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飞行员心肌桥对心室复极影响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民航飞行员心肌桥的检出情况及心肌桥飞行员心室复极是否存在异常,探讨心肌桥对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40岁的民航飞行员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资料。排除患有影响心室复极的心血管疾病者。测定飞行员运动前静息心电图及运动结束后1 min 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 d)。根据是否检出心肌桥分为心肌桥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心肌桥组与对照组飞行员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及室性早搏发生率。对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者,统计分析QT/RR斜率。 结果:共有243例飞行员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例。243例民航飞行员中检出心肌桥27例,主要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5/27,92.6%);17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心肌桥组6例,对照组11例。心肌桥组飞行员总飞行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9, P=0.022);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或可疑阳性率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74、5.78, P<0.001、=0.016);平板运动试验恢复1 min后QT d延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0, P=0.028);24 h室性早搏的平均发生次数、QT e/RR斜率和QT a/RR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7、4.26、2.51, P=0.034、<0.001、=0.024)。 结论:飞行员心肌桥可能导致心室复极时间延长,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平时航空卫生保障工作中应重视心肌桥飞行员的体检和飞行适应性评定,尤其要加强对心室复极异常飞行员的日常健康管理,以确保飞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压腹增强CT诊断肾小结石的准确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压腹增强CT诊断飞行员肾脏微小结石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可疑肾结石民航飞行员的平扫及压腹增强CT,记录可疑结石大小、位置、与肾盂肾盏内对比剂的关系;在超声引导下行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检查及取石,记录结石、肾盏憩室内结石及钙化情况。结果:162例飞行员中压腹增强CT共检出拟诊肾结石297枚、憩室内结石4枚、肾乳头钙化61枚;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明确肾结石245枚、憩室内结石4枚、肾乳头钙化101枚。以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结果为金标准,压腹增强CT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2%、95.40%、48.51%、82.72%和80.33%。结论:压腹增强CT基本能够明确区分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这种无创的肾结石诊断方法可用于飞行员体检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飞八例分析及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8例中国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诊治、特许鉴定和随访情况,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7例动脉瘤患者脑核磁筛查偶然检出8个未破裂动脉瘤,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1个破裂动脉瘤。7例动脉瘤未破裂者术后地面观察1年以上特许鉴定合格,不得履行机长职责和限制飞行小时数(双限制),复飞1年后逐步取消限制,随访4~7年。1例动脉瘤破裂者术后地面观察满2年特许鉴定合格,双限制,复飞1年后因记忆力下降放弃体检鉴定,失访。结论: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应充分考虑其主诉、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脑电图、认知和飞行能力,结合其复飞意愿进行个体化评估,复飞后应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航空医学鉴定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s,CPAF)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航空医学鉴定,旨在提高其诊断及鉴定水平,保障民航飞行安全。方法:回顾2例民航飞行员CPAF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其航空医学鉴定。结果:2例飞行员均因参加年度体检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确诊CPAF,但均不需干预治疗。最终经特许飞行医学鉴定,飞行合格。结论:CPAF是航空医学领域中一种极少见疾病,目前主要依靠CAG确诊。如飞行员心肺功能良好,无需干预治疗的,可经特许医学鉴定为合格,并定期复检、追踪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胆囊结石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囊结石多数无症状,部分可出现胆绞痛、腹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飞行因素可能会增加胆石症发病概率。我国民航重视胆囊结石的筛查和干预,预防性胆囊切除术是治疗首选。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地区胆囊结石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结合文献回顾,笔者认为部分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医学失能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考虑带石飞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冠心病影响因素及初筛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综述民航飞行员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初筛的检查手段,以期达到对民航飞行员冠心病高危人群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保障飞行安全。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相关文献30篇。资料综合:分析民航飞行员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综述颈动脉超声检查、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在该病种的初筛效果;评价当前心血管危险评分的准确度。飞行员冠心病相对普通人群的早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飞行员冠心病确诊时多数无相关临床症状,属隐匿型冠心病,为冠心病早期。②飞行员饮食标准高、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导致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可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并判断斑块的病理性质,反映全身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从而早期评估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是诊断心肌缺血和隐匿型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冠心病的初筛。结论:年龄是飞行员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0岁以上的飞行员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利于初步筛查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对于飞行员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有待依托大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钙化对民航飞行员早期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部CT检出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对民航飞行员早期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899例民航飞行员的体检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CAH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飞行员的健康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AC在CAHD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共诊断出CAHD患者38例,其余2 861例为对照组。CAHD组民航飞行员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 t=12.09, P<0.001),平均总飞行时间多于对照组( Z=-7.68, P<0.001),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颈动脉斑块、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CAC以及加做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CAG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42~1 430.25, 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 OR=2.800,95% CI:1.074~7.301, P=0.035)、肥胖( OR=3.336,95% CI:1.243~8.956, P=0.017)、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 OR=17.669,95% CI:2.923~106.756, P=0.002)和CAC( OR=96.039,95% CI:11.439~806.396, P<0.001)是诊断CAH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AC预测CAHD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4%、93.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 P<0.001)。 结论:胸部CT检出的CAC在民航飞行员体检中有助于早期筛查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的CAH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大传染病背景下民航飞行员压力源及心理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重大传染病背景下民航飞行员的压力源及心理状况。方法:于2021年1至3月,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役的143名民航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情绪与压力源问卷》《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航线飞行员群体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5.1%。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 ± 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使用皮尔逊相关。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压力感知的影响因素。用AMOS 23.0软件进行压力感知及各负面情绪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结果:疫情背景下飞行员的主要压力源为:收入可能减少的风险、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工作时的压力、升级进度可能变缓的风险。其中,第一副驾驶对于收入可能减少的担忧高于教员( P=0.009);第一副驾驶、航线机长对于升级进度可能变缓的担忧均高于教员( P<0.001、 P=0.014)。飞行员被试压力感知均值高于中国常模( t=3.11, P=0.002)。其焦虑、抑郁标准分均值略高于非疫情下的中国常模标准分( t=7.00、4.08,均 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感知与家庭关系良好呈现负关联( t=-8.50, P=0.000),与升级进度变缓担忧、易感染新冠肺炎担忧、人际交往缺乏及收入减少担忧呈现正关联( t=3.31、3.86、2.88、2.06,均 P<0.05)。压力感知与负面情绪呈正相关(均 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压力感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飞行员的负面情绪,其对焦虑、抑郁、疑病、恐惧、强迫、易怒标准化总效应分别为0.719、0.811、0.403、0.355、0.295和0.244。 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飞行员的心理状况产生影响,应及时关注飞行员的压力源及心理状态,积极制定缓解压力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通过1例民航飞行员在年度体检中首次发现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案例,详细阐述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临床上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确诊需行心脏内电生理检查,并可通过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肌袖与心房的解剖连接或电连接(传导)关系来达到根治的目的。建议民航飞行员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如出现2种或者2种以上的房性心律失常,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加做长程心电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血小板增多症四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持续增高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此病在民航飞行员中的研究和医学鉴定均为少见,笔者对民航西南地区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历及体检鉴定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航空体检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为医学鉴定以及航卫保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