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消走泄法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风、湿、热邪贯穿于小儿湿疹疾病始终,湿热体质亦是本病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小儿湿疹,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以代表方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分消湿热邪气,纠正湿热偏颇体质,并辨证治以祛风解表、补脾益气,风湿袭表证用消风温胆汤,湿热浸淫证用薏竹温胆汤,脾虚湿蕴证用四君温胆汤,如此标本兼顾,常获佳效。湿疹患儿平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锻炼以改善体质,若湿热体质较为明显,症状缓解后可继服温胆汤加减巩固治疗及调理湿热偏颇体质,以达治病防病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马惠兰分型辨治大肠癌术后腹泻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马惠兰教授对肿瘤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大肠癌术后腹泻虽病位在肠,但大肠传导功能有赖于脾胃的正常运行,治疗时应以健运脾胃为主。临床常分为脾肾两虚、湿热内蕴、肝脾不和3个证型,以加味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症组成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DPN中医病症组成规律及病机特点,为提高中医药治疗DPN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343例DPN住院患者四诊资料,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使用中医理论进行解释。结果:343例DPN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200例,以肢体麻木、口渴引饮、口干、夜尿频多、肢体疼痛等症状出现次数较多;主要舌象为苔薄白、舌黯红、舌淡红等;主要脉象为脉弦、脉细、脉沉等。肢体麻木、口渴引饮、口干、苔薄白、夜尿频多等与其他病症的关联程度较高。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重组出4种证型,分别为瘀血阻络证,肾虚血瘀、胃热伤阴证,脾虚痰湿证,热毒内蕴、正虚邪恋证。结论:DPN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血瘀贯穿疾病发展始终,以益气养阴、通经活络为基本治法,治疗时应注意调护脾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孙郁芝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孙郁芝教授认为,复发性尿路感染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为标,兼见气滞、血瘀。治疗应分期论治,急性期治以清利湿热,利尿通淋,以祛邪为主;迁延期治以补益脾肾,佐以少量清湿热之药,以扶正为主。此外,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总结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的经验,从而为临床辨治肾系疾病提供思路.[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籍论述,对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法具有丰富内涵,凡有助于气血运行、有利于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方法,皆可视为通法范畴.叶天士提出"凡病宜通"的学术主张,临证确立通络、宣通、柔通、通利以及通阳等诸多方法,启发了通法的临床运用.在肾系疾病的辨治上,叶天士尤其重视其肾气不通的病机,认为肾气不通引发的阴阳失和、痰湿瘀邪蕴积、奇经八脉不通、虚实夹杂是引发肾系疾病的关键,治疗上当重视通达肾气,在水肿、淋浊、遗精等肾系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燮理阴阳,以通为用""化瘀通络,通窍固肾""运通奇经,通补肝肾"的治疗原则,并以此遣方用药,效果显著.[结论]叶氏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颇具特色,其辨证准确,理法清晰,用药精简,为运用通法辨治肾系疾病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浊毒蓄损,肾失气化"探讨大黄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慢性肾衰竭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程较长,脾肾本气早已虚损,迟迟不复,无力气化,肾主气化不及,气血津液代谢不畅,聚而为湿浊、痰热、瘀毒等有形实邪,多种致病产物难于运化排出,久之蕴酿浊毒,浊毒蓄损于官窍,肾主气化不利.浊毒壅滞三焦气机,上下通达失常,肾元衰惫,肾失气化,影响多脏腑功能.结合诸多医家经验,认为浊毒蓄损、肾失气化是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发现大黄组方常用于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且反馈较佳,治疗采用活血消癥、通利气化、去宛陈莝,常用大黄?虫丸、桃核承气汤等加减;升降相因、调节气化、泄浊解毒,常用升降散加减;燮理阴阳、温肾化气、推陈致新,常用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加减.大黄扫荡肠腑,给实邪予排出途径,推陈致新,非单通下燥屎,亦泄其寒热浊气、癥积陈腐,从而安和五脏,通调气机,正其阴阳,浊毒得去则气化而能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吴生元教授从湿热与阴虚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云南省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吴生元教授擅于从阴阳平衡、扶正以达祛邪论治风湿病.吴老认为单一病机、病证的观点是较为片面的,不利于疾病的诊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应单纯从湿热蕴结论治,而当从湿热与阴虚标本同辨论治,提出以"清热养阴、除湿止痛"为法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2年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以及就诊时的肝肾功能、血脂、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临床数据,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129例患者中,男性128例(99.22%),女性1例(0.78%);平均年龄为(48.71±11.5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82±3.98)kg·m-2.(2)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湿热蕴结证最常见,共70例(54.26%),其余分别为肝郁脾虚证24例(18.60%)、痰湿内阻证22例(17.05%)、肝肾不足证7例(5.43%)、痰瘀互结证3例(2.33%)、瘀血内结证3例(2.33%).(3)临床特点方面,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BMI、饮酒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肝脏硬度测量值(LSM)以及反映肝脏脂肪含量的受控衰减参数值(C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较为突出的特征是,仅有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及瘀血内结证等4型患者的BMI超标(>24 kg·m-2),而样本量占比高达54.26%的湿热蕴结证和肝肾不足证患者的BMI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23.03 kg·m-2和21.42 kg·m-2),且此两种证型的BMI与痰湿内阻证(26.44 kg·m-2)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酒精性肝病有超过一半以上患者不会出现超重现象;另外,BMI最高的痰湿内阻证患者在血清TG(2.69 mmol/L)、CAP(292 db/m)等指标中也同样呈现出最高数值,提示痰湿内阻证患者的肥胖及肝脏脂肪浸润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严重;而代表肝脏慢性炎症损伤的AST和胆管细胞损伤的GGT,在湿热蕴结证和肝肾不足证中均有显著性升高,且此两型患者的LSM值也是所有证型分组里最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湿热蕴结证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中医临床证型;酒精性肝病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和体质量超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一致性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异常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辨证时可将中医四诊资料与临床指标相互参照,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46例老年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踝肱指数(AB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UM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ABI分布情况、2hPG、HDL-C、UMA、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PG、HbA1c、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与年龄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年龄呈负相关;湿热内蕴证与性别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与性别呈负相关;脾肾阳虚证与病程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与病程呈负相关;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BMI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BMI呈负相关;脾肾阳虚证与ABI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与2hPG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与2hPG正负相关;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与HDL-C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HDL-C呈负相关;脾肾阳虚证与UACR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与UACR呈负相关.结论 气阴两虚证为老年T2DM的主要证型;老年T2DM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BMI、ABI分布情况、2hPG、HDL-C、UACR存在相关性,其中性别、年龄、病程、BMI、2hPG、HDL-C和UACR为影响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主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