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骨再生支架的构建及其促大鼠肌袋成骨活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丝素蛋白(SF)、细菌纤维素(BCNR)、羟基磷灰石(HAp)复合骨再生支架并评价其促成骨活性的价值。方法:将HAp颗粒、BCN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依次加入SF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倒入不同大小的模具,-25 ℃下处理24 h,冷冻成型,通过冻干机将复合支架冻干。将SF与BCNR不同质量比的复合支架设置为A组(2∶1)、B组(4∶1)、C组(6∶1),将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设置为D组。扫描电镜检测支架的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压汞仪检测支架的孔隙率;万能材料试验机压缩支架,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支架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将永生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MEF)接种到A组、B组、C组及D组复合支架上。细胞接种4、8 d后,细胞活/死染色检测各组活细胞和死细胞比例;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染色阳性细胞;ALP活性检测观察各组细胞的ALP活性。选取15只雌性SD大鼠,构建大鼠肌袋异位成骨模型,植入不同SF与BCNR质量比的复合支架及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分别为A′组(2∶1)、B′组(4∶1)、C′组(6∶1)和D′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股四头肌肌肉,于肌肉中形成肌袋后,仅缝合肌袋及皮肤,不植入支架,其他四组在肌袋内植入对应的支架,并缝合肌袋及皮肤。术后2、4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各组骨形成情况。术后4周,收集植入的支架与组织复合物,进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 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情况。另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蛋白(COL1)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相较于A组和C组,B组片层结构和微孔结构更加规则、均匀;孔隙率分析结果表明,B组和C组孔隙率分别为(89.752±1.866)%和(84.257±1.013)%,均高于A组的(81.171±1.268)%( P<0.05或0.01),而C组孔隙率低于B组( P<0.01)。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B组和C组压缩强度分别为(0.373±0.009)MPa和(0.403±0.017)MPa,均高于A组的(0.044±0.003)MPa( P<0.01),B组和C组杨氏模量分别为(7.413±0.094)MPa和(9.515±0.615)MPa,均高于A组的(1.881±0.036)MPa( P<0.01),而C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均高于B组( P<0.05或0.01)。细胞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B组死细胞明显少于A组、C组和D组;细胞接种8 d后,B组活细胞最多,死细胞最少。CCK-8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A组和B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474±0.009和0.545±0.018,均高于D组的0.394±0.016( P<0.01),C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419±0.005,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和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B组( P<0.01);细胞接种8 d后,B组细胞增殖活性为1.290±0.021,高于D组的1.047±0.011( P<0.01),C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794±0.032,低于D组( P<0.01),A组细胞增殖活性为1.086±0.020,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和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B组( P<0.01)。ALP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8 d后,相较于D组,A组、B组和C组有更多的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多于A组和C组。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A组、B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分别为1.399±0.071、1.934±0.011、1.565±0.034,均高于D组的0.082±0.003( P<0.01),而A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均低于B组( P<0.01);细胞接种8 d后,A组、B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分别为2.602±0.055、3.216±0.092、2.145±0.170,均高于D组的0.101±0.001( P<0.01),而A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均低于B组( P<0.01)。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术后2周,假手术组、D′组、A′组和C′组均无明显骨形成,而B′组有明显骨形成;术后4周,A′组、B′组和C′组均有明显骨形成,B′组骨形成明显多于其他两组,而假手术组和D′组均无明显骨形成。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术后4周,B′组形成大量均匀分布的新生骨组织,而A′组和C′组只在局部有少量新生骨组织,D′组仅有部分组织长入,且无明显新生骨组织,B′组形成的新生骨组织的成熟度比A′组和C′组更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组COL1和OPN阳性染色均较A′组和C′组更多。COL1和OPN表达强度分析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COL1表达强度分别为2.822±0.384、22.810±2.435、12.480±0.912,OPN表达强度分别为1.545±0.081、5.374±0.121、2.246±0.116,B′组和C′组COL1、OPN表达强度均高于A′组( P<0.01),而C′组COL1和OPN表达强度均低于B′组( P<0.01)。 结论:基于SF、BCNR和HAp成功构建复合骨再生支架,其中SF和BCNR质量比为4∶1的复合支架具有均匀孔隙结构、高孔隙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体外促成骨性能,还具有优异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512例临床特点及致病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品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512例可疑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 χ2 = 0.01, P > 0.05);18~29岁组、30~49岁组及50~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693, P > 0.05)。 结论: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三维复合骨修复支架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学性能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珊瑚羟基磷灰石纳米氧化锌(PLGA/CHA/n-ZnO)新型骨修复支架的工艺参数,并研究其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PLGA与CHA/n-ZnO粉末按4∶1质量比混合,通过生物挤出3D打印技术制备PLGA/CHA/n-ZnO复合骨修复支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压汞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支架样件的相关理化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体外细胞黏附实验观察PDLSC在支架表面黏附情况与生长状态。结果:成功制备出3种不同形态PLGA/CHA/n-ZnO三维复合骨修复支架。X射线衍射仪检测支架可见碳酸钙、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锌吸收峰;SEM观察支架表面粗糙,可见不同尺寸孔径结构;电子万能试验机分析计算得出支架压缩强度为(12.31 ± 4.80)MPa,弹性模量为(31.18 ± 12.30)MPa;压汞仪测得支架孔径分布为5 nm ~ 350 μm;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试得出支架接触角为(75.73 ± 5.54)°;体外实验可见PDLSC黏附于支架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结论:本研究为PLGA/CHA/n-ZnO三维复合骨修复支架负载PDLSC新型组织工程骨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硫化汞纳米颗粒对秀丽隐杆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硫化汞纳米颗粒(HgS-NP)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采用野生型N2线虫以及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标记转运蛋白或生物合成酶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谷氨酸(Glu)能、多巴胺(DA)能、乙酰胆碱(ACh)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转基因线虫(EG1285,DA1240,BZ555,LX929和GR1366),通过固体暴露的方式,将同步化后的L4期线虫经不同浓度HgS-NP处理.① 5 种转基因线虫暴露于HgS-NP 0(溶剂对照组),250,500 和 1000 mg·L-1 72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线虫不同神经递质类型神经元绿色荧光的表达.②野生型N2线虫暴露于HgS-NP 0(溶剂对照组)和 1000 mg·L-1 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 33 种GABA能和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同基因型溶剂对照组线虫相比,暴露于不同浓度HgS-NP后,EG1285线虫出现GABA能神经元胞体缩小、树突断裂和神经元缺失,神经元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暴露于HgS-NP 1000 mg·L-1后,DA1240线虫头部Glu能神经元缺失,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然而,暴露于不同浓度HgS-NP后,BZ555、LX929和GR1366线虫的DA能、ACh能和5-HT能神经元形态及相对荧光强度均无明显改变.②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野生型N2线虫暴露于HgS-NP 1000 mg·L-1后,仅编码非N-甲基-D-天冬氨酸类Glu受体的glr-7和glr-8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其余31种GABA能和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较高剂量的HgS-NP暴露72h可损伤线虫的GABA能和Glu能神经元,而对DA能、ACh能和5-HT能神经元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L-半胱氨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汞的三种形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L-半胱氨酸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无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3种汞形态.方法 样品采用L-半胱氨酸提取,考察不同浓度L-半胱氨酸的提取效率,研究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流动相条件.结果 在2%甲醇+0.04mol/L乙酸铵+1 g/LL-半胱氨酸流动相条件下,用1%L-半胱氨酸超声辅助提取10 min,测定了鱼肉中汞的3种形态,均能在9 min内完成分离,3种汞形态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3.0、2.0和3.0 μg/kg,加标回收率在92.2%~97.9%,精密度<2%,质控样测定值在定值区间内.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方便快捷,适用于鱼肉中3种汞形态的测定,给相关检测机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朱砂在大鼠体内的汞形态分析及连续给药后的组织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朱砂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安神中药,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该文拟研究连续给予朱砂后,大鼠体内的汞形态及组织分布.将 3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朱砂低剂量组(0.2 g·kg-1)、朱砂高剂量组(2 g·kg-1)、伪无菌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伪无菌朱砂组(2 g·kg-1),连续灌胃给药30 d.通过建立超声辅助-酸提取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联用技术对大鼠不同组织、血浆、尿液和粪便中无机汞[inorganic mercury,Hg(Ⅱ)]、甲基汞(methyl-mercury,MeHg)和乙基汞(ethylmercury,EtHg)进行测定.优化确定了最佳检测条件和提取方法,各汞形态的线性(R2>0.999 3)、精密度(RSD<7.0%)及准确度(加样回收率为 73.05%~109.5%)良好,满足分析要求.汞形态检测结果显示Hg(Ⅱ)在 5 个实验组的组织中均有检出,主要蓄积脏器为肠道、胃和肾脏;MeHg在大部分组织中以较低的浓度存在;所有组别组织中EtHg均未检出.此外,病理学结果表明,朱砂高、低剂量组和伪无菌朱砂组中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胞浆疏松、淡染,单核性细胞浸润,朱砂低剂量组病变程度略轻.朱砂高剂量组和伪无菌朱砂组可见肾脏肾小管上皮水样变性,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各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异常改变.该文研究了朱砂连续给药 30 d在正常和伪无菌大鼠体内不同汞形态和组织分布,并阐明了其对肝脏、肾脏和脑组织的影响,为朱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朱砂体内汞暴露与幼鼠记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朱砂(α-HgS)是传统矿物类中药材,作为重镇安神药,常配伍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风.但因其含有大量汞元素,对正处于发育期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危害,极可能造成严重的记忆功能障碍.本研究以幼年大鼠为对象,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朱砂,每日1次,连续14周;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监测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血汞暴露量;利用HE染色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与记忆相关的组织结构病变与功能改变;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朱砂和记忆功能障碍之间的剂量-血汞暴露量-毒性效应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血汞暴露量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式增高;灌胃14周后,高剂量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出现核固缩、排列紊乱等病理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台与目标象限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且朱砂剂量与血汞暴露量间、血汞暴露量与记忆功能障碍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幼年大鼠长期超量摄入朱砂,会增高体内汞暴露水平,破坏海马组织正常形态结构,导致记忆障碍.本研究为含朱砂儿童专用制剂临床使用的潜在汞中毒风险预警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透明质酸支架的构建与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多肽修饰的透明质酸制备一种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凝胶支架系统.方法 在交联剂作用下,冷冻干燥后,制备得到多肽修饰的透明质酸凝胶支架;使用FTIR和NMR对支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SEM和压汞法对支架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CLSM考察BMSCs在支架上的黏附生长状况.结果 1H-NMR和FTIR结果显示,在交联剂存在下,多肽修饰的透明质酸凝胶支架成功制备;SEM观察到凝胶支架具有较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压汞法测定其孔隙率为94.02%,吸水膨胀率为4 357.0%.CLSM结果显示BMSCs在多肽修饰的凝胶支架上伸出较多伪足,具有更强的黏附作用.结论 经多肽修饰的透明质酸凝胶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呈现较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且显著改善了干细胞在凝胶支架上的黏附性,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陕西生鲜肉类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陕西省肉类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陕西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的限量为标准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并评估居民经食用肉类所致重金属暴露量,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对770份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其中有6份Cd含量超标、1份Cr含量超标、15份Pb含量超标、1份As含量超标、3份Hg含量超标(镍没有国家限量标准,不做判断);比较5种肉类食品中6种重金属含量,畜禽肾脏中的镉含量较高,为0.148 mg/kg,肝脏中铅含量偏高,为0.079 6mg/kg,水产品中的砷、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甲壳类中铬和镍含量明显较其他类偏高;居民经食用肉类所致重金属的摄人量镉最高,亦在安全级别;铬的平均和偏高健康危害年风险值均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年.结论 陕西省少数肉类样品存在超标情况,其余均可安全食用,但对于含重金属较高的甲壳类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铬的个人年风险值高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有必要开展食品中铬形态监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波辅助萃取-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析汞接触人群尿液中汞的形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汞接触人群尿液中无机汞(Hg)、甲基汞(MeHg)和乙基汞(EtHg)的微波辅助萃取-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方法 取尿液样品5.0ml,加入1.0ml的6mol/L盐酸后室温微波提取30 min,在冷水浴中用氨水调pH值至4.0,用流动相定容至10.0 ml,经0.45 μm滤膜过滤,以5%甲醇溶液+3.8 g/L乙酸铵+1.0 g/L L-半胱氨酸作液相色谱流动相,经HG-C18柱分离,紫外消解后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结果 无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在1.0 μg/L~50.0 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检出限分别为0.4μg/L、0.3μg/L、0.4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0%~3.66% (n=6),回收率为91.3%~101.5%,样品在4℃可保存5d.结论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汞接触人群尿液中无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