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新型CD19 +CD27 +CD39 hi调节性B细胞的鉴定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D19 +CD27 +CD39 hi调节性B细胞(Breg)在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招募自2022年1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9例T1DM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和病史,检测T1DM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清胰岛素和C肽、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等临床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9 +B细胞、CD19 +CD27 +CD39 hi Breg比例及白细胞介素(IL)-10、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Breg比例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T1DM患者外周血CD19 +B细胞比例没有变化,CD19 +CD27 +CD39 hi Breg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3.45%(1.80%,7.96%)和1.28%(1.04%,2.17%), P<0.001],但其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下降(分别为4.96%±3.15%和9.47%±6.52%, P=0.007),PD-L1表达无明显改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病年龄≥18岁[分别为6.42%(2.89%,11.53%)和2.37%(1.42%,5.26%), P=0.004]、病程≤1年[分别为5.74%(2.60%,12.58%)和2.95%(1.47%,5.83%), P=0.026]或峰值C肽>3.30 pmol/L[分别为5.27%(2.19%,10.38%)和2.39%(1.14%,5.42%), P=0.029]的患者CD19 +CD27 +CD39 hi Breg比例更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reg比例与血清IL-1β水平呈正相关( r=0.360, P=0.011)。然而,Breg内IL-10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无关( P>0.05)。 结论:T1DM患者外周血CD19 +CD27 +CD39 hi Breg数量及功能存在异常,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了T1DM免疫失衡的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LADA的患病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 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 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 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 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 P<0.05)。 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衰弱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老年人衰弱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5岁老年住院患者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80例,其中衰弱患者66例、非衰弱患者114例,衰弱组年龄(79.8±6.0)岁,显著高于非衰弱组(75.0±6.3)岁( t=5.030、 P<0.001);衰弱组高血压、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心力衰竭及骨关节炎患者比例高于非衰弱组(均 P<0.05);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正常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103.0(76.0,121.2)ms比107.5(92.0,136.0)ms, Z=-2.108, P=0.035]、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86.0(67.7,106.5)ms比97.5(78.0,126.0)ms, Z=-2.694, P=0.007]、标化低频功率(LFnorm)[(53.1±13.0)nU比(59.3±13.9)nU, t=-3.024, P=0.003]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1.2(1.0,1.4)比1.4(1.1,1.7), Z=-3.041, P=0.002]更低,标化高频功率(HFnorm)[(36.8±9.2)nU比(32.2±10.7)nU, t=3.033, P=0.003)更高;衰弱组SDANN<92 ms、LFnorm<50 nU、HFnorm>32 nU、LF/HF<1.5发生率分别为59.1%(39/66)、42.4%(28/66)、72.7%(48/66)、84.8%(56/66),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41.2%(47/114)、22.8%(26/114)、49.1%(56/114)、65.8%(75/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Fnorm、HFnorm、LF/HF与衰弱相关( OR=0.971、1.039、0.333,均 P<0.05),HFnorm>32 nU、LF/HF<1.5是衰弱的危险因素( OR=2.401、2.773,均 P<0.05)。 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失衡,应关注老年衰弱患者的HR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补体C5a通过调节树突细胞功能诱导Treg/Th17参与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补体C5a参与免疫调节的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组(CLP组)和CLP+抗C5a单克隆抗体干预组(CLP+anti-C5a组),每组20只。构建CLP诱发脓毒症模型;Sham组只开腹不进行结扎穿孔。CLP+anti-C5a组于制模后立即腹腔注射抗C5a单克隆抗体0.15 mg干预;Sham组和CL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各组小鼠进行累积生存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术后24、48、72 h外周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术后48 h肺组织及肾组织C5a受体(C5aR)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48 h脾脏单个核细胞中树突细胞(DC)、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比例。结果:CLP组小鼠7 d累积生存率较Sham组明显下降(30.00%比100.00%;Log-Rank检验: χ2=47.470, P<0.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2及IL-4水平于术后24 h先反应性升高,48 h明显下降,随后于72 h逐渐升高,而IFN-γ水平于术后24 h开始持续升高至72 h;免疫组化显示,CLP组术后48 h肺组织和肾组织内皮细胞中均有大量C5aR表达;与Sham组比较,脾脏单个核细胞中DC比例〔(1.80±0.30)%比(6.90±1.20)%, P<0.05〕及Treg比例〔(0.38±0.02)%比(4.00±0.50)%, P<0.05〕均明显下降,Th17比例明显升高〔(0.83±0.08)%比(0.32±0.03)%, P<0.05〕,提示免疫细胞比例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给予抗C5a单克隆抗体干预后,小鼠7 d累积生存率较CLP组明显升高(54.54%比30.00%;Log-Rank检验: χ2=28.090, P<0.001);血清TNF-α、IL-12和IFN-γ水平进一步升高,而IL-4水平明显下降;肺组织及肾组织C5aR表达较CLP组显著减少;脾脏中成熟DC比例〔(5.10±1.20)%比(1.80±0.30)%, P<0.05〕和Treg比例〔(2.58±0.05)%比(0.38±0.02)%, P<0.05〕较CLP组明显升高,Th17比例较CLP组明显降低〔(0.54±0.05)%比(0.83±0.08)%, P<0.05〕。 结论:初步判断抗C5a单克隆抗体可能通过改善脾脏中成熟DC及T细胞极化状态进而改善脓毒症预后,C5a在脓毒症细胞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初诊的ITP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中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分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经重组人HMGB1(rhHMGB1)处理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胞内Treg细胞转录因子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Th17细胞转录因子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组Treg细胞转录因子外周血中各指标的差异,分析HMGB1和Th17/Treg平衡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17表达水平增高(均 P<0.01),而Treg细胞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均 P<0.01)。Th17细胞比例和IL-17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 P<0.01);Treg细胞比例和TGF-β水平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均 P<0.01)。体外实验中,PBMC经rhHMGB1刺激后,胞内RORγt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增高(1.50±0.24比0.93±0.22, t=9.612, 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降低(0.72±0.19比1.08±0.18, t=7.387, P<0.01)。 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高水平的HMGB1诱导Th17/Treg失衡,加剧炎症反应,可能是原发ITP的重要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T FR)细胞/滤泡辅助性T(T FH)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5例急性发作期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和同期16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2组外周血T FR细胞、T FH细胞比例;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21]水平;荧光酶免疫技术检测2组尘螨特异性IgE(s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采用 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指标间相关性采用 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哮喘组T FR细胞/T FH细胞免疫失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T FR细胞比例较低[(0.11±0.03)%比(0.13±0.03)%],T FH细胞比例较高[(5.07±1.75)%比(3.80±1.60)%],T FR细胞/T FH细胞比值较低(0.02±0.01比0.05±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9、2.30、3.71,均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IL-21水平较高[(547.85±195.13) ng/L比(404.94±110.41) ng/L],IL-10水平较低[(10.18±3.49) ng/L比(14.79±5.6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0、3.15,均 P<0.05)。哮喘组T FR细胞/T FH细胞比值与sIgE呈负相关( r=-0.444 2, P=0.026 1),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 r=-0.135 2, P=0.519 3)。 结论: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存在T FR细胞/T FH细胞亚群失衡,失衡的T FR细胞、T F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IL-21可能参与调控哮喘sIgE的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桥本甲状腺炎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与T细胞分化相关性及维生素D的缓解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方法: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EAT组和骨化三醇干预组(VitD组; n=6/组)。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ELISA法检测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25(OH) 2D 3;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ETs形成率、脾脏Th1、Th2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NETs形成率与Th1、Th2、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T组甲状腺炎症评分、发病率、TPOAb、TGAb、NETs形成率、Th2(CD4 +IL-4 +或CD4 +IL-13 +)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P分别<0.001、0.002、0.007、<0.001、<0.001、0.003、0.001、0.002),1,25(OH) 2D 3水平、Th1细胞比例、Th1/Th2(CD4 +IL-4 +)、Th1/Th2(CD4 +IL-13 +)、Th1/Th17比值显著降低( P分别0.010、0.018、0.010、0.005、0.007)。与EAT组相比,VitD组甲状腺炎症评分、TPOAb、TGAb水平、NETs形成率、Th2(CD4 +IL-4 +或CD4 +IL-13 +)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分别0.044、0.007、<0.001、0.001、0.014、0.008、0.001),Th1细胞比例、Th1/Th2(CD4 +IL-13 +)及Th1/Th17比值明显上升( P分别0.011、0.009、0.003),Th1/Th2(CD4 +IL-4 +)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4)。NETs形成率与Th2(CD4 +IL-4 +或CD4 +IL-13 +)、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r分别0.65、0.59、0.61,相应 P分别为0.004、0.010、0.007),与Th1细胞比例无相关性( r=-0.47, P=0.051)。 结论:EAT小鼠NETs形成增多,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减少NETs形成进而改善EAT小鼠Th2和Th17细胞升高、Th1细胞下降的全身免疫失衡状态,并减轻甲状腺损伤及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Th17/Treg失衡及TGF-β水平变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SIRS分为单纯COPD组(53例)和合并SIRS组(47例),选取同期5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检测并比较各组Th17、Tre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GF-β水平,分析患者Th17、Treg、TGF-β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SIRS组患者PaCO 2>40 mmHg(1 mmHg=0.133 kPa)占比[65.96%(31/47)]、PaO 2≤70 mmHg占比[74.47%(35/47)]、CAT评分>20分占比[70.21%(33/47)]均高于单纯COPD组[33.96%(18/53)、49.06%(26/53)、39.62%(21/53),均 P<0.05]。3组Th17比例、Th17/Treg、CRP、IL-6、TNF-α、TGF-β水平相比,治疗前合并SIRS组>治疗前单纯COPD组>对照组(均 P<0.05);3组Treg比例相比,治疗前合并SIRS组<治疗前单纯COPD组<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合并SIRS组Th17比例、Th17/Treg、CRP、IL-6、TNF-α、TGF-β水平均高于单纯COPD组,Treg比例低于单纯COPD组(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TGF-β水平与CRP、IL-6、TNF-α呈正相关,外周血Treg比例与CRP、IL-6、TNF-α呈负相关(均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CO 2>40 mmHg、PaO 2≤70 mmHg、CAT评分>20分、Th17/Treg、Th17比例、Treg比例、TGF-β均是导致老年COPD患者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老年COPD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及TGF-β水平升高,且Th17/Treg细胞失衡及TGF-β水平升高与其疾病活动度及炎症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2 601例院内心脏骤停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本院2 601例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描述IHCA的特征,探讨IHCA早期预警及防范的因素。方法:根据复苏实施情况分为心肺复苏(CPR)组、无复苏意愿(DNAR)组,根据复苏结果分为有ROSC组和无ROSC组,采用回顾性分析IHCA发生的特征。结果:IHCA发生男女比例为1.9,年龄为(67.05±16.23)岁;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高血压病是占据前四位的骤停前状态,超过一半的患者有此类情况。所有经历CPR的IHCA患者ROSC率为24.3%,ICU患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IHCA发生在0点至7点之间的ROSC率明显降低。结论:IHCA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尽早识别骤停前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早期预警心脏骤停发生,提高IHCA救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灸ST36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 +IFN-γ +T、CD4 +IL-17 +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 t值分别为2.91和3.70, P值均<0.05];针灸组CD4 +IL-4 +T、CD4 +Foxp3 +、CD8 +Foxp3 +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 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 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 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 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炎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 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