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效标法与分布法的消化性溃疡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制定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量体系之消化性溃疡量表QLICD-PU(V2.0)得分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使用QLICD-PU(V2.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效标法和分布法制定MCID,分析比较取平均值法、取小值法和取大值法制定的MCID.结果 取平均值法得到的生理功能(8.53)、心理功能(8.45)、社会功能(7.61)、共性模块(7.05)、特异模块(8.82)和量表总分(7.53);取小值法得到的MCID 分别为 5.25、5.78、6.16、4.19、7.18、4.09;取大值法得到的 MCID 分别为 11.99、12.05、10.09、9.48、10.99、11.04.结论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和标准制定了 MCID,使用者可根据情况选用.MCID可用于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生命质量的应用提供参考.在后续研究中,制定的MCID值可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介导AMPK/GFAT-1/VEGF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揭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1(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aminotransferase-1,GFA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子通路参与电针减轻血管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光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模型.采用走格子测试和爬杯实验评估小鼠运动功能;TTC染色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评估脑梗死体积与脑血流灌注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GFAT-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运动功能受损(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脑血流灌注量减少(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脑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介导AMPK/GFAT-1/VEGF分子通路,参与改善脑皮质缺血所致脑血管损伤和运动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包覆二氧化锰的纳米平台用于双模态成像及化学动力疗法治疗胰腺癌:体外实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制备具有化学动力疗法(CDT)疗效的多功能二氧化锰包覆二氧化硅纳米平台(SiO2@MnO2 NPs),并观察其体外MRI/超声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纳米粒(SiO2 NPs),并基于氨水、聚乙二醇与高锰酸钾的还原反应制备SiO2@MnO2 NPs.观察两种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大小和表面电位,验证SiO2@MnO2 NPs产生毒性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评估纳米粒体外MRI/超声成像的效果,观察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以及纳米粒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并评估纳米粒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CDT疗效.结果 成功制备SiO2@MnO2 NPs,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碎片状MnO2的壳层包覆在球形SiO2 NPs表面,平均粒径(115.9±2.0)nm,平均电位(-32.51±0.30)mV.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亚甲基蓝随SiO2@MnO2 NPs浓度的升高逐渐降解,提示毒性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见SiO2@MnO2 NPs可增强MRI/超声成像效果;于PANC-1细胞内检出大量活性氧生成并发挥CDT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多功能性SiO2@MnO2 NPs,体外显示了良好的CDT效应和双模态成像效果,对PANC-1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为增效CDT和构建多功能纳米平台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四神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突触素(SYN)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改善CIRI后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四神聪""百会",疏密波,频率2 Hz/10 Hz,电流强度1 mA;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经非穴点,电针参数同电针组.两组干预均每次30 min,每天1次,持续7 d.干预期间,于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大鼠体质量;于干预第 1、3、7 天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前后采用小动物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SYN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BDNF、TrkB、SYN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IL-1β、IL-18含量.结果:干预第2~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1).干预第 1 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1);干预第3、7天,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1);干预第7天,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与非穴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干预前,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大鼠左侧脑室出现明显高信号梗死灶;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占比下降(P<0.01).模型组与非穴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散且紊乱、胞质深染且胞核固缩;电针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数目、排列情况趋于假手术组,胞质深染及胞核固缩现象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SYN阳性表达及BDNF、TrkB、SYN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5),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缺血侧海马 SYN 阳性表达及 BDNF、TrkB、SYN 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IL-1β、IL-18含量下降(P<0.01).结论:电针"百会""四神聪"可能通过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转导,减轻神经炎性反应,促进突触可塑性恢复来改善CIRI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的体外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制备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载吲哚菁绿(ICG)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ICG-PLP),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超声法制备ICG-PLP,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包封率,在808 nm近红外光(2 W/cm2)照射下考察其光热性质,用SDS-PAGE观察血小板膜蛋白保留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制剂被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及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摄取的情况,用MTT法检测ICG-PLP光毒性,通过考察溶血率及细胞相容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在健康SD大鼠体内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考察ICG、载ICG脂质体和ICG-PLP的体内循环时间.结果 成功制备了ICG-PLP,其平均包封率为(97.68±0.01)%,平均粒径为(109.77±0.76)nm,平均zeta电位为(-21.23±0.84)mV,多分散系数为0.22±0.01.ICG-PLP很好地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的蛋白质,并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血小板膜能促进仿生纳米粒被A549、B16-F10、4T1等肿瘤细胞摄取,并减少巨噬细胞对仿生纳米粒的吞噬.ICG-PLP展示出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能杀伤肿瘤细胞,且有良好的安全性.静脉给药后,ICG-PLP能延长ICG在健康SD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结论 成功构建了ICG-PLP,其在药物靶向递送和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RSF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铁死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富含鸟嘌呤序列的结合因子1(GRSF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铁死亡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GRSF1过表达组(IR+LV-GRSF1组)、脑缺血再灌注+GRSF1过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抑制剂组(IR+LV-GRSF1+RSL3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LV-GRSF1组于造模前7 d时侧脑室注射GRSF1过表达慢病毒2 μl;IR+LV-GRSF1+ RSL3组造模前连续2 d腹腔注射GPX4抑制剂RSL3 5 mg/kg。再灌注24 h后TTC法确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Nissl染色计数缺血区存活神经元,取缺血区脑组织,RT-qPCR法检测衰老标志物p16、p21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TNF-α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DA、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GRSF1、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存活神经元计数降低,缺血区脑组织p16 mRNA、p21 mRNA及TNF-α mRNA表达上调,SOD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GRSF1和GPX4表达下调,ACSL4和铁蛋白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相比,IR+LV-GRSF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存活神经元计数升高,缺血区脑组织p16 mRNA、p21 mRNA及TNF-α mRNA表达下调,SOD和GSH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GRSF1和GPX4表达上调,ACSL4和铁蛋白表达下调( P<0.05);与IR+LV-GRSF1组相比,IR+LV-GRSF1+RSL3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存活神经元计数降低,缺血区脑组织p16 mRNA、p21 mRNA及TNF-α mRNA表达上调,SOD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GPX4表达下调,ACSL4和铁蛋白表达上调( P<0.05)。 结论:GRSF1可通过上调GPX4表达,减轻氧化应激,进而抑制铁死亡,参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患者安全感知能力培训项目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情景教学法的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感知能力培训方案。方法:以文献检索为基础,通过德尔菲法制定培训方案。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Cr)为0.868,两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08、0.246,具有较高一致性,最终形成4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的患者安全感知能力情景教学法培训方案。结论:基于情景教学法的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感知能力培训方案内容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可为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氢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氢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海马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64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41):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氢气组(Sham+H 2组)、SAE组和SAE+氢气组(SAE+H 2组)。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法制备SAE模型。Sham+H 2组和SAE+H 2组分别于术后1和6 h时吸入2%氢气1 h。每组取20只小鼠,观察术后7 d生存率。于术后12 h处死其余小鼠,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计算异常神经元比率;TUNEL法确定神经元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补体C3共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C3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TNF-α、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于术后7 d,每组取6只小鼠行Y迷宫新异臂探索实验。 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术后7 d生存率降低,海马CA1区异常神经元比率和神经元凋亡率升高,TNF-α、IL-6、HMGB1含量升高,C3表达上调,GFAP/C3共表达细胞计数增多,新异臂探索时间缩短,偏好指数降低( P<0.05)。与SAE组比较,SAE+H 2组术后7 d生存率升高,海马CA1区异常神经元比率和神经元凋亡率降低,TNF-α、IL-6、HMGB1含量降低,C3表达下调,GFAP/C3共表达细胞计数减少,新异臂探索时间延长,偏好指数升高( P<0.05)。Sham组和Sham+H 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氢改善脓毒症小鼠SAE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载替莫唑胺纳米粒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全氟戊烷(PFP)与化疗药替莫唑胺(TMZ)的液气相变型纳米粒(TMZ/PFP/PLGA NPs),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探讨其体外超声显影能力及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TMZ/PFP/PLGA NPs,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及药物包载能力,观察纳米粒体外超声显影效果;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与LIFU协同干预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协同干预后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透射电镜下,TMZ/PFP/PLGA NPs呈形态规则的类圆形核壳结构,粒径(137.9±63.31) nm,对TMZ的包封率为(83.01±5.57)%,载药量(3.19±0.22)%;纳米粒与U251细胞共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仍可保持在70%以上,在同时施加LIFU辐照的协同作用下,可使细胞凋亡加速,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协同干预可明显下调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明显上调bax蛋白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 P<0.05)。 结论:TMZ/PFP/PLGA NPs本身具有良好的基本理化性质,在高效包载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的同时,具有较低的体外细胞毒性,在LIFU辐照下的协同干预可明显加速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