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氨基酸代谢紊乱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这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代谢因素在DPN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已成为共识.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氨基酸代谢紊乱与DPN的相关性受到了高度关注.本综述总结了氨基酸代谢紊乱在DP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探究DPN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DPN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细胞焦亡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结直肠癌(CRC)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寻找低毒、高效的防治方案仍是CRC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临床防治CRC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手势,包括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等.近年来,随着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多数学者发现,CRC发病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其中,细胞焦亡是一种机体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式,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可参与CRC的调控过程.此外,在中医药领域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与细胞焦亡影响CRC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通过文献筛选和相关报道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能通过靶向干预细胞焦亡在CR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期在中医药防治CRC领域提供理论和诊疗思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二甲双胍对脓毒症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脓毒症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患者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均高.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e,SIMI)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约占脓毒症患者的一半,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且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SIM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作者综述了二甲双胍对SIMI中自噬、线粒体、肠道微生态、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旨在为二甲双胍对SIMI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靶向肺血管重塑治疗肺动脉高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进行性的肺血管疾病,可导致右心衰竭及死亡.近年来,PH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中医辨治PH疗效显著,可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肺血管重塑是PH的核心病理特征,其与络脉的生理结构及病理变化关系密切.本文基于络病理论阐述PH中西医关键病机肺心脉络病变、肺血管重塑,分析PH中"脉络-血管"的生理,梳理其病理相关性,探讨中医靶向肺血管重塑辨治PH,从而为P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米金铎从"虚、痰、瘀"治疗老年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可能发生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吉林省名中医米金铎教授认为,老年性NASH的病因病机为脾虚痰凝、瘀阻肝络,病机关键是脾虚失运,痰瘀互结于肝,肝络失和而致肝病.临证采用通补结合的治法,组方在逍遥散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加以活血化瘀、祛风化痰的药物,以达脾健肝疏、痰化络通的临床疗效.提出从"虚、痰、瘀"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年性NASH的病机和中医治法,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细胞转录组解析CD4+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目前单细胞转录组解析CD4+T细胞的研究进展,通过解析CD4+T细胞的异质性特征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以"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CD4 T cells、cancer"为关键词,检索 2014 年 2 月-2023 年 6 月Pub Med收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对肿瘤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相关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和病例报告.最终纳入50篇文献,其中34篇单细胞自测数据文献,6篇数据挖掘文献,10篇支持理论所引用的背景文献.结果 CD4+T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细胞异质性,可细分为多个功能各异的细胞亚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并与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能够深入解析CD4+T细胞的群体异质性,揭示其在肿瘤微环境中亚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肿瘤精准治疗带来新的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艾司氯胺酮与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术后谵妄(PO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PO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其危险因素繁杂,预防困难,治疗效果不佳.艾司氯胺酮是一种高亲和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抑制药,同时具备麻醉和镇痛作用,除了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麻醉诱导与维持、急慢性疼痛的治疗与管理外,艾司氯胺酮在精神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等多学科领域同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艾司氯胺酮防治POD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