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味辛夷滴鼻剂治疗腺样体肥大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患者,男,18岁,2020年9月20日初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诉长期鼻塞感、睡眠差,并呈张口呼吸状。内镜检查:鼻中隔无明显偏曲;总鼻道略狭窄,可见少量黏脓涕存留;鼻腔黏膜轻度糜烂,右侧明显,前端血管纹理暴露明显,几近破溃,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苍白水肿,双侧中鼻道略狭窄,未见异常新生物生长;双侧鼻咽部均可见明显隆起,界限约为鼻咽部2/3,咽隐窝消失,弥漫性充血状,表面均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不易出血(见图1a)。诊断为慢性鼻炎、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治疗使用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生产厂家: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0131,生产批号20190814)喷鼻1个月,每天2次,每次2喷,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鼻。分别于9月26日二诊、10月8日三诊、10月14日四诊,患者自诉鼻塞感逐次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张口呼吸状消失,镜检总鼻道逐渐清洁通畅,鼻腔黏膜修复良好,鼻咽部腺样体体积逐步缩小,10月21日复查,双侧鼻咽部均可见不规则隆起物,体积 < 1/2,较前相比表面明显光滑清洁;咽隐窝可见;未见异常分泌物附着,未见破溃出血(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 and adenitis,PFAPA)综合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复合病因和异质遗传的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儿童周期性发热最常见的原因。迄今为止,已经探究了许多可能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免疫机制和遗传易患性,但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诊疗标准,致使许多患儿接受了不必要的检查及不合理的治疗。该文旨在从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详细分析PFAPA综合征,以期制定更具体的诊断标准及更规范的治疗方案,使PFAPA综合征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并接受合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患者全麻术后咽喉痛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国内外关于成人患者全麻术后咽喉痛(POST)管理的相关文献,全面汇总并形成最佳实践证据,为临床工作者实施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麻醉师学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最佳实践、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由2名经过系统学习循证护理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原始研究5篇,从POST识别和评估、人工气道管理、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多学科管理5个方面汇总24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成人患者全麻POST的管理,在选择应用相关证据时应充分考虑实际临床情景、证据实施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的意愿,确定最佳的实施方案,缓解患者全麻POST,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项A族链球菌咽炎诊治指南实验室诊断部分的比较与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仅依据临床表现难以准确区分A族链球菌(GAS)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咽炎,无法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咽拭子培养、快速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及血液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诊断GAS咽炎,但是不同指南对于GAS咽炎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适用对象、结果解释等建议存在差异。现总结不同GAS咽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特点,并对不同指南推荐意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采用抗菌药物治疗GAS咽炎,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蛋白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胃蛋白酶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咽喉反流(LPR)与NPC的相关性,以及LPR对NPC患者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选取2005—2019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放疗的NPC患者133例,其中男90例,女43例,年龄(44.32±7.47)岁;选取同期于门诊行鼻咽部活检的慢性鼻咽炎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患者鼻咽部标本胃蛋白酶表达水平。另外同期选取188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对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内的NP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NPC患者放疗前、后和正常组的唾液中胃蛋白酶含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3例NPC患者标本中胃蛋白酶表达强阳性24例(18.05%),阳性21例(15.79%),弱阳性69例(51.88%),阴性19例(14.29%)。58例对照组标本中胃蛋白酶表达无强阳性及阳性,弱阳性10例(17.24%),阴性48例(82.76%)。NPC组的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5, P<0.001)。NPC患者放疗后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30.31±7.82)ng/ml]高于放疗前[(20.47±8.21)ng/ml]和正常组[(5.11±2.13)ng/ml],放疗前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放疗后,NPC患者生活质量的5个功能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下降,相关症状评分上升( 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是NPC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中5个功能领域、相关症状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P值均<0.05)。 结论:NPC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升高,NPC放疗前后唾液中的胃蛋白酶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LPR可能参与了NPC的进程,并影响了NPC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咽滴丸质量研究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清咽滴丸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咽痛和咽干,是治疗咽喉类疾病的常用中成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入后疫情时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症状的常态化用药成为新的趋势,因此挖掘和开发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清咽滴丸药材组方、物质基础及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毒的应用潜力,主要从清咽滴丸质量研究和抗病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探讨其二次开发的研究方向,为传统中药的老药新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复方肿节风雾化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咽部注射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 GAS)法建立细菌性慢性咽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复方肿节风雾化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2.33、4.66、9.32 g/kg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进行超声雾化,正常组与模型组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雾化,阳性药物组腹腔注射氨苄西林钠0.93 g/kg,1次/d,连续干预14 d。采用HE染色法检测咽部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咽部黏膜组织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 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咽部黏膜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各剂量组随药物剂量升高,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逐步缓解;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及复方肿节风雾化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 P<0.05),咽黏膜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积分光密度值降低( P<0.05);阳性药物组及中、高剂量组大鼠咽黏膜组织TLR-4[(1.17±0.41)、(2.44±1.06)、(1.25±0.34)比(3.87±1.43)]、MyD88[(1.15±0.53)、(1.75±0.36)、(1.09±0.14)比(2.44±0.19)]、NF-κB p65[(1.97±0.51)、(2.64±0.26)、(2.31±0.44)比(5.08±0.34)]mRNA表达降低( P<0.05)。 结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可通过抑制慢性咽炎模型大鼠TLR-4、MyD88、NF-κB p65表达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尼达尼布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INPULSIS-ON研究中国亚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尼达尼布对我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已完成INPULSIS研究并且符合后续延长期研究(INPULSIS-ON)纳入标准的IPF患者,经过4~12周洗脱期后入组本研究。将患者分为继续治疗组(INPULSIS研究中尼达尼布组)和初始治疗组(INPULSIS研究中安慰剂组),分别给予尼达尼布150或100 mg,2次/d。连续随访时间192周,观察尼达尼布在我国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结果:75例完成INPULSIS研究的我国IPF患者中,68例(68/75,90.7%)符合INPULSIS-ON研究的入组标准,其中继续治疗组39例,初始治疗组29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至少1次不良事件,继续治疗组32例(32/39,82.1%)和初始治疗组22例(22/29,75.9%)出现了重度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所有不良事件中,腹泻最常见(48.7%比69.0%),其次是肺部感染(35.9%比51.7%)、鼻咽炎(41.0%比27.6%)及上呼吸道感染(33.3%比27.6%)。呼吸衰竭(10.3%比0)和IPF进展(7.7%比13.8%)是患者永久停用尼达尼布的主要不良事件。随访192周期间,患者的校正用力肺活量(FVC)年下降率平均88.08 ml/年:继续治疗组为93.99 ml/年,初始治疗组为79.99 ml/年。14例(14/68,20.6%)患者出现了至少1次IPF急性加重。结论:我国IPF患者长期接受尼达尼布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与INPULSIS延长期的整体研究人群结果相比,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链球菌扁桃体炎/咽炎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眼-耳-腮腺症状为主要表现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以眼-耳-腮腺症状为主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女,52岁,病程中先后出现右侧睑腺炎、中耳乳突炎、腮腺炎、鼻咽炎、急性乳腺炎和左侧中耳乳突炎。免疫学检查:胞浆型ANCA及抗蛋白酶3抗体阳性,核周型ANCA及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确诊为AAV。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等治疗后症状迅速好转。目前定期复查,未见耳痛、流脓等,听力正常,恢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