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血管直径与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与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至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30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根据UACR和eGFR将T2DM患者分为非DKD组(212例)和DKD组(97例)。所有患者进行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采用全自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视网膜血管参数(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鼻侧上动脉直径),计算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等指标。进一步按照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水平的五分位数分为 Q1组(<136.13 μm,68例), Q2组(136.13~148.42 μm,56例), Q3组(148.43~160.72 μm,62例), Q4组(160.73~177.12 μm,64例)和 Q5组(>177.12 μm,59例)。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视网血管直径与DKD的关系。 结果:DKD组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分别为(161.87±22.47)和(152.93±21.98)μm]、CRVE[分别为(191.75±20.18)和(187.09±17.52)μm]均显著高于非DKD组,鼻侧上动脉直径[分别为(84.62±15.09)和(88.15±13.94)μm]显著低于非DKD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CRVE升高是DK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87,95%CI 1.068~1.320, P=0.001;OR=1.018,95%CI 1.002~1.034, 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 Q1组为参照, Q2、 Q4、 Q5组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是DKD发生的影响因素(OR=5.194,95%CI 2.025~13.326;OR=3.477,95%CI 1.360~8.891;OR=4.895,95%CI 1.912~12.530;趋势 P值=0.007)。 结论: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CRVE升高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的前房角变化,分析影响术后前房角度数(ACA)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的连续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接受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行Visante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术前、术后鼻侧和颞侧ACA及术后拱高。分析术后ACA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直径、前房深度、前房容积、水平角膜曲率、术前ACA、ICL直径和术后拱高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前段各项参数的变化,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A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鼻侧ACA较术前减少45%~50%( F=268.73, P<0.001),术后的颞侧ACA较术前减少44%~49%( F=333.40, P<0.001)。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拱高分别为(640±180)μm、(540±150)μm和(530±1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54.14, P<0.001);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趋势明显,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期间拱高下降趋势明显减缓。ICL植入术后鼻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 r=0.426, P=0.003; r=0.377, P=0.008; r=0.525, 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ICL植入术后颞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 r=0.392, P=0.006; r=0.376, P=0.008; r=0.594, 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 结论::ICL植入术后前房角明显减小,随访期内患者前房角开放度数基本稳定,没有进一步变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6~7岁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6~7岁儿童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儿童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屈光专科2019年1月至2月和2020年2月就诊的6~7岁儿童71例(71只右眼),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每日2次,持续1周后停用。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4、8周分别测量其等效球镜度(SE)、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视网膜血管密度(RVD)。根据第1周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CSE)分为近视组(CSE≤-0.50 D,43眼)和对照组(CSE>-0.50 D且≤+2.00 D,28眼)。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行黄斑区视网膜检测,选取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 mm中心圆(Fovea)、3 mm旁中心凹环(ParaFovea)和6 mm的中心凹周边环(PeriFovea),计算Fovea和ParaFovea、PeriFovea颞侧(T)、上方(S)、鼻侧(N)、下方(I)四个象限的RT及RVD。结果:两组儿童1%硫酸阿托品凝胶滴眼1周后,SE和RT均显著升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停药3周,近视组SE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7周,对照组SE和两组ParaFovea(I)区RT恢复到基线水平。近视组用药前后R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用药1周后Fovea区RVD以及ParaFovea(I)区浅层RVD较基线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停药后RVD下降,至第8周时,ParaFovea(N)区浅层RVD、ParaFovea(I)区深层RVD以及PeriFovea(S)区RVD较基线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用药1周后,ParaFovea(S、N、I)和PeriFovea(S)区RT变化量(ΔRT)和Fovea区RVD变化量(ΔRVD)近视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1周可使两组儿童黄斑区RT均显著增加,停药后恢复过程持续7周以上;可使对照组儿童Fovea区RVD以及ParaFovea(I)区浅层RVD显著增加,而对近视组儿童RVD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的未成年人胸部CT检查体型特异性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的关系。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11, P<0.01)。SSDE与CTDI 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 r|≥0.92, P<0.01)。 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 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 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脑转移瘤术中放疗施照器设计及剂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适用脑转移瘤术中放疗的施照器并评估其剂量学特征。方法:施照器设计首先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其次,建立散射箔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表面平均能量方差,确定散射箔位置;最后,建立调节层几何结构特征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蒙特卡罗(MC)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位置评估模型、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半球囊状施照器的限光筒直径为2.5 cm、筒壁厚0.5 cm,材料为0.2 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 cm厚不锈钢;散射箔厚度0.14 cm,材料为金属钨,位置高度为0.5 cm;调制器为月牙形,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该施照器能够使Mobetron 12 MeV的电子束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剂量率为160 cGy/min,治疗深度为0.85 cm。结论:采用MC模拟设计的适用于高能电子束的半球囊状施照器,能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后房结构对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眼后房结构、水平沟到沟间距2与水平角膜直径差异(ΔhSTS2-WTW)对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行V4c型ICL植入术103例(20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9.32±2.68)D。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并根据ΔhSTS2-WTW不同分组后进一步分析对拱高的影响及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拱高为124~1 180(504.47±188.65)μm,其中非理想拱高30眼(14.78%)。结果提示ΔhSTS2-WTW( β=-0.27,95% CI:-211.50~-65.27, P<0.001)、晶状体矢高(CLR)( β=-0.22,95% CI:-363.18~-78.17, P=0.003)、前房容积(ACV)( β=0.17,95% CI:0.11~2.01, P=0.030)是影响术后拱高的独立因素。分组为:1组ΔhSTS-WTW<-0.1;2组-0.1≤ΔhSTS-WTW<0.3;3组ΔhSTS-WTW≥0.3,3组间非理想拱高比例( χ2=7.77, P=0.020)、拱高( F=11.01, P<0.001)、平均后房角角度(PCA)( F=3.89, P=0.022)及睫状体厚度(CBT)( F=6.26, 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内前房深度(iACD)、前房角角度(ACA)、ACV及C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眼内沟到沟与眼表白到白差异较大时ICL植入术后可能出现非理想拱高,可以结合后房结构选择ICL尺寸,有助于获得理想拱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部参数预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异常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眼部参数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拱高异常状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上海普瑞眼科医院和无锡华夏眼科医院行pIOL植入术的近视眼患者332例(664只眼),其中女性246例(492只眼),男性86例(172只眼);年龄中位数为28岁。收集患者术前眼部参数,包括等效球镜度数(SE)、眼压(IOP)、水平睫状沟直径(HCS)、垂直睫状沟直径(VCS)、角膜水平直径(WTW)、陡峭轴曲率(K 1)/平坦轴曲率(K 2)、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以及眼轴长度,并测量患者术后3个月的拱高。根据术后拱高是否处于250~750 μm的理想范围分为低拱高组、正常拱高组及高拱高组,对低拱高和高拱高眼的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再将各眼部参数作为协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结果获取新参数再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3个组WTW、HCS与WTW差值、ACD及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高拱高组的WTW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低拱高组HCS与WTW差值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CD与LT在3个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预测低拱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及灵敏度、特异度:LT分别为0.829、0.952和0.561,HCS与WTW差值分别为0.745、0.857和0.644,ACD则为0.730、0.619和0.853;这3个参数的截断值分别为3.745、0.020和2.975 mm。而各眼部参数对高拱高状态的预测性较差(均AUC<0.7)。低拱高预测模型参数Logistic(V 1)=-10.067+5.328·HCS-3.620·WTW+6.263·LT,高拱高预测模型参数为Logistic(V 2)=6.232+1.323·WTW-3.358·LT;2个预测模型参数分别对低、高拱高的预测性均有显著提高,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4、0.810、0.824和0.736、0.810、0.554。 结论:术后低拱高的预测参数包括LT、HCS与WTW差值及ACD,高拱高无独立预测参数;Logistic回归方程能提高异常拱高的预测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具有相似眼前节特征的双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22年3月至9月双眼ICL植入术81例(162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记录患者的前房深度、睫状沟水平直径(hSTS)、术前等效球镜度和自然晶状体厚度,同时记录术中植入的ICL尺寸并计算水平压力,使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AS-OCT)测量术眼术后1 d、1周及1个月的拱高,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双眼拱高差异的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双眼拱高差值为18.0(-43.5,79.5)μm,拱高差值绝对值为71.0(28.5,105.5)μm。双眼拱高差与水平压力呈正相关( r=0.25, P=0.023),与前房深度、hSTS、术前等效球镜度、自然晶状体厚度、ICL尺寸和拱高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具有相似眼前节特征的双眼ICL植入术后拱高相似,但也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反映了拱高的可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设计乳腺癌术中放疗的鼓形施照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优化设计专用于乳腺癌术中放疗的鼓形施照器。方法:设计过程:首先,依据贴近胸壁的乳腺癌术中放疗瘤床形状特征,确定施照器形状;其次,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最后,根据调制器位置几何结构特征,最后,建立调节层模型,参考调节层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施照器有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限光筒,直径3cm、筒壁厚0.5cm,材料为0.2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cm厚不锈钢;散射箔直径2.2cm、厚度0.13cm,材料为金属钨。施照器下部分是封闭的鼓形,直径4cm、厚度0.2cm,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调制器为山丘形,最厚处0.14cm,材料为不锈钢。当电子束能量12MeV时施照器外面的剂量分布呈鼓形,剂量率为90.44 cGy/min,治疗深度为1cm。结论:设计的施照器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产生鼓形剂量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MILE术后不同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2-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MILE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6例,年龄18~36岁,均选择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欧卡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术眼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变化。采用主观质量问卷评估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MTF及SR值等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MILE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明显改善( F=210.976, P<0.001; F=144.129, P<0.001)。SMILE术后3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数分别为0.97±0.11、1.00±0.06,SE在±0.5 D内的患者占100%。SMILE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4 mm及7 mm瞳孔直径下SR、MTF、MTF cutof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 mm瞳孔直径(明视环境)下各空间频率下MTF、MTF cutoff、SR先降后升,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7 mm瞳孔直径(暗视环境)下,MTF cutoff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MTF、SR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暗视环境下,年龄、术前暗瞳大小为SR及空间频率20、25、30 c/d MTF的影响因素( B年龄=-0.440、-0.409、-0.404、-0.389,均 P<0.05; B暗瞳=-0.404、-0.333、-0.371、-0.368,均 P<0.05),年龄为MTF cutoff及空间频率5、10、15 c/d MTF的影响因素( B=-0.522, P=0.003; B=-0.403, P=0.008; B=-0.409, P=0.008; B=-0.416, P=0.004)。术前暗瞳大小为夜视力、眩光光晕得分的影响因素( B=-0.370, P=0.020; B=-0.417, P=0.013)。 结论::SMILE术后早期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所降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与术前暗瞳大小及年龄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