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122只眼)为病例组,年龄(61.44±7.14)岁;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为对照组61例(122只眼),年龄(64.52±6.93)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Keratograph 5M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TBUT)、泪河高度(TMH)及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液分泌检测滤纸条行基础泪液分泌检查(s I t),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行角膜染色检查(FL),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主观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病程,并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根据患者年龄及HbA1c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以上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TBUT、TMH、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s I t、FL、OS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7.5%患者的ATBUT、sIt、TMH、FL、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与HbA1c<7.5%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TBUT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HbA1c(P<0.001)、睑板腺缺失评分(P=0.014)对ATBUT具有影响,HbA1c值每增加1%,ATBUT减小1.635 s,而睑板腺缺失评分每增加1分,ATBUT减少0.747 s.结论 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ATBUT缩短、泪液分泌量下降、泪河高度降低、睑板腺缺失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且血糖控制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睑成形术对眼表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眼睑成形术对患者眼表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01/2023-06在我院眼科行眼睑成形术的患者70例108眼.其中诊断为上睑下垂的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40例48眼,诊断为眼睑皮肤松弛/单睑的患者行双眼重睑成形术30例60眼.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术眼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角膜散光(Cyl)、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平均曲率(Km)、总散光值(C).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组患者手术前后OSDI评分、BUT、S Ⅰ t、FL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TMH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 1 mo,OSDI 评分、BUT、S Ⅰt、FL 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重睑成形组患者手术前后OSDI评分、BUT、S Ⅰ t、FL、TMH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提上睑肌缩短手术组和重睑成形组患者手术前后Cyl、SRI、SAI、Km、C 比较均无差异(均 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手术对于上睑下垂患者早期眼表有所影响,早期应予以保护角膜的措施,而重睑成形术对患者早期眼表无明显影响;眼睑成形术对于所有患者屈光状态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晶状体眼悬浮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相关参数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悬浮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PRL)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相关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兰州华厦眼科医院行PC-PRL植入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所有高度近视患者21例(39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率(MG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Ⅰt)等干眼相关检查。不同时间点之间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OSDI问卷评分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3, P=0.008),术后1周时较术前明显上升( t=-4.03, P<0.001),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IF-BUT和NIA-BUT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85, P<0.001; F=33.48, P<0.001),NIF-BUT术后1周及1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 t=3.65, P=0.001; t=3.77, 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5, P=0.459),NIA-BUT术后1周及1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 t=3.26, P=0.002; t=3.94, 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3, P=0.372);TMH、MGL、SⅠt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C-PRL术后早期受眼表泪膜的稳定性影响,并且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术后3个月时各项干眼相关参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重睑成形术后眼表功能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种重睑成形术后眼表功能。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大庆油田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行重睑成形术者30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切开组,每组15例(30眼),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眼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组术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液测试及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重睑成形术后3个月OSDI问卷量表调查( P=0.013),术后1周( P=0.010)、1个月( P=0.032)泪膜破裂时间,术后1个月( P<0.001)角膜荧光染色、术后3个月( P=0.043)泪河高度埋线法与切开法重睑成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睑成形术埋线法较切开法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更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频显示终端干眼应用P2Y 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视频显示终端干眼(VDT)应用嘌呤受体族中的P2Y 2受体的激动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的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与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的视频显示终端干眼连续病例60例,年龄(26.05±1.97)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予嘌呤受体族中的P2Y 2受体的激动剂滴眼,对照组30例未予干预。随访4周进行两组效果对比。 结果:随访4周,研究组的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染色评分和泪河高度显著改善,而且优于对照组(均 P<0.001);泪液分泌试验及结膜充血评分无明显改善( t=-1.757,1.157; P=0.084,0.2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78,1.856; P=0.145,0.068);结膜印迹细胞学与基线相比未见明显改变。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视频显示终端年轻干眼患者使用P2Y 2受体激动剂治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应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7月~10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3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眼),术后进行常规局部抗炎治疗,并给予人工泪液滴眼6周;试验组(B组,30眼),术后常规局部抗炎治疗,应用人工泪液联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6周。随访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评分及睑板腺评分。结果:滴眼2周比较两组泪河高度、首次/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评分及睑板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6、1.64、0.16、0.21、1.72, P=0.718、0.106、0.872、0.839、0.090),滴眼6周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评分指标B组[(0.27±0.09)mm,(13.67±3.53)s,(3.93±0.91)分]优于A组[(0.22±0.07)mm,(11.58±3.40)s,(3.37±0.81)分]( t=2.33、2.34、2.55, P=0.023、0.023、0.013),睑板腺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67±1.09)分,B组(7.13±1.17)分]( t=1.60, P=1.11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改善眼表疾病指数与泪液指标,在应用6周后对患者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评分表现出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泪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对泪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黄斑前膜67例(67眼),所有患者均行单眼玻璃体切除术,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HA组,33眼),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保持角膜湿润透明。平衡盐溶液组(BSS组,34眼),术中使用BSS保持角膜湿润透明。术后随访60 d。比较术后两组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河高度(TMH)及主观眼表疾病指数评分。结果:两组SIt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32.87, P组间<0.001; F时间=134.53, P时间<0.001; F交互=59.81, P交互<0.001)。两组BUT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8.69, P组间=0.004; F时间=836.52, P时间<0.001; F交互=35.46, P交互<0.001)。两组荧光素角膜染色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HA组低于BSS组( Z=-5.83, P<0.001),术后7、30 d及60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23,0.758,0.575)。两组术后泪河高度较术前均增高,BSS组高于HA组( F组间=4.61, P组间=0.035; F时间=399.54, P时间<0.001; F交互=25.48, P交互<0.001)。两组术后主观眼表疾病指数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56.11, P组间<0.001; F时间=3207.15, P时间<0.001; F交互=116.63, P交互<0.001)。 结论:透明质酸钠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对眼表泪膜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术后主观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内障手术不同方向角膜切口对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方向的透明角膜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及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9—1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其中ARC患者35例(40眼),DC患者32例(40眼)。A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Ⅱ组17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D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Ⅲ组16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Ⅳ组16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检查;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AS-OCT)检查;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角膜共焦显微镜(CCM)检查。各组术后BUT、TMH、SⅠT与术前比较采用 t检验;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宽度(CNFW)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结果::术后l周、1个月,4组患者BUT、TMH、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周,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BUT、TMH、SⅠT值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完整的长神经纤维均很少;术后3个月,4组均可见完整长神经纤维且可见神经纤维束连接。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4组患者CNFL、CNFD、CNBD均升高(均 P<0.05)。术后1个月Ⅳ组与Ⅲ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低(均 P<0.05);术后1、3个月,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行白内障手术时,DC患者上方角膜切口对神经的损伤较颞侧切口轻。DC患者眼表泪膜损伤及角膜神经损伤比ARC患者修复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应用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有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7—8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MGD相关干眼患者37例(74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3次。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第2次治疗后和第3次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MGYSS)、睑板腺形变系数及显影值等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睑板腺形变系数和显影值与眼表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OSDI、NITBUT、MGYSS及睑板腺显影值在3次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睑板腺形变系数在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3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ITMH在3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OSDI、NITBUT、MGYSS及睑板腺显影值于第1次治疗后持续好转,于第3次治疗后疗效最佳,而睑板腺形变系数于治疗后变化平缓,在3次治疗后才有所提升。睑板腺形变系数与OSDI呈正相关( r=0.379, P=0.01),与NITBUT呈负相关( r=-0.427, P=0.01),与NITMH( r=-0.132, P=0.538)和MGYSS无相关性;显影值与OSDI呈负相关( r=-0.904, P<0.001),与NITBUT( r=0.947, P<0.001)和MGYSS呈正相关( r=0.467, P<0.001),与NITMH无相关性。整个研究过程中未见不可逆的眼睑皮肤损伤,未见眼前节炎性反应、虹膜脱色素、眼表或眼底损伤、视力下降及高眼压等并发症。 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摩对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有效、安全。睑板腺分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腺体分泌能力,可通过显影值等具体量化数据作为治疗效果评估的补充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部分结膜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性溢泪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球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球结膜松弛症患者溢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5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眼科确诊为结膜松弛症并伴有溢泪症状,接受部分结膜切除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27例(27眼)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结膜松弛症均为Ⅲ级或以上,接受球结膜部分切除术后,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结膜脱垂体征变化。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下泪河高度变化。 结果::术后患者的溢泪症状均消失。拆除结膜缝线后未见切口处的结膜裂开。至术后平均15个月的随访期间,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见结膜松弛症复发。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提高( P<0.001),术后12个月下泪河高度较术前提高( t=-14.642, P<0.001)。 结论::切除松弛脱垂的球结膜,间断缝合球结膜切口,并固定于浅层巩膜上,可有效避免手术中结膜撕裂和术后结膜切口裂开等手术并发症,能够改善患者的溢泪,一定程度上稳定泪膜,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