对其后续诊疗及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意义重大。各种同位素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其在肝脏组织中摄取较低且肿瘤/本底比较高,能更好地显示肝脏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及肝内转移灶,为肝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精确分期以及放射性核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此背景,现对成纤维激活蛋白抑制剂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