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复方肿节风雾化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咽部注射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 GAS)法建立细菌性慢性咽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复方肿节风雾化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2.33、4.66、9.32 g/kg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进行超声雾化,正常组与模型组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雾化,阳性药物组腹腔注射氨苄西林钠0.93 g/kg,1次/d,连续干预14 d。采用HE染色法检测咽部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咽部黏膜组织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 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咽部黏膜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各剂量组随药物剂量升高,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逐步缓解;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及复方肿节风雾化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 P<0.05),咽黏膜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积分光密度值降低( P<0.05);阳性药物组及中、高剂量组大鼠咽黏膜组织TLR-4[(1.17±0.41)、(2.44±1.06)、(1.25±0.34)比(3.87±1.43)]、MyD88[(1.15±0.53)、(1.75±0.36)、(1.09±0.14)比(2.44±0.19)]、NF-κB p65[(1.97±0.51)、(2.64±0.26)、(2.31±0.44)比(5.08±0.34)]mRNA表达降低( P<0.05)。 结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可通过抑制慢性咽炎模型大鼠TLR-4、MyD88、NF-κB p65表达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95批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进行检验,并与往年的两次国抽结果进行纵向比较,评价本品的质量状况.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95批次样品全部符合规定.原料为冷冻干燥和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在碱度、有关物质、水分、含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碱度相对较低,含量(按无水物计算)相对较低,杂质量、水分相对较高.探索性研究表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料为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颜色加深,杂质增大;而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颜色和杂质变化较小.结论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总体质量较好,采用溶媒结晶工艺为原料的产品质量相对更优,原料是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和救治合理性,为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省药品监测评价中心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集到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所致71例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包括5例死亡病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适应证、溶媒、单次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医疗机构级别分层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导致过敏性休克与超说明书使用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超单次剂量用药和超给药频次用药以及使用不适宜的溶媒、未按要求用药前进行皮试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预后与及时诊断和合理救治关系密切.结论:在实际使用中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依然很高,开展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安全性监测,及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救治药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医院β-内酰胺类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用药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 β-内酰胺类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选取解放军59中心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使用的β-内酰胺类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的6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检测主要病原菌,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本组645例患者中,应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38例、氨苄西林胶囊33例、注射用青霉素钠40例、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3例、注射用美罗培南45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9例、注射用头孢唑林56例、阿莫西林胶囊87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72例、注射用头孢呋辛85例、注射用氨曲南26例、注射用头孢西丁56例及注射用头孢地嗪35例.其中,抗生素选用不合理9例、方法剂量不适宜7例、药物配伍不当5例、用药疗程不合理4例、未及时调整用药方案8例,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为5.1%(33/645).结论 本院β-内酰胺类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以阿莫西林胶囊、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及注射用头孢呋辛等为主,抗生素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晶型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不同氨苄西林钠晶型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加速试验前后样品中有关物质、含量、水分和碱度.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测定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无定型样品水分大于结晶型样品,无定型样品氨苄西林钠含量下降速度和氨苄西林二聚物的生成速度均快于结晶型样品,所有样品碱度(pH)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他总杂质、氨苄西林二聚物与水分高度正相关,与氨苄西林含量、碱度(pH)高度负相关.结论:与无定型样品比较,结晶型氨苄西林钠更稳定,质量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不同生产工艺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按照国家评价性抽验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研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47批次样品,合格率100%.探索性研究建立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对各杂质的来源与结构进行了确证;杂质主要由原料引入,不同生产工艺样品中杂质的种类基本一致,但杂质含量及分布有较大差异.结论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质量总体较好,现行质量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原料药的质量影响制剂质量,采用不同生产工艺氨苄西林钠原料药生产的样品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冻干氨苄样品质量不及结晶氨苄样品,且更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应引导企业首选溶媒结晶工艺氨苄西林钠原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细菌耐药性变迁的儿童穿孔性阑尾炎抗菌药物使用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相关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处于不断变迁中,影响了抗菌药物治疗,给临床用药选择带来挑战.目的 探究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并分析其抗菌药物方案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461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儿分至G1组(n=214),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儿分至G2组(n=247).分析患儿阑尾炎术中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结果 461例患儿中,451例进行了细菌培养,10例未送检(原因系穿孔阑尾脓液极少、难以留取).细菌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咽峡炎链球菌检出株数均居G1组和G2组前3位,分别占G1组的60.8%(129/212)、10.4%(22/212)、6.1%(13/212)和G2组的59.5%(163/274)、12.0%(33/274)、4.7%(13/274).G1组和G2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呋喃妥因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抗菌药物方案中,前3位分别为头孢曲松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头孢曲松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磷酸二钠;G2组抗菌药物方案中,前3位分别为头孢他啶+甲硝唑磷酸二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甲硝唑磷酸二钠、头孢替安+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相较于G1组,G2组头孢曲松使用减少,同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使用增加.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头孢曲松等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用药地位已经被质疑,亚胺培南作为三线用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正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药敏试验结果对指导经验性用药有重要意义,需要重视细菌耐药性动态变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治疗慢性咽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注射液咽部注射构建慢性咽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氨苄西林钠组及复方肿节风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复方肿节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 ml含有复方肿节风雾化剂2.33、4.66、9.32g/(kg·d)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超声雾化,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雾化,氨苄西林钠组腹腔注射氨苄西林钠0.93g/(kg·d).在造模开始后第4、14天观察各组大鼠毛发、精神状态、口腔分泌物、咽部黏膜等情况,14天后HE染色观察咽部黏膜组织病理;ELISA法检测咽部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RT-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咽部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RAF6)、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咽部黏膜结构不完整,破坏明显,上皮脱落、坏死,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咽部黏膜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TRAF-6、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肿节风高、中剂量组及氨苄西林钠组咽部黏膜上皮未见明显角质化,复合鳞状上皮未见明显增生,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纤维排列整齐;复方肿节风低剂量组咽部黏膜组织复层鳞状上皮角质化、增生、脱落,黏膜下层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纤维排列欠规则.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肿节风高、中剂量组及氨苄西林钠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TRAF6、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能有效改善慢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黏膜炎性状态,其中高、中剂量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咽部黏膜组织TRAF6/NF-κB p65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磺苄西林钠有关物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分析磺苄西林钠特定杂质及杂质谱.方法 采用Acclaim 120 C18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通过DAD检测器测定后进行样品杂质谱的比较分析.结果 磺苄西林钠与有关物质分离良好,6-氨基青霉烷酸在1.113~11.130μg·mL-1、左旋磺苯乙酸在1.217~12.170μg·mL-1、磺苯乙酰氯在1.284~12.840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磺苄西林钠特定杂质检测及杂质谱的建立为磺苄西林钠原料及其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为白色至淡黄色冻干块状物、疏松块状物或粉末,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为清亮淡黄色溶液,主要适用于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某些变形杆菌属以及其他敏感革兰阴性菌所致肺炎、尿路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主要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肺部疾病。查阅发现两种药品说明书上均未说明上述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我科2013年3月为1例患者静脉输液时发现2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出现白色絮状物及沉淀,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