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放疗设备时间特性研究提高质子重离子治疗效率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加速器系统时间特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质子重离子治疗时间的关键因素,研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案。方法:系统分析了47例分别使用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日志文件,其中肺癌患者使用了呼吸门控技术。研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射束投照的时间特性,并找出潜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办法。结果: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束治疗肺癌患者每个等能量层平均出束时间和平均周期最长,分别为(2.98±1.98) s和(5.71±4.51) s。不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7 min。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治疗肺癌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15 min。结论:使用对布拉格峰展宽较宽的微型脊形过滤器或纹波过滤器以减少等能量层数,以及采用被动屏气门控技术以消除门控导致的单个等能量层治疗的中断,是部分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率的两种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光学体表监测的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实时三维在体剂量验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光学体表监测下的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门控放疗(DIBH-SGRT)患者进行三维在体剂量验证,研究靶区剂量学差异以及影响通过率指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放疗科行DIBH-SGRT的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记录光学体表监测下患者DIBH过程中的分次内位移偏差,同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三维在体剂量(EIVD)验证,统计2 mm/2%、3 mm/3%与3 mm/5%的3类γ通过率。以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评估肿瘤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3类γ通过率与剂量学差异、位移偏差间的相关性。结果:2 mm/2%、3 mm/3%和3 mm/5%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73.43%、86.00%和92.96%,EIVD测量剂量与计划剂量在计划瘤床靶区体积(PTV_TB)和计划靶区体积(PTV) Dmean的平均剂量偏差为0.23%和0.59%( P>0.05)。Pearson分析显示,γ通过率与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差异相关性较弱( R<0.7),与分次内DIBH的左右(Lat)方向和升降(Vert)方向位移偏差相关性较强( R>0.7)。 结论:三维EIVD验证能够有效保证左侧乳腺癌DIBH-SGRT过程中肿瘤靶区剂量传递的精准性,同时EIVD系统能够潜在发现患者屏气过程中的位移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核受体基因SfUSP调控白背飞虱蜕皮发育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为探究核受体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 protein,USP)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若虫蜕皮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几丁质合成和降解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基于白背飞虱基因组数据,结合RT-PCR克隆SfUSP全长cDNA序列;利用RT-qPCR测定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1-5龄若虫、5龄若虫蜕皮前、5龄若虫蜕皮中和雌成虫)、5龄若虫组织(头、体壁、脂肪体、肠道和足)、雌成虫组织(体壁、翅、脂肪体、足和卵巢)以及100 ng/头20E处理后5龄第1天若虫中SfUSP的表达量;通过显微注射dsRNA靶向沉默5龄第1天若虫的SfUSP后,计算若虫存活率,观察若虫致死表型,利用RT-qPCR测定几丁质合成和降解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白背飞虱SfUSP(GenBank登录号:ON209396)的全长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SfUSP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7.27 kD,理论等电点为7.1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fUSP含有核受体家族所具备的5个保守结构域,并且DNA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DBD)和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 domain,LBD)高度保守.发育阶段表达谱表明,SfUSP在1龄若虫、5龄若虫蜕皮前以及雌成虫中高表达;组织表达谱显示,SfUSP在5龄若虫头、体壁、脂肪体和肠道中的表达量较高;在雌成虫翅、足和体壁中的表达量较高.显微注射100 ng/头20E后12 h时,5龄若虫中SfUS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靶向沉默SfUSP表达后,与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显微注射dsRNA 6 d时若虫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18.01%,其中不能成功蜕皮个体占51.46%;显著抑制了几丁质合成通路关键基因SfCHS1,SfCHS1a,SfUAP,SfGFAT和几丁质降解通路关键基因SfCht7,SfNAG1,SfNAG2,SfCDA1,SfCDA2和SfCDA4的表达量,但是显著提高了SfG6PI和SfCht10的表达量.[结论]SfUSP是白背飞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能够影响几丁质的合成与降解,进而调控白背飞虱的蜕皮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推拿配合开气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开气门手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依常规推拿手法操作,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开气门治疗,观察2组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指标改善状况及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LVA、RVA、BA的Vs、Vd、RI、PI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82.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开气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可考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蝙蝠蛾幼虫感染粉棒束孢后的病症、组织病理变化及侵入途径
编辑人员丨2023/8/6
蝙蝠蛾幼虫的饲养是冬虫夏草培植的先决条件,粉棒束孢作为蝙蝠蛾幼虫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和主要致病菌,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和流行性.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切片技术,本文研究了蝙蝠蛾幼虫感染病原菌粉棒束孢后的症状、主要组织病理变化及粉棒束孢侵染蝙蝠蛾幼虫的途径.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x105个/mL的粉棒束孢分生孢子悬液处理蝙蝠蛾5龄幼虫,4d后在腹部气门处有黑斑出现,气门变黑,虫体随后瘫痪死亡、体色改变、收缩化僵、菌丝层包裹、形成众多孢梗束等症状.幼虫被粉棒束孢感染后,菌丝体首先利用血淋巴进行增殖,脂肪体、肌肉、消化道、丝腺和马氏管等主要组织器官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虫体体腔被大量菌丝充斥并最终僵化.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粉棒束孢可以通过气门侵入蝙蝠蛾幼虫体内并造成虫体死亡,菌丝穿透气管进入血淋巴后断裂成许多长短不一的短菌丝段,目前尚未观察到菌丝直接穿透幼虫体壁和从消化道侵入的现象.本研究为蝙蝠蛾幼虫饲养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信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烟草青枯病危害对烟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掌握重庆植娴区烟草青枯病危害对烟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的影响,分别于2015年3月烟田休耕期、6月烟株旺长期和9月烟叶成熟期在重庆市彭水县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烟草青枯病连续成灾烟田及其对照无青枯病危害烟田中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50112只,隶属于33个类群.其中,线虫、螨类和弹尾虫构成了烟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主体,对烟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起决定性作用.不同季节青枯病田及其对照田土壤动物整体数量表现为3月>6月>9月.两类烟田不同季节的土壤动物及其主要类群相对多度和密度,以及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两类烟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相似度高,但烟草青枯病危害加剧会使相似度降低.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6月和9月对照田稳定性均要明显大于青枯病田.螨类与弹尾虫个体数的A/C比值均为对照田大于青枯病田,且3月和6月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青枯病危害对土壤动物个体数、土壤动物密度、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线虫、啮虫目和棘跳虫科以及螨类与弹尾虫个体数的A/C比值影响较大;而这些对青枯病危害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可作为青枯病发生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特征指标;另外,基于PCA得分的土壤样品采集点排序结果进一步指出,两类烟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异质性随着青枯病危害程度的加剧而加大.上述结果说明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与青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上要开展可持续和有效的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应不断加强该病原菌与土壤中小型动物生态关系的基础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球孢白僵菌侵染的柞蚕蛹体壁和脂肪体组织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穿透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体壁和侵染其脂肪体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其对柞蚕蛹的致病机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球孢白僵菌穿透柞蚕蛹体壁的病理变化,并运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的柞蚕蛹脂肪体的病理变化.[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球孢白僵菌侵染柞蚕蛹体表过程中,分生孢子主要侵染气门、刚毛根部和头部与胸部的节间膜等部位.分生孢子除了从气门、刺突、头部和胸部的节间膜进入体内以外,也可以直接穿透厚而坚硬的体壁进入体内.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脂肪体中,球孢白僵菌首先侵染细胞器(线粒体除外),然后再侵染脂肪滴.被侵染的脂肪滴颜色变浅,表面出现许多孔洞,变形,分裂成小的脂肪滴进而完全被侵蚀.蛹僵硬时,脂肪体细胞完全被破坏,只观察到芽生孢子和菌丝.[结论]柞蚕蛹经体表侵染和注射侵染球孢白僵菌处理后,蛹的体壁和脂肪体两组织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储藏小米孳生害嗜鳞螨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储藏小米孳生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情况,并对害嗜鳞螨进行形态学观察. 方法 随机选择安徽省临泉县农户30家,每家采集储藏小米1份,每份10 g,用直接镜检法进行粉螨分离和标本制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螨的形态特征. 结果 共采集储藏小米30份(300 g),其中3份检出害嗜鳞螨,检出率为10%;检获害嗜鳞螨共9 858只,平均孳生密度为328.6只/g,且各发育阶段(成螨、第三若螨、休眠体、第一若螨、幼螨、卵)的害嗜鳞螨均有检获.此外,还分离出马六甲肉食螨(Cheyletus malaccensis)和网真扇毛螨(Eucheyletia reticulata).上述3种螨分别隶属于粉螨亚目(Acaridida)、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嗜鳞螨属(Lepidoglyphus)的1种及前气门亚目(Trombidiformes)、肉食螨科(Cheyletidae)中的肉食螨属(Cheyletus)和真扇毛螨属(Eucheyletia). 结论 安徽临泉县农户储藏小米有害嗜鳞螨孳生,可能与小米营养价值高及储藏环境温湿度适宜等有关.害嗜鳞螨有一定危害性,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该螨的扩散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省永兴岛革螨新纪录(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全面调查我国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的革螨生物多样性,于2017年采集永兴岛周边土壤环境中的革螨.经形态分类学鉴定,海南省革螨新纪录有4种,分别是厉螨科的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 (Womersley,1956)]、巍山裸厉螨(Gymnolaelaps weishanensis Gu & Guo,1997)、力氏广厉螨(Cosmolaelaps hrdyi Sam(s)i(n)ák,1961)和寄螨科的温氏寄螨(Parasitus wentinghuani Ma,1995),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系统与应用蜱螨学实验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殖厉螨属分类研究及一新纪录种记述(蜱螨亚纲:厉螨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记述中国殖厉螨属Gaeolaelaps Evans& Till 20种(含1中国新纪录种),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对采自云南小兽体表的中国新纪录种——吉氏殖厉螨Gaeolaelaps gillespiei Beaulieu,2009进行了重描述和绘图,并记录了该种的寄主新纪录3种(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和斯氏家鼠Rattus sten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