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混合促进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的分解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孪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是菊科一种攀援性草本植物,目前在我国西沙群岛呈现出"入侵"态势,已危害岛上原生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安全.为探究孪花蟛蜞菊扩张后其凋落物混入对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在西沙永兴岛优势乔木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混交林下,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设置凋落物分解试验,研究孪花蟛蜞菊凋落物混入后的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和养分循环.结果发现,相比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这可能是由于孪花蟛蜞菊凋落物质量较高(氮含量为12.1 g·kg-1,碳氮比35.0,木质素氮比10.7)所致.本地优势植物凋落物混入孪花蟛蜞菊凋落物后,混合凋落物质量提高,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碳、氮、磷养分元素释放均增加.结果显示,孪花蟛蜞菊的扩张,使其凋落物混入原生林中,加速了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的质量分解和养分释放,可能会降低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对土壤的减缓侵蚀作用,加速养分的淋失,影响生态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抗风桐(Pisonia grandis)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抗风桐(Pisonia grandis)为紫茉莉科常绿乔木,是西沙群岛自然植被中最常见的乔木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药用和观赏价值;其生长速度快,断枝可再殖,在防风、海岸固沙以及海岛植被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西沙群岛永兴岛的野生抗风桐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解剖特征、生理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风桐属阳生性树种,具有叶片厚、比叶面积低、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小等形态解剖特征,利于其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脯氨酸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风桐生长的土壤养分含量低,但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高,表明抗风桐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高,对土壤养分贫瘠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抗风桐能适应强光、干旱和贫瘠等生长条件,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重要树种.由于抗风桐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适时浇水及补充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以维持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平衡.该研究结果为抗风桐的引种、栽培、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榄仁树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的生理生态特性,对西沙群岛永兴岛上自然生长的榄仁树的叶片形态、生理特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榄仁树具有比叶面积低、叶片厚、气孔密度小等形态特征.叶绿素a/b为2.25:1,低于理论值3:1.叶片的SOD和POD活性较低,脯氨酸和ABA含量较高.植物体内养分含量较高,适生土壤养分含量低.这说明榄仁树叶片的吸收利用光能能力较强,保水能力较好,有较强的抗干旱和抗逆能力,适生于贫瘠的土壤并保持较高的叶片营养.因此,榄仁树是一种能够适应高温、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条件的树种,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工具种和园林绿化树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1株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短指软珊瑚Sinulariacf.molesta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15 XS112ZM-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TLC、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MPLC、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及13C NMR等波谱学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细胞毒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真菌P.citri-num(15XS112ZM-18)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cillenol A1 (1),penicillenol A2 (2),penicillenol B1(3),penicillenol B2(4),sorbicillin(5),2′,3′-dihydrosorbicillin(6),ergosterol(7)和25-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8),其中化合物4在30 μmol·L-浓度下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100%,其IC50值为22.97 μmol·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省永兴岛革螨新纪录(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全面调查我国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的革螨生物多样性,于2017年采集永兴岛周边土壤环境中的革螨.经形态分类学鉴定,海南省革螨新纪录有4种,分别是厉螨科的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 (Womersley,1956)]、巍山裸厉螨(Gymnolaelaps weishanensis Gu & Guo,1997)、力氏广厉螨(Cosmolaelaps hrdyi Sam(s)i(n)ák,1961)和寄螨科的温氏寄螨(Parasitus wentinghuani Ma,1995),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系统与应用蜱螨学实验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三沙市部分岛屿重要病媒生物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三沙市位于我国南海中北部,由于其远离大陆,地理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其病媒生物的调查缺乏系统性.作者通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总结三沙市病媒生物名录.方法 自2013-2017年,连续5年在三沙市永兴岛、石岛和赵述岛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采集和鉴定,主要通过布放鼠笼捕获鼠形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虫,悬挂诱虫灯捕捉吸血节肢动物,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标志种类鉴定病媒生物种类.结果 采集和鉴定重要病媒生物共57种(包括文献记录的23种):鼠形动物4种,蚊7种,蝇21种,白蛉1种,蠓8种,虱1种,蚤1种,臭虫2种,蜚蠊5种,硬蜱1种,恙螨4种和革螨2种.其中按蚊属、毛蛉科、蠓科、虱目和硬蜱科的种类,以及温带臭虫、斑蠊、拟德国小蠊和蔗蠊为三沙市首次记述.结论 三沙市分布的病媒生物种类多,有相关疾病流行的潜在风险,需要加强监测与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和赵述岛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沙市所属南海重要岛屿永兴岛和赵述岛特殊环境中的鼠形动物带毒情况,对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流行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8月及2017年12月分两次利用鼠笼法和陷阱法捕捉三沙市永兴岛和赵述岛鼠形动物,解剖并采集肺、肾、肝、脾和心脏血标本,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上述三种病毒的核酸.结果 共捕获鼠型动物76只,其中鼠笼法捕获60只,陷阱法捕获16只,隶属2科4种,鼩鼱居多占36.67%、黄胸鼠占35.00%、褐家鼠占26.67%及小家鼠占1.67%.采集肺、肾、肝和脾标本合计76份、心脏血标本52份,因其中10份溶血严重,故仅对其余42份血进行检测.用鼠脏器标本及心脏血标本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均未检出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结论 永兴岛和赵述岛上鼠形动物传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的风险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海永兴岛的壁虎,兼记二新记录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12月对南海永兴岛的爬行动物进行了短期调查,发现3种壁虎科Gekkonidae动物,分别是截趾虎Gehyra mutilata、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和疣尾蜥虎H.frenatus.其中,截趾虎和原尾蜥虎为中国南海岛屿的新记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沙群岛主要岛屿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东岛上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岛屿植被由藤草经灌木向乔木群落的过渡,土壤含水量由5.9%显著升高至14.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分别由176.2和41.2 mg kg-1显著升高至391.5和98.8 mg kg-1;而pH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海岛土壤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渐趋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沙市永兴岛蚊类监测与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掌握三沙市永兴岛蚊虫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 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 采用诱蚊灯和人工叮咬法对永兴岛生活办公区、餐饮区、码头作业区和民工居住区4类监测点开展成蚊监测, 将监测到的成蚊种属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2 030只,经鉴定隶属3属5种, 优势种为致倦库蚊, 其次为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和褐尾库蚊.不同监测点蚊类构成比存在差异, 生活办公区致倦库蚊构成比最高, 民工居住区三带喙库蚊构成比最高.成蚊密度在5、 6月份和8、 9月份各有1个高峰, 12月份蚊虫密度最低 (5.58只/人·小时).风险评估显示蚊类叮咬、骚扰风险为极高风险, 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为中等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