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仲瑛从整体观论治肾病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周仲瑛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进行总结.周仲瑛教授认为治疗肾病综合征应立足主要病机,指出气化紊乱、五脏失和是病机关键,立足整体,兼顾病理因素,对药物的运用独有心裁,用药特色鲜明,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本文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多年来治疗肾病综合征相关病案,分析、阐述周仲瑛教授对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理解及从整体观论治本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并附临床验案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便闭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胃、脾、肺、肝、肾、心为主,常使用苦杏仁、当归、茯苓、柏子仁、瓜蒌皮等药物,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苦杏仁-瓜蒌皮、苦杏仁-郁金、当归-柏子仁等。结论:叶天士治疗便闭病是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注重湿热在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注重肺气宣肃、肝气疏泄、膀胱气化作用。叶天士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陆鸿元运用五苓散加减辨治汗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陆鸿元教授认为,汗证主要病机在于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道输布失常,以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合,发为汗证;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关键在于调节全身水液代谢,须把握"膀胱气化"及"三焦通调水道"2个关键点,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主,佐以益气健脾、疏肝顺气、气血同调;用药可在五苓散基础上加减选用玉屏风散、桂枝龙骨牡蛎汤、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等。附验案三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浅析三焦辨证在论治肝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三焦辨证为吴鞠通博采众家之长,以三焦为总纲,融合六经之辨,形成横纵联合的立体辨证体系.肝居少阳主枢,推动三焦气机之流转运行,内寄相火,游行三焦,命门相火随肝木生发,上济君火,君火明于上,随胆木摄纳于肾,化为元阳,温煦诸脏,推动全身气化,化生气、血、精、津、液,濡养周身.肝癌者,湿热、痰浊、瘀毒结聚于内,壅塞三焦,枢机不利,气化失常;另一方面,脏腑失养,肝脾肾虚损,三焦气化乏源.三焦气化失司,输转不利,进一步加重癌邪内侵,毒遏络阻,邪聚三焦,布散诸脏."六腑以通为用",故以分消三焦稽留之湿、热、痰、瘀、毒,给邪以出路,以畅达少阳枢机;补益脏腑虚损,阳气足阴血充,三焦气化有源.通补相合,三焦枢机得展,气化得复,则气血津液运行有常,濡养五脏六腑,以复生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浊毒蓄损,肾失气化"探讨大黄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慢性肾衰竭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程较长,脾肾本气早已虚损,迟迟不复,无力气化,肾主气化不及,气血津液代谢不畅,聚而为湿浊、痰热、瘀毒等有形实邪,多种致病产物难于运化排出,久之蕴酿浊毒,浊毒蓄损于官窍,肾主气化不利.浊毒壅滞三焦气机,上下通达失常,肾元衰惫,肾失气化,影响多脏腑功能.结合诸多医家经验,认为浊毒蓄损、肾失气化是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发现大黄组方常用于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且反馈较佳,治疗采用活血消癥、通利气化、去宛陈莝,常用大黄?虫丸、桃核承气汤等加减;升降相因、调节气化、泄浊解毒,常用升降散加减;燮理阴阳、温肾化气、推陈致新,常用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加减.大黄扫荡肠腑,给实邪予排出途径,推陈致新,非单通下燥屎,亦泄其寒热浊气、癥积陈腐,从而安和五脏,通调气机,正其阴阳,浊毒得去则气化而能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陈霞波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阶段论治.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主要病在脾、肾两脏,脾虚者常以六君子汤健脾助运,肾精不足者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精,对于肝郁引起脾虚者常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减疏肝健脾.前驱期,病位在肺、脾,往往虚中夹实,常用参苓白术散、升清降浊汤、参麦四君汤合芪归玉精汤、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等治疗.根据消渴期气化失常、气郁燥热的基本病机,常用白虎汤、升清降浊汤、舒情宁心汤、肾气丸等治疗.逆归期,病位涉及心、肺、肝、脾、肾等诸多脏腑,陈教授常采用五体辨证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治疗上主张调整阴阳,以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陈教授认为,对病未发者给予饮食、运动的宣教和指导,中药调体改善偏颇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已发消渴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逆归期患者,通过五脏和五体辨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带病延年;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予膏方调理,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增强体质,调节脏腑机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名中医彭江云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硬皮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彭江云教授认为硬皮病以"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为其发病之本,尤以肺脾肾阳虚气化失用,阴凝成形太过为要.故彭教授对硬皮病的治疗强调使用温阳化气之法,用药上更是巧妙运用附子,以消除"阳不足,阴太过"之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丰富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硬皮病的理论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气化理论"探讨细胞自噬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气化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气机是气化的基础,气化是气机的根本,二者的协调作用是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的关键,气机、气化失常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细胞自噬通过机体降解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及细胞器以防御外邪入侵,作为一种机体防御机制在代谢、免疫方面与中医"气"的功能类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中医中属于"髓毒劳""虚劳",以本虚标实为特点,肾虚为本,阳虚无以温煦推动,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痰浊、瘀血、邪毒形成,久居骨髓而发病.本文通过气化理论分析MDS的自噬机制,将中医"气化理论"与MDS中细胞自噬相结合,寻找其中的关系及内在联系,认为气化失常是MDS发病的主要病机,提出以补虚扶正、化痰解毒、填精益髓、温阳化气为治则,调畅气机,协调阴阳,延缓MDS进程,改善MDS患者临床症状,为MDS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温肾化气、泄浊活血"探讨慢性肾衰竭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肾失气化、浊毒内蕴、瘀血阻络"的病机特点.笔者团队基于"温肾化气法治疗肾脏病"的学术观点及近年的临床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温肾化气、泄浊活血"理念论治CRF的辨治思想.文章着眼温肾化气法的理论研究,阐述CRF肾失气化下的发病机制,团队认为"温肾化气"是治疗本病的总治则,"泄浊解毒、活血化瘀"为祛邪关键,以"温肾化气、泄浊活血"方法治疗CRF,可收获良效.举临证验案两则,以期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生物学基础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临床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学认为BPH多与肾虚相关,郭军教授在此基础上结合古籍文献研究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脑-心-肾-精室"轴理论,认为心与脑同居上焦,藏神而调节肾与精室生理功能,肾与精室同居下焦,主水而直接影响尿液代谢,"脑-心-肾-精室"轴由上及下,环环相扣,从整体调控尿液的代谢."脑-心-肾-精室"轴紊乱则会导致BPH发生.BPH病机包括脑心失养、神失所主,肾虚不固、气化失司,邪阻下焦、精室失用三类,临床治疗以调心益脑、益肾填精、通利精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通过系统阐释调心益脑、益肾填精、通利精室在BPH治疗中的内在分子机制变化,可为临床应用"脑-心-肾-精室"轴理论干预BPH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