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能量器械分离肺段间交界面的离体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研究电刀和超声刀两种能量器械在肺段切除术中分离段间交界面效果的差异。方法:建立离体猪肺的肺段切除术模型,使用两种能量器械分别行段间交界面的分离,比较两组肺段切除术模型的漏气、切缘损伤等指标。结果:使用电刀和超声刀分割后,段间交界面的漏气程度无明显差异[(17.3±1.0)cmH 2O对(16.4±2.9)cmH 2O,1 cmH 2O=0.098 kPa, P=0.17]。超声刀导致的切缘热损伤深度显著小于电刀[(354.35±98.81)μm对(819.70±158.00)μm, P<0.01]。 结论:使用电刀和超声刀分割段间交界面各具优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合理选择能量器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荧光法在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处理段间交界面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使用EDDA软件设计三维气管血管成像导航单孔胸腔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法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处理段间交界面,并与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改良膨胀萎陷法相比较,评价其可行性与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进行荧光法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00例患者(荧光法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23~ 78岁;另选取同期行改良膨胀萎陷法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改良膨胀萎陷法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38~76岁.术前将所有患者的CT扫描数据导入三维智能交互式定性和定量分析(IQQA-3 D)图像分析系统,对结节位置进行识别,并对支气管、动脉、静脉等肺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模拟肺段切除所涉及的靶段支气管、动脉和静脉,并确定保留的段间静脉及虚拟的段间交界面.荧光法组患者术中离断靶段肺血管和支气管后,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随后打开PINPOINT荧光胸腔镜的荧光模式,显示明显段间交界面后用电凝烧灼标记.改良膨胀萎陷法组则在精准离断靶段结构后,重新使全肺完全复张,而后恢复健侧单肺通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清晰的分界线并予以电凝烧灼标记.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早期临床结果.结果 荧光法组除6例右上肺尖段的交界面相对较模糊外,94%(94/100)均可显示清晰的段间交界面,持续时间(179.75±48.81)s,足以完成交界面的标记;与改良膨胀萎陷法组相比,段间交界面清晰出现时间明显提早[(23.59±4.47)s vs(1 026.80±318.34)s,P<0.01],手术时间缩短[(89.28±31.57)min vs(112.80±32.96) min,P<0.01];两组切缘宽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53±0.52) cm vs(2.44±0.48)cm,P=0.237],均符合≥2 cm的肿瘤学要求;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无术后30 d死亡,荧光法组无吲哚菁绿注射相关并发症.结论 荧光法除右上肺尖段交界面显示模糊外,所有肺段的交界面均可以快速、准确、清晰地显示,可为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相比改良膨胀萎陷法可以达到同样的肿瘤学要求,并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要求,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肺段间交界面的精确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 对于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可以获得和肺叶切除术相同的肿瘤学疗效.肺段间交界面的精准界定是肺段手术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行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间、亚段间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 GGN),评价“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肺段交界面的精确性,和对扩大切除确保安全切缘宽度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采用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3例.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 3D-CTBA)显示结节累及段间静脉.根据三维重建设计手术,扩大切除结节所属的优势肺段或亚段,无法确定优势肺段、亚段时,选择较为简单的肺段、亚段切除方式.术中切断靶段血管、支气管后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或亚段间交界面,应用切割缝合器距离膨胀萎陷交界线2 cm-3 cm扩大切除部分相邻肺段或亚段肺组织.观察标本中膨胀萎陷交界线与结节的关系,测量切缘宽度,收集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实施扩大肺段切除术56例,扩大肺亚段切除术27例,肺结节平均直径(0.9±0.3) cm.出现清晰可辨膨胀萎陷交界线79例,交界线形成时间(13.6±6.5) min.解剖标本观察发现,结节累及膨胀萎陷交界线55例,其余24例结节距交界线的最小距离(0.6±0.3) cm,平均切缘宽度(2.1±0.3) cm.无术后30 d死亡和重大并发症.结论 改良膨胀萎陷法可有效界定肺段间、亚段间交界面,以此为标准可确保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段间、亚段间小肺癌的安全切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离体动物肺段切除术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建立肺段切除术离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离体猪肺建立肺段切除术的动物模型.通过使用电刀分离6种不同的肺段,并分离完整的段间交界面.对不同肺段模型的漏气程度及建模时间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结果:本研究明确了正常猪肺的肺段解剖结构.离体猪肺6种不同的肺段切除术模型均能顺利建立,对段间交界面的分辨、裁剪有较好的模拟效果.6种肺段离体模型漏气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模型的建模时间比较,右肺顶叶a段的离体模型建模用时[(880±83)s]比其他5个肺段更短[右肺顶叶b段(1 531±79)s,左肺顶叶a段(1 384±75)s,左肺顶叶b段(1 207±56)s,左肺尾叶左a段(1 273±94)s,左肺尾叶右a段(1 179±108)s],建模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右肺顶叶a段的样本剔除率(11.11%)低于平均值(26.24%).结论:离体猪肺的右肺顶叶a段切除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肺段切除术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段切除术中联合多种修补材料对于减少术后肺漏气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肺结节及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术后肺漏气是其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手术术中修补材料的应用对于减少术后肺漏气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拟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入院患者,根据术中处理段间交界面时使用材料的差异进行分组:采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的患者划分为A组,而采用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的患者划分为B组.收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基础信息及术后的每日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前的胸片、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的胸片、血常规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分析术中修补材料的应用对术后肺漏气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P=0.019)、术后住院时间(P=0.017)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肺段切除术中段间交界面的处理上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相比于使用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能更好地减少患者术后漏气的发生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荧光反染法与膨胀萎陷法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分析荧光反染法与膨胀萎陷法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荧光反染法组和膨胀萎陷法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荧光反染法组手术时间短于膨胀萎陷法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膨胀萎陷法组,术后1、3、5d的VAS评分也明显低于膨胀萎陷法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荧光反染法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89.8%)明显高于膨胀萎陷法组(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应用荧光反染法显示肺段间交界面可明显改善肺癌的治疗效果,缓解疼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奈维及纤维蛋白胶对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奈维及纤维蛋白胶相对于单用纤维蛋白胶对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术中使用纤维蛋白粘合胶+奈维覆盖段间交界面为研究组,术中仅使用纤维蛋白粘合胶喷洒段间交界面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日外周血白细胞及中细粒细胞水平、术后48 h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更短(P=0.02)、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未见与使用奈维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奈维及纤维蛋白胶比单用纤维蛋白胶可以更好地缩短患者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并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荧光法在胸腔镜老年人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荧光法在老年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的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荧光法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膨胀萎陷法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段间交界面显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影持续时间足够使用电刀等设备标记相应的肺段分界线;对照组自段间交界面后出现可以一直维持;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荧光法标记段间线较传统膨胀萎陷法更快,在老年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中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术前三维重建联合荧光染色法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联合荧光染色法的效果,旨在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提供技术支持,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66例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膨胀萎陷法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三维重建联合荧光染色法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段间交界面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术前三维重建联合荧光染色法进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快速、清晰地显示肺段间交界面,为手术提供技术支持,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