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与无创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NFNC)与无创通气(NIV)治疗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年 12月—2022年 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 6 h内呼吸支持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NIV组与HFNC组,每组 60例.NIV组采用NIV治疗,HFNC组采用HFNC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舒适度评分、呼吸功能、气管插管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结果:HFNC组住院时间短于NIV组,住院费用低于NIV组,舒适度评分高于N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12、24、48 h,两组呼吸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低于NIV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气管插管率为 18.33%,低于NIV组的 2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8 d,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HFNC组均低于N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经HFNC与NIV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基本相当,但HFNC的舒适度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心理状态更好,有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与住院费用的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呼吸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NCPAP与HHHFNC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分为NCPAP组(n=51)与HHHFNC组(n=51).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失败率(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TT、PT、APTT、D-D)、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LAC)及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结果 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失败率及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2、1.141、1.099;x2=0.102、0.102,均P>0.05);两组严重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漏及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000、0.000、0.136、0.000、0.088,均P>0.05);HHHFNC组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1,P<0.05);两组治疗后的TT、PT、APTT、D-D、PaCO2、PaO2、SaO2、LAC、SOD、GSH-PX及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928、0.780、0.733、1.119、1.345、1.254、0.408、0.544、1.643、1.046,均P>0.05).结论 NCPAP与HHHFNC治疗NRDS的疗效相当,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但HHHFNC的安全性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实施不插管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均P<0.05),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心率:(75±8)次/min 比(81±7)次/min、(76±8)次/min 比(83±10)次/min;平均动脉压:(81±9)mmHg(1 mmHg=0.133 kPa)比(90±9)mmHg、(82±8)mmHg 比(93±10)mmHg](均P<0.05).术前 30 min,2 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4.2%(8/33)](x2=4.243,P=0.039).结论 相比较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可避免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叶移植的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叶移植术在终末期肺疾病受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科接受肺叶移植的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肺气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病原体阳性11例(78.6 %);单侧肺叶移植2例,双侧均为肺叶移植2例,一侧肺叶移植而另侧为普通肺移植的双肺移植10例;术中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者11例。14例受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保留ECMO 5例,术后撤除ECMO的时间是1 d(1~11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是4.5 d(0~182 d),术后ICU停留的时间是11 d(2~186 d);1例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要二次开胸止血;14例肺叶移植受者中,10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残端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肺叶移植对特定的终末期肺疾病受者(特别是大供肺小胸腔)来说,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开放策略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肺开放策略(OLS)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或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4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7):OLS组和非OLS组(NOLS组)。OLS组术中给予小潮气量通气、肺复张和个体化呼气末正压,NOLS组患者给予5 cmH 2O的固定呼气末正压。于麻醉诱导前(T 0)、气管插管后10 min(T 1)、气腹后1 h(T 2)、2 h(T 3)和气管拔管后10 min(T 4)时记录脑氧饱和度(rSO 2)、pH值、PaO 2、PaCO 2和PaO 2/FiO 2。于术前、术毕和术后1 d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和钙结合蛋白(S100β)浓度。术后1~3 d采用谵妄评估量表评估POD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OLS组比较,OLS组T 3时pH值降低,PaCO 2升高,T 2~T 4时PaO 2、PaO 2/FiO 2和rSO 2升高,术毕和术后1 d时血清IL-6和S100β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POD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OLS可提高rSO 2,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先天性气道狭窄合并肺炎中的应用:5年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先天性气道狭窄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5年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入院后48 h内采用NCPAP治疗先天性气道狭窄合并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动脉血气、临床转归及NCPAP使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6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有效组58例,无效组6例。NCPAP治疗5年总有效率为90.6%(58/64),有效组63.8%的患儿在3~7 d撤机,平均撤机时间6.09 d。有效组NCPAP治疗后早期心率、PaCO 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PaO 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无效组共6例患儿,最终均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两组患儿存活率均为100%。所有入选患儿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 结论:NCPAP可有效改善先天性气道狭窄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氧合,且有效率高、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检索并总结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相应的审查指标,辨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构建最佳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68名护士、2022年1—4月开展基线审查时的98例气管插管患者和2022年9 —12月开展证据应用后的99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循证实践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气道并发症(口腔黏膜溃疡、气道黏膜出血、气管食管瘘、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共总结28条最佳证据并制定了相应审查指标,除了6项审查指标(指标11、13、19、20、27、28)由开展循证实践前的97.96%~100.00%提升至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22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在开展循证实践后均有所提高,其中有8项指标(指标5、6、9、14、18、21、25、26)执行率从0提升至89.9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循证实践后,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知识水平得分由(62.41±6.07)分提升至(93.82±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气管食管瘘外,患者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证据的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方案可提高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或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19~27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VCV组(V组)和PCV-VG(P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2组通气参数设置:V T 7 ml/kg(校正体重),PEEP 5 cmH 2O,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50%,新鲜气流量2 L/min,RR 12~15次/min,于停药前5 min使用30 cmH 2O复张压力持续30 s行手法肺复张。于气管插管后5 min(T 1)、改变体位后5 min(T 2)、气腹5、30、60、90、120 min(T 3-7)和结束气腹且恢复平卧位后5 min(T 8)时,记录气道峰压(P peak)、气道平台压(P plat)、驱动压(DP)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于T 1、T 4、T 6和PACU中改良Aldrete评分达10分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O 2、PaCO 2、SaO 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O 2)。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即刻采集桡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IL-6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V组比较,P组T 1-8时P peak、T 5-7时P plat和DP降低,T 2-7时Cdyn升高,T 1,4,6时P A-aO 2降低,术毕即刻血清CC-16、IL-6和NE浓度降低( P<0.05),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80岁及以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6月至2014年7月31例80岁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院内和出院后3~12年的随访资料。结果:患者80~88岁,平均(82.0±2.1)岁,男25例(80.6%),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0±6.5)%,其中LVEF<35%有15例(48.4%)。平均手术时间4 h,院内死亡3例(9.7%),其中1例急性呼吸衰竭,另2例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3.2%),急性脑梗塞2例(6.5%),再次气管插管3例(9.7%),二次开胸止血1例(3.2%),术后持续肾替代治疗3例(9.7%),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8例(25.8%)。术前使用IABP2例,术中2例,术后4例。术后随访3~12年,中位时间8年。术后随访28例,随访率100%,全因死亡10例(35.7%),心源性死亡5例(17.9%),肺癌死亡2例(7.1%),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死亡2例(7.1%),1例不明原因猝死。再次入院2例(7.1%)。再发心绞痛2例(7.1%)。再发心肌梗死1例(3.6%),无再次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术后1年所有存活患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桥血管通畅率达100%。结论:80岁及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尚可接受,但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较高,需术前全面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迟脐带结扎质量改进项目在极/超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umbilical cord clamping,DCC)在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7~12月脐带结扎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生后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umbilical cord clamping,ICC)的患儿为ICC组,2021年1~6月项目实施后进行DCC的极/超早产儿为DCC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窒息、低体温发生率、生后24 h内和72 h内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C组45例,DCC组54例,两组胎龄分别为(29.3±1.7)周和(29.6±1.4)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 250±332)g和(1 257±306)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窒息发生率、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体温、低体温发生率、生后24 h内气管插管率、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其他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CC不增加极/超早产儿窒息、低体温、有创呼吸支持等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