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显示终端干眼应用P2Y 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视频显示终端干眼(VDT)应用嘌呤受体族中的P2Y 2受体的激动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的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与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的视频显示终端干眼连续病例60例,年龄(26.05±1.97)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予嘌呤受体族中的P2Y 2受体的激动剂滴眼,对照组30例未予干预。随访4周进行两组效果对比。 结果:随访4周,研究组的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染色评分和泪河高度显著改善,而且优于对照组(均 P<0.001);泪液分泌试验及结膜充血评分无明显改善( t=-1.757,1.157; P=0.084,0.2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78,1.856; P=0.145,0.068);结膜印迹细胞学与基线相比未见明显改变。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视频显示终端年轻干眼患者使用P2Y 2受体激动剂治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学生干眼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大学生近视分级与干眼程度的相关性,探索列线图模型对大学生干眼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2月随机收集武汉大学就读的365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眼表综合分析仪、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采集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大学生干眼相关因素,构建大学生干眼发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365名受检者,年龄(22.8±2.9)岁,男性占47.7%,干眼的患病率为40.0%(146/3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 OR=2.45, P=0.045)、视频终端使用时长( OR=4.09, P<0.001)、睡眠时长( OR=2.02, P=0.004)、抑郁(中度 vs.无, OR=3.67, P=0.001;重度 vs.无, OR=4.66, P=0.030)、过敏性结膜炎( OR=2.38, P=0.036)、屈光不正(<-3.0 D vs.>-0.5 D, OR=4.45, P<0.001)、配戴角膜接触镜( OR=4.84, P<0.001)为大学生干眼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身份、婚姻、体质量指数、饮酒、运动、口服避孕药、干眼家族史不是大学生干眼的相关因素( P>0.05)。屈光度数与眼表疾病指数问卷( r=-0.73, P<0.001)及泪膜破裂时间( r=-0.64, P<0.001)呈高度相关,与泪河高度( r=-0.47, P<0.001)呈中度相关,与睑板腺丢失( r=-0.24, P<0.001)及堵塞程度( r=-0.20, P<0.001)相关性较低。由7项危险因素构建的干眼列线图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得 P=0.150,二元Logistic模型与观测值拟合良好,C指数为0.794(95%置信区间:0.746~0.8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4(95%置信区间:0.745~0.842, P<0.001),敏感性78.1%,特异性74.9%,该模型具有中等预测能力。 结论::中高度近视与大学生干眼显著相关,吸烟、视频终端使用时长、睡眠时长、抑郁、过敏性结膜炎、屈光不正、配戴角膜接触镜为大学生干眼的相关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辅助早期筛查及干预大学生干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类型视觉显示终端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视觉显示终端(VDT)引起受检者视觉疲劳的差异和对视觉健康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30名受检者,男7名,女23名,年龄23(23,25)岁,等效球镜度(-3.86±2.71)D,受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的顺序先后观看类纸护眼屏及电视屏幕的视频,所有受检者在相同环境相同视角下观看视频30 min,观看前后分别填写视疲劳量表,测量调节、集合、融合等视觉功能指标并记录瞬目次数。观看视频前后各观测指标数据的比较根据数据正态性选择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及Wilcon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结果::观看2种屏幕后所有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增加,看近的单眼、双眼正相对调节能力提高。观看类纸屏及电视屏前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分别为15.7(11.8,17.3)、16.9(13.1,19.4)次/min,观看2种屏幕后分别为18.9(12.7,20.1)、20.4(15.3,21.9)次/min,2种屏幕观看后都较观看前瞬目频率明显增加( Z=2.82, P=0.01; Z=-2.27, P=0.02),但2种屏幕间无差异;观看类纸屏后视疲劳量表评分较观看前明显降低( P=0.02)且明显低于观看电视屏后( χ2=5.57, P=0.01),而观看电视屏前后量表评分无显著变化;观看类纸屏后看近水平外隐斜度数较看屏幕前增长明显( F=2.87, P=0.049),且明显大于观看电视屏后( P=0.049);观看类纸屏后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相较观看电视屏后更低( χ2=2.99, P=0.03),但观看2种屏幕前后无明显差异;观看2种屏幕后,受检者右眼、左眼及双眼的正相对调节能力(PRA)都较观看前增加( F=11.01、5.01、10.00,均 P<0.05),同时观看类纸屏后的双眼PRA较观看电视屏更高( P=0.02)。观看类纸屏后近眼位负融像破裂点,远眼位正融像恢复点较看屏幕前均有增加( P=0.02、0.04),观看电视屏后各融像性功能参数无明显改变。 结论::短时间、中等距离观看VDT可引起视疲劳感受及部分双眼视觉功能指标变化;不同类型的VDT可对人眼的视觉功能产生不同影响,观看电视屏比观看低蓝光、无频闪的类纸护眼屏可能更容易引起视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青少年睑板腺形态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睑板腺形态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0月对淄博市桓台县2所学校149例学生(6~15岁)进行睑板腺形态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和每日视频终端使用时间及每日读写时间。生物学指标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屈光度。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睑板腺缺失评分与睑板腺扭曲评分。分析睑板腺异常程度与年龄、性别、BMI、屈光度、OSDI、每日视频终端使用时长、每日读写时长的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睑板腺形态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149例学生年龄为(9.6±2.2)岁。睑板腺形态异常的占比为71.1%。睑板腺缺失的占比为50.3%,缺失评分为0分占49.7%,1分占48.3%,2分占2.0%;睑板腺扭曲的占比为50.3%,睑板腺扭曲评分为0分占49.7%,1分占46.3%,2分占4.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睑板腺形态异常与年龄≥12岁( OR=4.34, P=0.025)、OSDI得分( OR=1.11, P=0.030)相关。 结论::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存在轻度睑板腺形态异常,并且睑板腺形态异常改变与年龄、OSDI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肺复苏术人工智能实时辅助培训和考核系统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实时人工智能辅助培训和考核系统,为CPR培训和考核提供有效便捷的方法。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获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90名学员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试数据,随机分为训练组(72例)与测试组(18例)。应用训练组视频资料和深度学习模型,构建CPR人工智能实时辅助培训和考核系统,对两组学员视频中身体的关键点进行检测和定位,提取CPR的考核指标,实时展示在移动终端上。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指标,并与传感器显示的考核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人工智能评分与考官评分,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方差分析。 结果:视频人工智能分析结果显示,训练组和测试组每轮按压时间分别为(16.82±1.24)秒、(16.88±1.22)秒,按压深度分别为[5.85(5.60,6.00)]厘米、[5.80(5.50,6.10)]厘米,按压频率分别为(107.64±8.13)次/分钟、(107.11±8.49)次/分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人工智能分析结果和传感器测量结果显示,按压时间分别为(16.83±1.23)秒、(16.80±1.21)秒,按压频率分别为(107.42±8.07)次/分钟、(107.71±8.00)次/分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人工智能与3位考官的评价分别为(68.92±3.20)分,(68.92±3.28)分,(68.83±3.24)分,(68.84±3.2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PR人工智能实时辅助培训和考核系统能够通过对学员CPR操作时身体关键点的检测和定位,较为准确地实时检测学员CPR操作情况并在移动终端显示,这有助于学员CPR的培训和考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颜色光对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视觉显示终端上不同色光产生冲突的刺激对近视眼和正视眼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探讨色光、调节与近视发生和发展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1—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2~30岁受试者41人41眼,其中近视组22人22眼,正视组19人19眼,受试者色觉正常且无眼部器质性疾病。干预措施为不同色光屏幕,共有7种色光类型,分别是3种单色光(红、绿、蓝)、3种双色光(红+绿、红+蓝、绿+蓝)和1种混合光(白色:红+绿+蓝)。受试者持续注视33 cm处可视性视频终端上的黑色E视标20 s以上,随机变换屏幕背景颜色,用Grand Seiko WAM-5500开放视野自动验光仪每0.2 s自动检测1次,记录受试者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以调节反应的标准差计算,比较各组受试眼不同色光条件下调节反应值和调节微波动。结果:近视组与正视组调节反应值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2.626, P=0.113),不同色光条件下调节反应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色光=39.070, P<0.01)。各种色光对近视组和正视组的影响趋势相似,均为红光单色光调节反应值最大,其次为含红光的混合光,而蓝光单色光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视组红、绿、蓝、红+蓝、红+绿、蓝+绿和白色光条件下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0.142±0.033)、(0.128±0.038)、(0.131±0.043)、(0.139±0.039)、(0.127±0.034)、(0.131±0.043)和(0.139±0.042)D,近视组分别为(0.178±0.043)、(0.164±0.043)、(0.159±0.039)、(0.174±0.042)、(0.166±0.036)、(0.159±0.031)和(0.174±0.035)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2.146, P<0.01; F色光=2.782, P<0.05),其中每种色光下近视组调节微波动值均高于正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近视组红光调节微波动最大,显著大于蓝光,蓝绿混合光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双色光的调节微波动与组成该光的2种单色光的调节微波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混合光(白光)与组成该光的3种单色光的调节微波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视组不同色光条件下调节微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近视者调节微波动比正视者大;包含长波长色光的刺激引起的调节微波动更大,但混合色光提供冲突的调节刺激并不会显著增加调节微波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军事飞行员干眼影响因素分析及"治未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军事飞行员的干眼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就诊的660名军事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和眼科专科检查,采用x2检验对军事飞行员干眼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干眼发生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OSDI调查结果显示,45.45%(300/660)飞行员存在干眼体征,其中轻度干眼体征占81.67%(245/300)、中度干眼体征占10.00%(30/300)、重度干眼体征占8.33%(25/300);根据干眼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干眼的飞行员占8.94%(59/66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1~50岁(OR=3.089,P=0.010),总飞行时间>1 500~2 500 h(OR=6.352,P=0.003)、>2 500~3 500 h(OR=4.626,P=0.010)、>3 500~5 000 h(OR=9.210,P<0.001)、>5 000 h 以上(OR=26.577,P=0.001),飞行中经常口干(OR=5.924,P=0.032),每日使用视频显示终端时间>4 h(OR=4.631,P=0.005)是导致干眼的危险因素,而观看视频显示终端1 h休息眼睛(OR=0.143,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 军事飞行员干眼患病率较高,建议根据飞行员工作和生活特殊性,加强干眼疾病的管理和教育,预防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眼贴结合眼部穴位敷贴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屏终端眼疲劳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前,视频显示终端(电脑、电视、手机等)的应用已得到广泛普及,长时间使用视频显示终端产品引起眼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视频显示终端引起的视觉疲劳是普通工作者的4 倍[1].有研究显示90% 数码设备用户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2].在我国视疲劳的发病呈现广泛化、低龄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立体视频显示终端相关视疲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体视频显示终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其对于人眼乃至全身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立体视频显示终端大多基于双眼视差原理,为左右眼分别呈现具有视差的图像对,经大脑融合后形成立体图像.目前,大部分关于立体显示设备对人眼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单独描述了某类眼部指标的变化,其中调节与集合能力、泪膜及眼表功能等视觉功能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视疲劳症状的出现可能与调节集合的冲突、过量过快的视差变化、视网膜过高的空间频率、立体影像畸变以及使用环境不当等有关.该文结合立体显示的原理,就立体视频显示终端所引起的视疲劳症状和视觉功能改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健康使用立体视频显示终端以及相关症状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眼非器质性视力下降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视觉质量取决于眼睛的屈光状态、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眼球聚散功能、视觉信息传导功能和大脑视中枢整合功能[1].调节痉挛、散开不足、调节灵敏度下降等即可导致非器质性视力下降(nonorganic visual loss,NOVL),又称为功能性视力下降或心因性视力下降,特指患者存在主观的视觉传入功能障碍,但全面地客观检查未显示能够解释功能障碍的结构和功能异常[2].可单眼发病,亦可双眼发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器质性病变同时存在.近3年,受社会环境影响,视频终端设备的过度使用、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不良姿势用眼时间延长等,均加剧了用眼负荷,NOVL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应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现报道1例双眼NOVL的病例,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