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覆二氧化锰的纳米平台用于双模态成像及化学动力疗法治疗胰腺癌:体外实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制备具有化学动力疗法(CDT)疗效的多功能二氧化锰包覆二氧化硅纳米平台(SiO2@MnO2 NPs),并观察其体外MRI/超声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纳米粒(SiO2 NPs),并基于氨水、聚乙二醇与高锰酸钾的还原反应制备SiO2@MnO2 NPs.观察两种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大小和表面电位,验证SiO2@MnO2 NPs产生毒性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评估纳米粒体外MRI/超声成像的效果,观察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以及纳米粒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并评估纳米粒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CDT疗效.结果 成功制备SiO2@MnO2 NPs,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碎片状MnO2的壳层包覆在球形SiO2 NPs表面,平均粒径(115.9±2.0)nm,平均电位(-32.51±0.30)mV.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亚甲基蓝随SiO2@MnO2 NPs浓度的升高逐渐降解,提示毒性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见SiO2@MnO2 NPs可增强MRI/超声成像效果;于PANC-1细胞内检出大量活性氧生成并发挥CDT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多功能性SiO2@MnO2 NPs,体外显示了良好的CDT效应和双模态成像效果,对PANC-1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为增效CDT和构建多功能纳米平台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动力疗法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日渐成熟。现代诊疗模式趋于多学科、个体化及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以微创性、高选择性、低毒性、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均有良好的适用性。PDT利用其光化学反应在早期气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及晚期气道肿瘤姑息性治疗中有良好的成效。但越来越多人关注PDT的联合治疗模式,如联合手术可减轻瘤负荷或消除潜在病灶;联合放疗可减少接受的辐射总量并改善疗效;联合化疗实现局部与全身抗癌结合;联合靶向治疗增强抗癌药物的靶向性;联合免疫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等。本文关注PDT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以期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射频火针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炎性皮损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射频火针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炎性皮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6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其中30例接受了射频火针治疗,30例接受了光动力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痤疮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射频火针组采用射频火针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2次;光动力组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3次;两组均口服多西环素治疗8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度及不良反应。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治疗8周后,射频火针组有效率(93.33%,28/30)与光动力组(86.67%,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74, P = 0.389)。射频火针组疼痛度评分(4.80 ± 2.08)与光动力组(4.13 ± 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32, P = 0.194),两组疼痛程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Z = -1.13, P = 0.260)。射频火针组出现灼烧感3例(10.00%),肿胀疼痛4例(13.33%),红斑2例(6.67%),干燥脱屑2例(6.67%),未见反应性痤疮和色素沉着;光动力组出现灼烧感10例(33.33%),肿胀疼痛9例(30.00%),红斑8例(26.67%),反应性痤疮11例(36.67%),色素沉着2例(6.67%),干燥脱屑11例(36.67%)。射频火针组灼烧感、红斑、反应性痤疮、干燥脱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光动力组( χ2 = 4.81、4.32、13.47、7.95,均 P < 0.05);两组间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46、2.07,均 P > 0.05)。 结论:射频火针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与光动力疗法相比同样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疗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CTCL的治疗主要为了控制症状及长期缓解,光疗及其联合疗法是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于CTCL的光疗方法包括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窄谱中波紫外线、宽谱中波紫外线、体外光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长波紫外线1、308 nm准分子激光等。光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分期、皮损部位、皮肤光反应类型等。在临床应用中,光疗包括清除、巩固、维持阶段,但维持治疗能否控制复发仍存在争议。了解各种光疗的机制、适应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S-398联合光动力疗法抑制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QBC939进行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来源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采用随机化分组法进行分组,培养72 h后进行细胞计数盒-8(CCK-8)实验。实验分为4组,即单纯NS-398组、单纯PDT组、联合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将0、25、50、100、200 μmol/L浓度的NS-398和0、2、4、6、8、10 mg/L浓度的血卟啉衍生物(HPD)在0、5、10、15 J/cm 2的光照强度作用下,分别依次联合作用于QBC939细胞;运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R);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凋亡率(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BC939细胞中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结合物(SP)法测定QBC939细胞质中COX-2和VEGF-C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QBC939细胞上清中COX-2和VEGF-C的蛋白分泌情况,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NS-398和PDT两种措施在体外均能单独抑制QBC939细胞生长,当NS-398浓度为50 μmol/L,HPD浓度为8 mg/L、光照强度为5 J/cm 2联合作用后,R可达95%,联合实验组与单纯NS-398组、单纯PDT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继续上调两者的强度,R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实验中联合实验组A为(55.19±1.14)%,与空白对照组(5.57±1.21)%、单纯NS-398组(19.55±1.06)%和单纯PDT组(18.62±1.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 153.000, 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结果可见COX-2在联合实验组(0.21±0.0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0)、单纯NS-398组(0.32±0.03)和单纯PDT组(0.3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 446.182, 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0.23±0.01)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0)、单纯NS-398组(0.36±0.02)和单纯PDT组(0.38±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 571.895, P<0.05);SP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COX-2在联合实验组[(4.96±0.4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55.12±0.87)%]、单纯NS-398组[(21.26±0.49)%]和单纯PDT组[(25.8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8 134.564, 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20.65±1.0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7.51±1.48)%]、单纯NS-398组[(30.54±1.31)%]和单纯PDT组[(32.1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 739.623, P<0.05);ELISA可见COX-2在联合实验组[(26.58±0.27) μg/L]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5.14±0.22) μg/L]、单纯NS-398组[(30.29±0.31) μg/L]和单纯PDT组[(31.67±0.13)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 972.978, 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1.36±0.02) μg/L]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69±0.03) μg/L]、单纯NS-398组[(1.45±0.03) μg/L]和单纯PDT组[(1.47±0.04)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20.490, P<0.05)。 结论:NS-398和PDT两种措施联合可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生长,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其对QBC93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和VEGF-C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剂量光动力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光动力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的增殖、调节及分泌功能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期为慢性创面的修复探索新方法。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21年2—4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行皮肤外科手术的10例患者(5例男性、5例女性,23~47岁)捐献的术后废弃脂肪组织,提取细胞并鉴定表型。取3批ADSC,各批细胞均分为仅行常规培养的正常对照组,行海姆泊芬处理后常规培养的单纯光敏剂组,行红光照射处理后常规培养的单纯光照组,行海姆泊芬和红光照射处理后再常规培养的光敏剂+光照组,样本数均为3。第1和2批细胞于处理完成后培养24 h,分别采用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法检测ADSC增殖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与ADSC共培养的HaCaT细胞迁移比例;第3批细胞于处理完成后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取ADSC分为光动力后0 min组、光动力后15 min组、光动力后30 min组、光动力后60 min组,每组3孔,分别于行光动力处理后相应时间点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并计算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 S6K)/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比值。取2批ADSC,各批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光动力组及光动力+雷帕霉素组,每组3孔,并行相应处理。第1批细胞于处理完成后培养15 min,同前检测并计算p-mTOR/mTOR、p-p70 S6K/p70 S6K比值;第2批细胞于处理完成后培养7 d,同前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培养12 d后,细胞鉴定为ADSC。处理完成后培养24 h,单纯光敏剂组和单纯光照组ADSC增殖水平[分别为(4.0±1.0)%、(4.1±0.4)%]和HaCaT细胞迁移比例(分别为1.17±0.14、1.13±0.12)均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0.6)%、1.00±0.16]相近( P>0.05),且均明显低于光敏剂+光照组[分别为(34.2±7.0)%、2.55±0.13, P<0.01]。处理完成后培养7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光敏剂组ADSC的Ⅲ型胶原表达增加( P<0.05),单纯光照组ADSC的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与单纯光敏剂组和单纯光照组相比,光敏剂+光照组ADSC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与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与光动力后0 min组相比,光动力后15 min组ADSC的p-mTOR/mTOR与p-p70 S6K/p70 S6K比值均明显增加( P<0.01),光动力后30 min组、光动力后60 min组ADSC的p-p70 S6K/p70 S6K比值均明显增加( P<0.01)。处理完成后培养15 mi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光动力组ADSC的p-mTOR/mTOR与p-p70 S6K/p70 S6K比值均明显增加( P<0.05或 P<0.01);与单纯光动力组相比,光动力+雷帕霉素组ADSC的p-mTOR/mTOR与p-p70 S6K/p70 S6K比值均明显减少( P<0.05)。处理完成后培养7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光动力组ADSC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与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与单纯光动力组相比,光动力+雷帕霉素组ADSC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与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结论:低剂量光动力可以促进ADSC的增殖、提高ADSC调节HaCaT细胞迁移的能力,并通过快速激活mTOR信号通路增强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氨基酮戊酸孵育不同时间对光动力疗法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ALA)孵育不同时间对ALA光动力疗法(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方法:在预先放置细胞爬片的24孔和96孔细胞培养板中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甲基四氮盐(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情况。确定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后,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不加入ALA、不照光;ALA组仅予ALA孵育30 min,不照光;LED组仅予照光但不加入ALA;ALA-PDT1组、ALA-PDT2组、ALA-PDT3组分别与ALA孵育15、30、60 min后,接受LED光照射。处理完成后采用CLSM检测生物膜结构、死菌/活菌比例,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差异。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t检验。 结果:CLSM观察显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ALA-PDT1组、ALA-PDT2组、ALA-PDT3组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90 ± 0.16、1.75 ± 0.19和2.57 ± 0.32,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31 ± 0.01, t值分别为55.56、138.62、74.64,均 P<0.001);生物膜活力值分别为0.35 ± 0.02、0.26 ± 0.02和0.18 ± 0.01,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43 ± 0.00; t值分别为35.66、2.64、110.96,均 P<0.001)。CLSM显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在ALA-PDT作用下结构被破坏,且随着ALA孵育时间延长,生物膜破坏越严重。 结论:ALA孵育时间延长会增强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光光动力疗法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光线性角化病(AK)是与长期光暴露有关的一种皮肤癌前期损害,光动力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光动力疗法相比,以日光作为光源的日光光动力疗法操作方便,疼痛感低,患者接受度高,但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头面部Ⅰ级或Ⅱ级光线性角化病的治疗,预处理、光敏剂、光照等均可能影响其疗效。本文主要阐述日光光动力疗法的优势,并介绍其操作方法,以帮助临床工作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b-TP-700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固相原位热还原法成功制备b-TP-700。用31.25、62.5、125、250、500、1 0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3细胞形态,判断b-TP-700对PC-3细胞的毒性。采用31.25、62.5、125、250、5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后,激光(1 W/cm,808 nm)照射细胞1、3、5、7 min,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250 μg/ml b-TP-700培养的PC-3细胞经激光照射5 min后细胞活性氧的产生情况,以未经激光照射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b-TP-700处理PC-3细胞相同时间时,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26、0.39、0.37,均 P>0.05)。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1 000 μg/ml b-TP-700作用PC-3细胞24 h后,细胞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也未见明显的死细胞。随着激光激发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b-TP-700作用的PC-3细胞活性下降。在激光激发时间相同时,随着b-TP-700浓度的增加,PC-3细胞的活性下降(均 P<0.05)。在激光照射下,250 μg/ml b-TP-700作用的PC-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明显绿色荧光,对照组细胞中几乎观察不到绿色荧光。 结论:新型光敏剂b-TP-700具有良好的活性氧生成能力,其介导的光动力学作用体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曲罗芦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曲罗芦单抗(tralokinumab)是由丹麦利奥制药有限公司(LEO pharma)研发的一种白细胞介素13选择性抑制剂,于2021年12月27日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18岁或以上、疾病无法通过局部处方疗法充分控制或治疗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本文对曲罗芦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