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急性虚证"理论探析急危重症辨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虚证"理论是基于急危重症所具有的特殊正气虚损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提出的涵盖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当代中医理论,对各种急危重症救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脓毒症以正虚邪盛为基本病机,以补虚、扶正、固本为主要治则,早期扶正、祛邪兼顾补虚,可阻止病情进行性恶化;急性脑卒中基本病机是气血、阴精亏虚,在此基础上病理产物积聚,遇诱发因素而突然发病,治疗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尤其重视及早应用扶助元气药;重症急性胰腺炎以正脱邪陷、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治疗以补气养阴为基本治则,应用参麦注射液可调节免疫、保护器官功能,改善预后."急性虚证"理论强调重视正气,"早期扶正、积极扶正"对急危重症救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隔药饼脐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隔药饼脐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脾胃虚寒证)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FD(脾胃虚寒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隔药饼脐灸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胃脘隐痛等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餐前、餐后胃电紊乱节律百分比较对照组高(P<0.05),胃电频率、正常慢波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排空率、血清胃动素、5-羟色胺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血清生长抑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隔药饼脐灸治疗FD(脾胃虚寒证)的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电图参数,同时还可提高排空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虚、瘀、水、毒”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分期论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虚、瘀、水、毒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和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虚、瘀、水、毒”探讨CHF发展过程中的病机演变及治疗,认为虚是起病之本,瘀、水、毒为疾病发展之标。其中,虚:心气亏虚、心阳不足;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也是加重疾病、造成恶性循环的重要机制;水:痰饮、水湿是根本病理产物;毒:热毒、水毒、瘀毒是病情进展、产物堆积的最终结果。治疗上,CHF可分为早、中、晚、末4期。早期补气调心治本、活血行水治标;中期益气养阴扶正、化瘀泄浊祛邪;晚期化瘀解毒为主、温阳利水为辅;末期救逆固脱敛阳、生津益气补阴。在分期论治的同时要注意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把握时机、灵活用药;采取中西并用、融会贯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缩短合并糖尿病的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缩短合并糖尿病的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当日0 h开始禁食,术前晚进糖尿病饮食,不限制患者晚间的饮水量,术前3 h可按5 mL/kg口服本院营养科配置的浓度为6.25%的麦芽糊精果糖饮品。对照组:手术当日0 h开始禁食禁水。所有患者术后均根据苏醒评分和防御反射性评分,一旦清醒即可进无渣饮品,如无不适2 h即恢复正常饮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实际术前禁饮时间、术前进饮总量,术后首次进饮、进食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主观舒适度(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虚汗、胃部不适等)、握力及血糖差异。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例,对照组83例。试验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30~84岁。对照组男39例,女44例;年龄29~81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术前禁饮时间[3.5(2.5,6.3) h]较对照组[12.0(9.0,16.0) h]显著缩短,术前末次饮水量[300(200,300) mL]较对照组[100(100,200) mL]显著增加,术后禁饮时间[0.08(0,1.25) h]较对照组[2.00(0, 6.00) h]显著缩短、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0(2.0,2.3) h]较对照组[3.0(2.0,6.0) h]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疲劳、虚汗和胃部不适症状在全部评估时段均显著轻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口渴感在术后回病房即刻比对照组显著好转,头晕和饥饿感在术前离开病房去手术室时和术后回病房即刻较对照组显著好转;试验组术后恢复进食后的恶心症状较对照组显著减轻,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服无渣饮品后2 h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08, P=0.035)。其余时段两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缩短合并糖尿病的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主观感受,稳定围手术期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及其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腓骨皮瓣及其血供模型图像导入Sina软件,运用AR技术将虚拟腓骨皮瓣信息投影叠加到患者小腿供区体表,进行精准定位下手术。本组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切取,皮瓣面积6.0 cm×4.0 cm~12.0 cm×6.0 cm,切取腓骨长度6.0~13.5 cm,修复下肢胫骨缺损长度5.0~12.5 cm,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 cm~10.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腓骨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腓骨与胫骨连接端在3~5个月开始出现骨痂形成,8~12个月时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及骨不连,无螺钉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受区小腿无疼痛症状,站立及行走自如,负重功能接近正常。依照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7分;优7例,良2例。结论:AR技术应用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辅助手术,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儿童期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控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 2)均显著大于术前( F=10.09, P=0.001; F=5.13, P<0.001; F=10.78, P=0.001),眼球突度( F=6.73, 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F=18.47, 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 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术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术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消走泄法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风、湿、热邪贯穿于小儿湿疹疾病始终,湿热体质亦是本病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小儿湿疹,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以代表方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分消湿热邪气,纠正湿热偏颇体质,并辨证治以祛风解表、补脾益气,风湿袭表证用消风温胆汤,湿热浸淫证用薏竹温胆汤,脾虚湿蕴证用四君温胆汤,如此标本兼顾,常获佳效。湿疹患儿平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锻炼以改善体质,若湿热体质较为明显,症状缓解后可继服温胆汤加减巩固治疗及调理湿热偏颇体质,以达治病防病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VR模拟小儿麻醉危急事件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对规培医师处理小儿麻醉危急事件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精选4种围术期危急事件作为VR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为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经过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估培训效果以及规培医师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焦虑情况。数据输入Graphpad Prism 5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组间两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评分比较采用2× k的趋势卡方检验。 结果:所有住院医师都参加了小儿麻醉危急事件处置的理论考核,相对于线下理论教学,VR培训的学生考核得分较高,焦虑程度低。结论:麻醉科VR模拟教学能充分调动住培医师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克服应对小儿麻醉危急事件的恐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吸危重症年度进展2022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回顾国内外呼吸危重症领域在2022年度(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的临床进展。研究发现发病前虚弱体质和有创机械通气中呼吸困难主诉是危重症患者预后不利因素,冷冻肺活检或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床旁微生物形态学快速诊断技术(M-ROSE)能够在床旁快速明确是否感染和感染致病原;电阻抗成像技术(EIT)、跨肺驱动压(DP L)、气道驱动压(DP aw)在动态评估、指导个体化呼吸支持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巴瑞克替尼可能对合并有高炎症反应的重症感染患者具有积极的疗效,而延迟应用抗菌素会明显增加重症感染发生率及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抗菌素应用时机和感染源控制至关重要;无创正压通气会降低拔管后高风险肥胖或超体重患者再插管风险和ICU病死率,跨肺压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能对病情更为危重的ARDS患者(APACHE Ⅱ>27.5)带来获益,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能够进一步改善重症ARDS患者预后,因此对危重症患者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生心理韧性对品格优势和情绪症状影响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医学生心理韧性与其品格优势、情绪症状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以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RSCA)、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96)、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DASS-21)为研究工具,选取某医科院校28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 结果:医学生心理韧性得分为(92.16±13.00);品格优势得分为(360.44±62.66),表现最突出的5种优势依次为真诚、公平、爱、领导力、团队合作,而表现最不突出的5种优势依次为自制力、学习能力、谦虚、洞察力、创造力;压力、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分别为41.90%(119/284)、60.21%(171/284)和52.46%(149/284)。差异性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参加社团活动、遇到事情是否向别人倾诉在心理韧性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活动、遇到事情是否向别人倾诉在品格优势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在压力、焦虑、抑郁症状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理韧性与品格优势正相关,与情绪症状负相关。 结论:高心理韧性的医学生其品格优势表现更突出,其情绪症状阳性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