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文化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二者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保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健康的基础.由于其内涵丰富、涉及学科众多、研究内容广泛,在研究时把握研究对象及相应尺度尤为重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通过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紧密连接在一起,表现为空间上的重合、共同的进化过程以及受到共同的威胁.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进行共同保护是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传统生态知识、文化景观等三大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主要发展趋势.我国学者在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的一些领域做出了富有特色和价值的工作,但在保持我国优势和特色领域发展的同时,还需紧跟国际热点和趋势,在机制与系统分析、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环境影响、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民族生态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民族生态学是研究世居民族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了探究民族生态学的发展现况与研究前沿,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数据库,通过输入民族生态学的相关关键词检索了1995-2016年之间的论文,并利用Web of Science和Hiscite对检索到的文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不同年份、国家、研究机构、作者、期刊的论文发表和被引用情况;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相关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通过此项研究发现:民族生态学的发展在近几年进入低谷期;我国的民族生态学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传统民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研究、传统民族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传统民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研究是民族生态学近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为山地农业的典型模式之一,哈尼梯田以其悠久历史和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但对其制度建设和生态文化内涵的综合分析尚待完善.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结合生态学、民族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哈尼梯田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及其生态文化内涵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哈尼族社区通过以涵养和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完美地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难题,而以迁徙文化、宗教文化、习惯法以及传统知识为支柱构建的生态文化体系则是保障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的生态文化内涵.哈尼梯田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生态文化理念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道地药材传承与创新研究理论新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的精髓.作为优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道地药材传承创新是一个亟待拓展的科学命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学者在道地药材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的探索.该文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根据学术思想、形成年代、代表性人物与代表性著作总结归纳了5大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生态论、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态学理论、逆境效应理论及本草基因组学理论.环境生态论体现了基于“天药人合一”整体观的学术传承.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态学理论、逆境效应理论与本草基因组学理论则体现了传承基础上的学术思想创新.重点对道地药材创新理论进行阐述,陈述了核心学术观点与研究内容,介绍了道地药材现代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解析了各理论间的关联性与延续性.指出创新理论及相关创新研究体系对道地药材成因、创新种质育种等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描绘了道地药材名称的演化史.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道地药材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和研究思路进行讨论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促进城市中小学营养状况的社会生态学模型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膳食营养是否均衡、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和智力的正常发展,还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若干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从2002到2012年,我国城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从低于12.9%上升到18.4%,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有所上升[1].超重肥胖检出率的迅速增长和慢性疾病低龄化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和沉重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调查获得的数据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评估,明确面临的主要压力和保护空缺,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标是开展评估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报道.我们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基本特征、主要威胁因子、保护和传承措施,初步构建了区域和国家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咨询,确定了30项指标,其中压力指标7项、状态指标14项、响应指标9项.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综合评估,还可以对其基本状况、受威胁状况、保护与传承状况、相关遗传资源进行单独评价.此外,基于评估参数计算的数据需求,我们借鉴国内外民族植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的主要研究成果,建立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并通过试点调查进行修改完善.“全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为主,并辅以生物学和生态学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目标群体进行抽样,确定访谈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西北藏区自然圣境与传统文化驱动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旨在将滇西北藏区传统生态文化应用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以推动社区参与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的方法,调查了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3个藏族村寨(巴珠、柯功、追达)的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等,应用SWOT分析法和社区参与式保护途径,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生计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圣境是社区水平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藏族自然圣境是基于传统信仰文化并经过长期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保护形式,藏民社区长期遵从和实践自然圣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支撑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难题的必然要求.通过总结梳理当前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展与概况,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核心,详细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内涵及理论体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是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支撑,基于流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诠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时空区域尺度及流域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通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架构”体系,明确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理论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凝练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与恢复技术、生态建设技术、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生态服务优化技术与监督管理技术等,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发展生态学理论视角下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为困境家庭儿童制定健康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发展生态学理论框架,利用2018年8—9月开展的困境家庭儿童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困境家庭儿童和对照家庭儿童各指标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分析社会救助政策对困境家庭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困境家庭儿童与对照组儿童自评健康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发展生态学系统观,困境家庭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监护人生活照顾、监护人沟通交流、一周吃新鲜水果次数、家庭是否重视学习、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社会救助补贴、规定接受国家疫苗接种是影响困境家庭儿童健康的因素(P<0.05).接受社会救助补贴对困境家庭儿童自评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t>2.576,P<0.01).结论和建议:家庭因素是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水平重要影响因素,政策干预应当促进落实"家庭责任",重视困境家庭儿童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救助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贵州苗族食用野菜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贵州苗族食用野菜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显示:(1)贵州苗族传统食用的野菜有80种,隶属46科67属,苗族对野菜的食用方式、食用部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2)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野菜采集文化、野菜处理传统知识、野菜饮食传统文化、野菜相关的苗医药文化、与野菜相关的文学与谚语等5个方面;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α和β分别为0.75和0.29,说明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具有多样而空间分布不连续的特征;(3)苗族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与野菜相关传统知识α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44,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食用野菜有关传统知识多样性对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肯定野菜价值、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野菜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