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的超声诊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12例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与临床外科手术进行对照。结果:12例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均位于上臂远段正中神经内,其中单发沙漏样改变9例,多发沙漏样改变3例,高频超声可精确定位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的位置以及病变的累及范围。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声像图表现为上臂正中神经主干内束组单发或者多发的沙漏样改变,沙漏样改变两侧神经束增粗。病变束组直径与对侧肢体相应位置束组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0±0.04)cm对(0.11±0.03)cm, P<0.01],病变侧束组最宽处相应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与对侧肢体相应位置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03)cm 2对(0.09±0.03)cm 2, P<0.01]。 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骨间前神经沙漏样狭窄首选的影像学诊断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室壁瘤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48岁,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位于心前区,范围不定,每次持续数分钟不等,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入院查体:血压124/69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9次/min,心率81次/min,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导局限。心电图:窦性心律,左房异常,PR间期延长,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利钠肽原965.3 μg/L。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左室壁不均匀肥厚,以中间段及心尖段明显,前间隔最厚23 mm,后间隔最厚22 mm,左室心尖部室壁变薄,约6 mm,呈一大小23 mm×17 mm瘤样结构膨出,左室腔呈"沙漏样"改变(图1A),左室流出道未见狭窄,左室粗大的乳头肌与中间段肥厚室间隔致收缩期左室腔中段狭窄,峰速4.4 m/s,压差79 mmHg(图1B,C),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显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心肌组织造影剂充盈减低(图1D),余室间隔、左室壁心肌组织充盈均匀;左室射血分数61%。超声检查提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心尖部室壁瘤,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提示:钝缘支轻度狭窄。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室间隔、左室壁不均匀肥厚,左室腔中段狭窄,心尖部室壁变薄(图2A),心肌延迟增强显示室间隔及左室壁部分心肌可见斑片状纤维化(图2B,C)。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肥厚型心肌病(中间段明显),室间隔、左室壁部分纤维化形成。心功能(NYHA)Ⅲ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发性沙漏样桡神经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男,49岁,农民,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肘部急性疼痛,VAS疼痛评分8分,疼痛持续3 d后缓解,继而出现左手第1~5指背伸不能,发病10 d后发现左前臂背侧肌肉明显萎缩,发病2周后肌电图示:左上肢桡神经支配肌运动单位减少,并见有失神经电位,提示左桡神经损伤。入院检查:左第1~5指背伸肌力、拇指外展肌力M 0;伸腕、旋后肌力M 4,伸腕时伴有明显桡偏畸形。肌电图示:左拇长伸肌、左指总伸肌存在自发电活动,募集反应消失,左桡神经-拇长伸肌、左指总伸肌CMAP不能引出,提示桡神经深支(PIN)完全性损伤。超声发现:PIN于Frohse腱弓近端5 cm内见4处缩窄。患者于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入院,入院常规胸部CT平扫发现:椎体缘呈"竹节样"改变(图1),患者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6年,未系统诊治。2年前对侧有类似病史,当时在初次接触装修"刮大白"工作3 d后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发病5个月后神经超声提示:右桡神经局部增粗、水肿;肌电图提示:右桡神经支配肌波幅较对侧减低大于50%。手术探查于Frohse腱弓近端PIN上发现一明显缩窄,缩窄程度>80%伴有明显神经扭转(图2),缩窄切除+神经缝合术,术后1年复查完全恢复。基于患者既往类似病史、手术治疗史,结合本次入院临床检查、神经超声、肌电图均定位PIN损伤,临床诊断为"多发性桡神经炎"。术中于Frohse腱弓近端5 cm内的PIN上发现4处明显缩窄,形成"腊肠"样外观,松解神经外膜后见缩窄间距1 cm,缩窄程度均≥75%,部分缩窄存在扭转现象(图2,3)。术中肌电检测:刺激桡神经,指总伸肌、拇长伸肌CMAP不能引出;于神经病变远端刺激,近端记录,NAP不能引出,切除病变神经,测量神经缺损长5 cm,取同侧腓肠神经6 cm移植修复。病变神经病理报告:神经纤维组织增生、水肿变性、瘤样增生。术后8个月随访时,伸指、伸腕、旋后肌力M 4,伸拇、拇指外展肌力M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性肌肉萎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神经性肌肉萎缩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伴有明显疼痛的可致上肢肌肉无力萎缩的周围神经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与感染、应激状态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以臂丛上中干、胸长神经和/或肩胛上神经最常见,臂丛下干少见。肌电图能帮助定位,神经影像可表现为神经增粗或沙漏样形态改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皮质类固醇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肢周围神经沙漏样狭窄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沙漏样狭窄性神经病的解剖、临床特点、病因和治疗的研究,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我们自2007年至2020年收治27例(29根神经)由沙漏样狭窄导致的自发性神经麻痹病例,术前进行超声和电生理检查。对轻至中度狭窄行神经束膜松解手术,对神经束已经完全断裂的重度狭窄进行神经缝合手术。术后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结果:急性发作的疼痛往往是首发症状,疼痛持续短时间后即出现肌肉麻痹,症状进展快,程度重。手术探查显示神经呈沙漏样狭窄,但却找不到与狭窄有关的外在卡压结构。电生理检查显示严重的失神经改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炎性细胞浸润。对于重度狭窄,神经缝合的有效率为66.7%(6/9),神经束膜松解的有效率接近100%(3/3)。所有轻、中度狭窄均通过束膜松解的方式成功治疗(13/13)。结论:沙漏样狭窄性神经病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没有自发性恢复,且超声检查证实存在沙漏样狭窄病灶的患者,尽早的手术干预是有意义的。我们推荐对轻、中度狭窄进行神经束膜松解手术,对神经连续性已经中断的严重狭窄行神经缝合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临床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至2015年收治的4例桡神经沙漏样改变患者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6~38岁,平均31.8岁.病程2~5个月;患病前有过度疲劳史1例,吹空调受凉2例,无明显诱因1例.前根据临床体征及电生理检查,明确为周围神经损伤;超声检查确定神经病变位置、节段数量、狭窄程度.4例患者受累神经均为单侧桡神经,其中多段神经束扭转2例,单一部位神经束扭转2例.结果 4例非创伤性神经损伤患者经过积极手术治疗,术后6~8个月逐步出现伸腕、伸指及伸拇功能,术后1~2年随访时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为神经损伤,应用超声检查发现神经有明显缩窄存在时,需尽早行手术干预,促进神经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妊娠晚期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7例产前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 7例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胎儿中,诊断中位孕周为36周,3例有特殊饮食史.超声心动图直接征象为三血管切面动脉导管主动脉端变细,呈"沙漏样",6例提前收缩者可见花彩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探及高速血流信号,1例完全闭合者未见血流充盈;继发改变包括右心增大(7例)、三尖瓣反流(7例),右室壁运动减弱(5例),肺动脉增宽(5例),静脉导管a波消失(2例)或反向(5例).7例胎儿经诊断后均行急诊剖宫产,出生后超声可见三尖瓣反流减少至轻度,其余征象消失.结论 动脉导管二维图像呈"沙漏样"改变伴血流异常为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胎儿超声心动图能够指导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