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订适合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TOE)方案,评价其对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医院2019年8—12月收治的老年衰弱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任务导向性运动组(TOE组)和常规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TOE组进行翻身取物和多向移步,常规组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两组均完成10次训练。两组患者干预前评估基线资料,干预后评估患者的握力(作为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的运动部分(作为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前TOE组和常规组握力分别为(20.21±6.39) kg、(17.61±10.59) kg,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16.07±6.64)分、(20.23±1.18)分;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22.13±5.97)kg、(12.86±5.17)分,与常规组(19.05±9.16)kg、(15.67±1.1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5、-18.210, P=0.049、<0.001);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均较干预前提高( t=5.005、-5.291,均 P<0.001),但常规组干预前后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47、1.614, P=0.806、0.112)。干预后TOE组和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总分分别为(55.27±37.12)分、(57.27±33.39)分,较干预前(42.27±29.92)分、(40.54±20.55)分均有提高(均 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42, P=0.303)。 结论: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TOE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不仅能够与常规运动方案达到同样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还能更快地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收治的22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评分工具、中文版衰弱量表及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5%(210/220)。结果:21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问卷标准化得分为(56.65±11.27)分,整体处于中等偏差水平,其中126例(60.00%)患者的护理行为处于较差水平,80例(38.10%)患者处于中等水平。21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27.14%(57/21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得分与足部及鞋袜的检查、足部清洁与养护、鞋袜的选择维度得分及足部护理行为问卷总分均呈负相关(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衰弱程度、足风险分级和居住状况是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有待提高,其衰弱程度越高,足部护理行为水平越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或延缓患者的衰弱进程,进而提升其足部护理行为水平,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老年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苏州社区年度体检65岁及以上老年人150例,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包括衰弱组50例(33.3%)、衰弱前期组47例(31.3%)、无衰弱组53例(35.3%)。收集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及血检验结果,完成简易体能测量表(SPPB)、人体成分分析的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Klotho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无衰弱组( P=0.001),而衰弱组与衰弱前期组、衰弱前期组与无衰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Klotho蛋白水平按3个四分位数值(2.28、3.52、5.09 mg/L)分为4个四分位数区间Q 1、Q 2、Q 3、Q 4,衰弱在该四分位数区间的患病率分别为51.4%(19/37)、39.5%(15/38)、24.3%(9/37)、18.4%(7/38),随着Klotho蛋白水平的升高,衰弱患病率降低( χ2=11.204、 P=0.01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otho蛋白与衰弱呈负相关( r=-0.31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109、95% CI:1.011~1.217、 P=0.028)、肌少症( OR=6.511、95% CI:1.279~33.147、 P=0.024)是衰弱的危险因素,而步行锻炼( OR=0.104、95% CI:0.033~0.326、 P<0.001)、SPPB评分高( OR=0.780、95% CI:0.627~0.970、 P=0.026)、Klotho蛋白水平( OR=0.752、95% CI:0.581~0.974、 P=0.031)是衰弱的保护因素。 结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可能对衰弱的评估有指导意义,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衰弱呈负相关,提示血清低水平Klotho蛋白老年人更易发生衰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老年衰弱干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科学计量学角度对衰弱干预的研究现状、国际合作情况、热点主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以期为该领域相关干预性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衰弱干预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VOSviewer、R-bibliometrix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1992—2021年全球老年衰弱干预性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国际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衰弱的干预模式以营养联合运动干预为主,慢病领域逐渐开展衰弱的干预性研究。结论:衰弱干预性研究将会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营养联合运动及认知干预模式将会是未来研究主要的研究趋势,且更多的衰弱干预性研究将会在老年慢性病人群中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衰弱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术后第3天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共发放156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最终收集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95%(145/156)。结果:14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42例(28.97%),术后未发生谵妄103例(71.03%);术前处于衰弱状态76例(52.41%),术前处于非衰弱状态69例(47.59%),其中术前衰弱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31例(40.79%,31/76),术前非衰弱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11例(15.94%,11/69)。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衰弱及术前心功能不全是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年龄>75岁、术前处于衰弱状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谵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衰弱老年人运动及营养干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可导致老年人失能、跌倒、入院、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风险增加,是导致老年人功能下降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但具有潜在可逆性。尽早识别并给予积极干预有助于改善或延缓衰弱的发展。目前非药物干预被认为是衰弱老年人最重要的干预手段,运动及营养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本文就运动及营养干预对老年人衰弱改善情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或延缓老年人衰弱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衰弱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终末期肾病的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因老年患者同时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等原因,使其更易患衰弱,并且衰弱可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骨折、认知功能下降、反复住院及全因死亡等多种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科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科住院患者认知衰弱患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老年科住院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共486例老年患者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以FRAIL衰弱评估量表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进行认知衰弱的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年龄(77.99±10.47)岁,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37.45% (182/4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1年内跌倒史、饮酒、年龄越高、贫血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认知衰弱风险( P<0.05)。 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降低跌倒风险、戒酒、改善贫血、干预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认知衰弱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CGA-F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GA-FI对其进行调查。100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退出研究,最终98例患者完成了资料收集。结果: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衰弱者占15.3%(15/98)。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跌倒史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 P<0.05)。CGA-FI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6(95%置信区间:0.632~0.959, P<0.05)。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及跌倒史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CGA-F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应将CGA-FI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最优的诊疗护理方案,将衰弱的防治关口前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调查197例住院患者及248例患者家属,分析患者和家属对于衰弱状态下进行营养支持、终末期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态度的差异以及制定生前预嘱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住院患者相比,家属听说过ACP/预设医疗指示(ADs)的比例[58.9%(146/248)和41.6%(82/197), χ2=13.070, P=0.000]、谈论过死亡话题的比例[89.9%(223/248)和55.3%(109/197), χ2=69.334, P=0.000]、会考虑制定生前预嘱的比例[88.7%(220/248)和46.7%(92/197), χ2=92.461, P=0.000]、愿意了解自己真实病情的比例[97.2%(241/248)和89.8%(177/197), χ2=10.349, P=0.001]均显著升高。对于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造瘘、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态度,家属对于老年人的选择相对于患者本人更加积极( χ2=42.996、11.446、27.704, P=0.000、0.003、0.000),对于终末期高级生命支持的方式(有创呼吸支持、心脏按压及电除颤、肾脏替代),患者本人及家属对于老年人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9、1.866、4.337, P=0.752、0.393、0.114),但均提示不同意的比例更高。与患者制定生前预嘱意愿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对ACP/ADs的知晓( OR=0.187,95% CI:0.096~0.366, P=0.000)以及曾经与家人谈论过死亡话题( OR=0.450,95% CI:0.231~0.878, P=0.019)。 结论:我国老年住院患者中愿意制定生前预嘱的比例偏低,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对生前预嘱的知晓以及曾经与家人谈论过死亡话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生前预嘱的推广和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