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OSAHS患者中医证型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医证型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将145例AIS患者分为伴OSAHS组(81例)、不伴OSAHS组(6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胸围、腰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收集中医证候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不同中医证型AIS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最低末梢指脉氧(LSpO2)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医证型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两组BMI、胸围、腰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伴OSAHS组以风痰瘀阻证多见(43.2%),不伴OSAHS组以风火上扰证多见(31.3%);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伴OSAHS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不伴OSAHS组(P<0.05).④145例AIS患者中,轻型90例、非轻型55例.轻型AIS患者LSpO2值高于非轻型AIS患者(P<0.05);两组AH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证型AIS患者AHI、L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614,P<0.05;H=20.939,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风痰瘀阻证患者AHI值最高、LSpO2值最低(P<0.05).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AHS病情严重程度[OR=0.635,95%CI(0.419~0.962),P<0.05]是预测风火上扰证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986,95%CI(1.178~13.488),P<0.05]、AHI[OR=1.090,95%CI(1.046~1.136),P<0.05]、OSAHS病情严重程度[OR=3.162,95%CI(2.073~4.824),P<0.05]是预测风痰瘀阻证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0.225,95%CI(0.060~0.850),P<0.05]、BMI[OR=1.170,95%CI(1.025~1.335),P<0.05]是预测气虚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AHI[OR=0.907,95%CI(0.826~0.996),P<0.05]是预测阴虚风动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IS伴OSAHS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最为常见,此类患者AHI更高,夜间低血氧程度更重;性别、BMI、AHI、OSAHS病情严重程度与AIS伴OSAH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饮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气虚血瘀饮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CHF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CHF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评价症状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为77.1%(2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50, P=0.014)。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T-proBNP[(1 725.3±1 473.8)ng/L比(2 485.7± 2 164.4)ng/L; U=341.200, P=0.031]水平低于对照组;NT-proBNP下降幅度[(54.3±26.7)%比(35.5± 19.8)%; U=4.310, P=0.003]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785、9.925, P值分别为0.031、0.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可提高CHF气虚血瘀饮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NT-proBNP水平以促进心肌损伤的修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中医证型、证素的临床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临床调查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86例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创伤科、重症医学科、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的病例107例,符合纳入标准共计86例,应用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病位、病性证素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归属于血瘀气滞证、脾肾阳虚水停证、瘀结水留证、热毒炽盛证、脾肾气虚血瘀证、肝肾气血两虚证及痰湿中阻证;病位证素10个,尤以肾、脾、胃、肝、膀胱比较多见;病性证素12个,尤以血瘀、毒、阳虚、水停、气虚、血虚、气滞、湿、闭等比较常见.结论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相符合,辨证素更明确地揭示了疾病发生的病位、病性及病理因素,更能形成统一的辨证分型及论治用药.故而当临床中可采用证素辨证来避免医者主观判断所造成的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肺主治节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临床的常见症,也是急危重症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分析中医理论中肺对气、血、水的治节作用,并结合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症状及病理生理特征等,认为HPH的病程演变即是肺对气、血、水的治节逐步失职的过程.HPH患者发病以气虚为基础,气虚、血瘀、水停为其重要病机.HPH早期以气虚为主,病位在肺,兼有瘀血痰浊内生,治疗重在益气,恢复肺对"气"的治节作用;晚期以血瘀、水停为主,由肺及心,以水饮泛溢为急,亦兼有气虚,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逐饮为主,重在恢复肺对"血、水"的治节作用.临证应重视肺对气、血、水的治节作用,把握患者病程演变中的气虚、血瘀、水停病机间的动态演变,分期、辨证施治以恢复肺主治节之职,提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虚气留滞"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代谢障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为虚实夹杂之证,宗气亏虚是其本,血瘀、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是其标.血糖、血脂来源于水谷之精,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也是宗气产生的基础,其代谢异常,导致宗气亏虚,心阳虚损.宗气推动无力,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留滞,相互胶结,生为浊毒,浊毒一方面持续损伤五脏、脉络及气血,另一方面其性顽固,难以根除.宗气亏虚无以运化血液,导致血瘀脉中,甚者溢于脉外.久瘀导致新血不生,进一步加重气虚;痰浊水饮之邪停聚于脏腑,影响五脏功能.脾受困难以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升清不及,肺受损则影响清气的吸入及宗气输布."虚气"与"留滞"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导致DCM及代谢障碍逐步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近30年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期待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方组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四大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OSAHS的所有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Gephi 0.9.2 等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135篇合格文献,包含154首方剂、202味中药.半夏(8.96%)、茯苓(8.96%)、甘草(8.86%)、陈皮(7.57%)、石菖蒲(6.37%)等25味中药为高频药物,多以性温(47.65%)、味辛(32.51%)为主,主要归为肺(23.07%)、脾(21.74%)、心(16.47%)经,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以补虚药(23.78%)、化痰止咳平喘药(20.78%)、活血化瘀药(16.9%)、理气药(12.74)、利水渗湿药(8.96%)、开窍药(6.37%)为主;得到以痰瘀互结证为首的28种证型分布,以脾、肺、咽喉、鼻窍为主的病位证素13个及以痰、血瘀、气虚、湿邪、热邪为主的病性证素11个;获得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石菖蒲→郁金+川芎等30条常用配伍组合,挖掘出5个核心方药组合及针对核心证素的8味公共药物.结论 中医药治疗OSAHS以扶正祛邪为主,益气补肺健脾、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开窍、理气燥湿化痰是临证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辨证予以解表、温阳、滋阴、安神、平肝熄风等.核心方剂为六君子汤、补阳还五汤、涤痰汤加减.该研究可为新药研发及新方组成提供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水、虚、瘀论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三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经验,结合心力衰竭前期(pre-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症状期(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晚期(advanced heart failure)临床特征,探讨不同阶段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本文总结提炼水、虚、瘀 3 个核心证候要素,认为水饮贯穿三期始终,随着病情推进,心阳由郁转虚,饮邪逐渐深入,血瘀日益突显,病位由上焦向中下焦动态发展.提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三法:即心力衰竭前期主要病机为肺气不利、水饮内停,治以利气宣肺、利水化饮法,代表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心力衰竭症状期主要病机为阳气虚损、水饮内动,治以升阳益气、温阳化饮法,代表方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心力衰竭晚期主要病机为阳虚血瘀、水饮上凌,治以温阳活血、利水逐邪法,代表方真武葶苈汤.临证时可根据患者兼症灵活加减,并注重患者日常调护.本文从水、虚、瘀探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分期证治规律,以期为分期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提供中医临床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气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气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利水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初诊用药前和治疗结束时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积分、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积分、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的变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增强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补益强心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内源性前列环素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观察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内源性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CHF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益强心片治疗,疗程为4周并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CF6、PGI2及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入院率.[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为70.59%(36/51),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6MW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LVEF、6MWD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F6、NT-proBN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PGI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CF6、NT-proBNP、cTnI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PGI2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为7.84%(4/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1年,观察组的1年内再入院率为1.96%(1/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9/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强心片治疗CHF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减轻心肌细胞受损程度,调节血清CF6、PGI2表达,降低再入院率,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布和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以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92 年4 月30 日—2022 年4 月30 日收录的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相关临床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录入Excel 2019,对证型、证素、处方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并使用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49 篇文献,涉及中医证型25 个,证素10 类,药物 94 味.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病性证素以心、肾为主,病类证素以阳虚、水停为主.苓桂术甘汤原方药物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四味药物,加味药中以黄芪应用最为常见,加味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获得药物关联规则 23 条.结论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特征和规律,与阳虚、气虚等本虚之证,水饮、血瘀等病理因素,水肿、喘促等症状密切相关,体现出标本兼顾,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的组方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