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临证心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峰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时,善于运用脏腑辨证理论,重视肺、脾、肾之虚损证候的偏颇,着重增强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力以预防疾病急性加重,其提出在临床控制期宜培土生金,慢性持续期当肺肾同治,久病入络则兼以活血通络,并注意兼症同治。基于此思路治疗本病可改善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预后,解决患者大便异常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重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性疾病的神经调制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植物神经因其功能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运动而得名,因其主要支配内脏的非随意活动,又称自主神经或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一样,植物神经也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其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植物神经虽不参与骨骼肌运动,但参与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体温调节等多种基础生命功能,还参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因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表现极具多样性。通过植物神经功能调制可实现异病同治,常可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乙癸同源”探讨雷公藤生殖毒性的中医药减毒思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雷公藤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但其明显的生殖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受到限制。目前针对雷公藤的生殖损伤,尚未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中医认为,雷公藤的生殖毒性当责之于其辛苦寒凉之性,久用可燥肝血、伤肝阳、耗肾精、损肾阳,破坏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致不孕不育。本文根据肝肾与人体生殖功能的联系,提出从“乙癸同源”角度认识雷公藤的生殖毒性,并依据“肝肾同治”思想探索雷公藤生殖毒性的减毒之法,以期为临床安全应用拓展中医理论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脾肾同治在肌少症治疗中的认识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探讨中医脾肾同治在肌少症治疗中的应用,认为肌少症的病位在筋脉肌肉,主要病变脏腑在脾,与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肾虚衰、筋肉失养,治疗应以健脾补肾为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修复肌纤维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文献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中医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中医辨治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录入信息,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及SPSS Modeler 18.1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0篇,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共计3 969例,运用处方111首,涉及中药206味。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脾,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常见,标实证以血瘀证为常见。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六味地黄汤、真武汤、补阳还五汤、参芪地黄汤等,较多运用具有补气或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黄芪是组方核心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关联规则54条。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多见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脾肾阳虚,标实常见血瘀、湿邪、浊毒。现代中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同时重视健脾补肾、利湿解毒。黄芪、当归、丹参、茯苓、山药、山萸肉、大黄、泽泻为该期基本用药,体现了“气血水同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脾转枢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心得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病位虽在心,但其起病往往与肝、脾两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肝郁脾虚,气机失调,心脉转运周流迟缓是其主要病机之一.临床上,从运脾转枢角度治疗本病,转运枢机、畅行气血,常可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又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其升清降浊影响着一身气血之升降环流.在运脾转枢法指导下,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祛湿活血之法,灵活加减用药,标本同治,则脾健气调,升降有序,津布血行,心脉得畅,心元充沛,缓脉可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王行宽辨治冠心病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王行宽教授认为,冠心病可从"胸痹"论治;心之气营亏虚为胸痹病证之本,痰瘀互结为病证之标,肝木失疏、气机失调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应以"肝心同治"思想辨治胸痹;治疗上予以补益气营,豁痰化瘀,佐以疏肝解郁,运用经方或创制的经验方心痛灵方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明显.文章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体现其"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运用象数形神气理论辨治黄褐斑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损容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发病影响因素多,病机复杂."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抽象化思维体系,对黄褐斑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象数形神气的理论指导下,黄褐斑的临床诊疗将脏腑、气血、阴阳、寒热、经络相联系,依据疾病征象多维辨证,形神同治,内外一气,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重视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善用调理情志,不拘泥于一方一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名中医李彦民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其累及器官广泛,多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骨突、周围软组织和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引起脊柱畸形,各年龄均可发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精神压力增大,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也逐渐增多.李彦民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有独特见解.李彦民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以寒湿为患,具体发病部位在筋、骨,临床辨证时应"脏腑重肝肾,外邪重寒湿",诊断要坚持"痛强兼顾、肝肾同治"原则,采用通络除痹法、养血柔肝法、补肾通督法、舒筋活络法治疗本病,四种治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内外兼治、通络除痹的目的.总结李彦民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为本病治疗提供具体用药思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