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含量分布以及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检出情况。方法:2021年4 - 1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所有自然村(屯,以下简称村),开展病区村改水现状调查及水氟监测。同时,分别对病区村全部8 ~ 12岁儿童和18岁及以上成人开展氟斑牙和氟骨症检查,计算检出率。结果: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共有病区村9 465个,其中改水村8 920个,改水率为94.24%(8 920/9 465);水氟合格的改水村有8 664个,改水合格率为97.13%(8 664/8 920)。共对病区村80 915名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氟斑牙儿童4 868例,检出率为6.02%。共对病区村3 545 915名18岁及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检出氟骨症患者3 567例,检出率为0.10%。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率和改水合格率均较高,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检出率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的流行现状,为开展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在福建省36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的所有病区村,调查改水情况、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和当地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抽取25岁及以上成人调查尿氟含量及氟骨症病情。结果:共调查153个病区村,所有病区村均改水,改水工程末梢水氟含量范围为0.00 ~ 1.05 mg/L,合格率为100.00%(153/153);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5.42%(146/153);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72%(76/2 789),氟斑牙指数为0.07;不同年龄、不同人口受益率地区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成人( n = 3 765)尿氟几何均值为0.80 mg/L;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2.00%(6/300)。 结论: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改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中毒对骨骼肌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氟具有双重的健康效应。适量的氟对于骨骼发育、预防龋齿和神经系统活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过量的氟可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氟中毒可导致骨骼肌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低浓度氟可诱导骨骼肌肌管肥大,而高浓度氟则通过引起一系列信号通路的异常,导致骨骼肌萎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异常改变均在氟中毒引起的骨骼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骨骼肌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青海省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青海省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今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依据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的历史流行情况,在海晏、门源、祁连、刚察4个县按照牧业区、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分层,每层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检测水氟含量;在海晏县和门源县各抽取10户家庭,共采集不同品牌砖茶样品100份,检测茶氟含量。同时,对调查点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对海晏县和门源县所有26 ~ 55岁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并采集成人随意1次尿样,检测尿氟含量。水氟、茶氟、尿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共采集生活饮用水10份,水氟含量均值为0.33 mg/L,范围为0.20 ~ 0.84 mg/L。砖茶样品100份,茶氟含量均值为750 mg/kg,范围为230 ~ 1 660 mg/kg,日人均砖茶氟摄入量为1.87 mg。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56%(217/962),氟斑牙指数为0.42。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6.88%(24/349);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1.53 mg/L,范围为0.20 ~ 20.60 mg/L。结论:海北州居民仍受饮茶型氟中毒危害,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正畸治疗与牙体牙髓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体组织健康是获得良好正畸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正畸治疗后达到美观、稳定和良好功能的基础。牙体牙髓疾病分类复杂、表现多样,可对正畸治疗产生不同影响,需在正畸治疗前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健康矫治的目标。同时,正畸治疗也可能引起牙体和牙髓组织发生多种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同时又复杂多变,需要正畸医师掌握相关知识并妥当应对,以尽量降低正畸治疗的不良反应,达到正畸与牙体的协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范围,准确掌握饮茶型地氟病患者信息,为推广普及低氟砖茶和开展患者救助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按照《2019年甘肃省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在天祝县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行政村,采集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检测水氟含量,每村抽取10户家庭,入户调查登记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砖茶饮用情况,并采集砖茶样品,测定氟含量。同时对调查村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对调查村25周岁以上(不包括25周岁)常住成人进行骨关节症状、体征临床检查,对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患者进行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并采集尿样检测尿氟含量。水氟、茶氟、尿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共采集水样161份,水氟含量为0.07 ~ 0.68 mg/L,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 1.0 mg/L);采集砖茶样品1 644份,16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05 kg。不同品牌茶氟含量均值范围为601.99 ~ 991.38 mg/kg;根据茶氟检测结果,筛查出日均茶氟摄入量> 3.5 mg/d的行政村16个,旦马乡土塔村最低(4.91 mg/d),毛藏乡华山村最高(18.98 mg/d);调查14个行政村的8 ~ 12岁常住儿童253人,查出氟斑牙极轻度3例、轻度2例、中度1例,总体氟斑牙检出率为4.74%(12/253);对15个行政村25周岁以上(不包括25周岁)常住成人(3 100人)进行骨关节症状、体征临床检查,对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患者(104例)进行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诊断氟骨症患者6例,其中轻度3例、重度3例,年龄在56 ~ 76岁;共采集尿样3 100份,调查村尿氟均值范围为0.73 ~ 4.74 mg/L。按照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判定及划分标准,判定旦马乡土塔村、大红沟镇西顶村、抓喜秀龙镇代乾村为饮茶型地氟病轻病区村,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为饮茶型地氟病中病区村。结论:甘肃省天祝县有饮茶型地氟病流行,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 - 2020年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范围,准确掌握饮茶型地氟病患者信息,为推广低氟砖茶和开展患者救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根据《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2019)》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相关情况,选择甘肃省12个历史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县(市)作为调查点,对全部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村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调查村饮用水氟含量、茶氟含量、人群茶氟摄入量、8 ~ 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和尿氟含量、成人氟骨症病情和尿氟含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覆盖12个县(市)的125个乡(镇),共调查860个村的8 625户居民。采集饮用水水样1 672份,村级水氟含量范围为0.01 ~ 1.81 mg/L,筛查出水氟含量> 1.0 mg/L的村6个;共采集各种茶样3 664份,总体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范围为31.88 ~ 1 643.40 mg/kg;有1 076份茶样氟含量≤300 mg/kg,砖茶氟含量合格率为29.37%(1 076/3 664)。12个县(市)有92个乡(镇)的496个村仍在饮用砖茶,村砖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21 kg,成人日均茶氟摄入量为1.57 mg/d。在玛曲县、阿克塞县、天祝县和肃南县4个县发现有13个乡(镇)的31个村成人日均茶氟摄入量> 3.5 mg,涉及常住人口5 272户15 272人。在上述31个村检出氟斑牙患者65例,氟斑牙检出率为3.50%(65/1 856),主要为极轻和轻度病例;采集儿童尿样326份,尿氟中位数为1.44 mg/L。对2 189名成人进行了氟骨症病情临床调查,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和(或)体征的123名患者进行了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检出X线氟骨症病例7例,检出率为0.32%(7/2 189),其中轻度4例、重度3例;采集成人尿样83份,成人尿氟中位数为1.83 mg/L。确定中度病区村2个,分别是天祝县安远镇野狐湾村和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确定轻度病区村4个,分别是天祝县抓喜秀龙镇代乾村、大红沟镇西顶村、旦马乡土塔村和阿克塞县阿克旗乡安南坝村。结论:甘肃传统的饮茶型地氟病流行区大部分已达到控制水平,但局部地区茶氟暴露风险依然存在,亟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和评价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2022年5 - 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2019年全区普查中确定的有饮茶习惯、日人均茶氟摄入量> 3.5 mg且存在氟骨症患者的重点地区(6个盟市的168个行政村)开展调查。每个行政村入户调查10户家庭的砖茶饮用情况,采集砖茶样品测定氟含量。调查所有8 ~ 12岁儿童氟斑牙和16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并采集氟骨症患者尿样检测尿氟含量。结果:调查地区98.40%(1 657/1 684)的家庭有饮用砖茶习惯,年人均砖茶消耗量和日人均茶氟摄入量分别为5.07 kg和5.38 mg。砖茶样品氟含量合格率为55.64%(922/1 657);除黑砖茶(291.08 mg/kg)外,其余砖茶品种氟含量均值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300 mg/kg)。共检查8 ~ 12岁儿童2 747人,氟斑牙检出率为13.91%(382/2 747),病情以极轻度为主;各年龄组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5.53, P = 0.238)。共检查16岁及以上成人71 708人,氟骨症检出率为1.02%(734/71 708),患者年龄集中在> 50 ~ 70岁,各年龄组病情均以轻度为主。采集并检测715份患者尿样,55.24%(395/715)的尿样氟含量> 1.6 mg/L。 结论:内蒙古饮茶型地氟病流行地区高氟砖茶占比大,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检出率较高,饮茶型地氟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内源性眼内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74岁。因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5 d"于2018年6月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突现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因在国外诊治不便,遂于1 d前回国,至某专科医院急诊就诊,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可疑,眼睑肿胀,前房积脓,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眶蜂窝织炎待排",给予头孢他啶2.0 g和奥硝唑0.5 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局部抗生素(可乐必妥、托百士滴眼液点眼1次/h,迪可罗眼膏每晚点眼)及散瞳(l%阿托品眼膏点眼2次/d)治疗。患者于外院治疗1 d后,自觉右眼眼睑肿胀,睁眼困难加重,因病情发展较快,且合并全身疾病,转至我院就诊。既往病史:肝硬化6年,2年前因肝癌行肝切除手术;21个月前因牙齿松动缺损行整牙修复手术;20个月前因右手、双足甲癣行中药化腐清创术。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脏疾病史,反复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均否认眼部外伤史,其余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阳性发现。全身查体示:神志清,精神稍差,表情较痛苦,体质瘦弱;体温37.0℃,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52 mmHg(1 mmHg=0.133kPa);头颈、胸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左下肢中部胫骨前区局部红肿,约5 cm×10 cm,触之有痛感,皮温高于周围,表面破溃、结痂、干燥(见图1);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下肢及踝部浮肿色稍红,皮温不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未见足癣表现。眼科专科检查示: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无法精确测量,指触大致正常;右眼眶周软组织高度红肿、触痛;右眼睑肿胀且睑裂不能睁开,眼球突出伴眼球运动障碍;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高度水肿,角膜雾状混浊,角膜上皮片状脱落,前房可见黄白色积脓约4 mm,房闪(++),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圆、小,直径1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晶体混浊,余结构窥不清;左眼裸眼视力0.6,前节及眼底未及明显异常;右眼眶压升高(T+2)/左眼眶压正常(Tn)。初步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肝硬化、肝癌术后,收入我院眼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示:血液检查、眼分泌物及皮肤破损处分泌物分别送微生物培养。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5.20×10 9/L(3.50~9.5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40%~75%);淋巴细胞0.48×10 9/L(0.80~4.00/L)、血小板数目68×10 9/L(125~350/L)、血小板百分比10.4%(20.0%~40.0%)、红细胞计数3.15×10 9/L(4.30~5.80/L)以及血红蛋白91 g/L(130~175 g/L)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尿常规示:尿蛋白(++),尿葡萄糖(弱阳)。血生物化学检查示:空腹血糖8.9 mmol/L(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4.0%~6.0%)、白蛋白31 g/L(32~48 g/L)、球蛋白45 g/L(23~35g/L)、白/球蛋白比0.7(1.1~1.9)、肌酐103 μmol/L(55~96)。血培养结果示:无真菌、厌氧菌生长,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无细菌生长。来我院就诊前2 d,外院眼部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可能、视网膜脱离可能、脉络膜水肿增厚、球壁水肿(见图2);外院眼眶CT示:右眼睑、眼球壁表面及其周围、视神经前段及眶周弥漫性软组织肿厚,伴泪腺稍肿大。考虑为炎症性病变(见图3)。患者右眼眼内炎诊断明确,考虑眼内炎已快速进展为全眼球炎,同时患者年龄大、全身合并肝硬化且有肝癌手术史,入我院后发现糖尿病,且下肢存在感染灶,若保眼球治疗则感染扩散的风险大,结合患者自身及其家属要求,故在麻醉监护下行右眼球内容物剜出术。术中沿角膜缘做切口后可见晶状体及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液溢出,眼内容物均为脓性物。将色素膜去除干净,注射10 mg/ml万古霉素于巩膜壳内浸泡,5 min后采用37℃大量0.9%氯化钠溶液冲洗。将眼内容物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感染;敏感抗生素: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等;耐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等。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内源性眼内炎极少见,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曾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红肿伴痛感,未予诊治,肿痛自行有所缓解;就诊7 d前曾同家人至俄罗斯旅行,否认疫区及动物接触史。最终诊断为:右眼内源性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全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左下肢感染,2型糖尿病,肝硬化(代偿期),肝癌术后。右眼眼内容物剜除术后4 d,患者眼部情况及眶周症状明显好转,转至内科住院继续治疗2周。术后2周患者至我科复查(见图4),右眼眶区无肿胀,眼睑无红肿,结膜囊薄壳在位,未见脓性分泌物,结膜无红肿、渗出,切口对合良好,缝线在位。随访3个月全身情况稳定,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牙症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氟牙症是指牙发育形成期间,机体摄入过量氟引起牙釉质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牙发育性疾病,可影响患牙的美观和功能。氟牙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氟化物诱导应激通路、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领域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研究,深化了对氟牙症发生机制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氟牙症发生机制的新进展,包括氟对成釉细胞和釉基质蛋白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和膳食营养因素,以期为氟牙症的精准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