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及视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在我院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2例11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分为留置6 wk组(42例50眼)和留置12wk组(50例60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视力、溢泪症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拔管当天,留置6 wk组有效率较留置12 wk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mo,留置6wk组视力、溢泪症状发生率与留置12 wk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mo,留置6wk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7/50),明显低于留置12 wk组38.3%(2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6wk组复发率为2.0%(1/50),明显低于留置12 wk组18.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6 wk与12 wk对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接近,对患者视力影响亦相差不大,但随着泪道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泪道冲洗通畅率降低,拔管难度、并发症及复发率增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可能缩短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3-07/2016-06就诊的上泪道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102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60例74眼.采用高频电上泪道浚通成形并环形硅胶引流管置入,结合中医针灸加口服自制中药治疗30d,术后跟踪随访6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选取102眼共治愈86眼(84.3%),好转12眼(11.8%),无效4眼(3.9%),总有效率为96.1%.术中并发症情况:(1)眶内出血:2眼术中出现眶内出血,考虑系筛前神经阻滞麻醉时可能损伤筛前血管所致,经按压后出血停止,停止手术,5d后顺利完成手术.(2)泪小管豁裂,共3眼,系手术操作不慎、患者配合不佳所致,虽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泪小管豁裂.(3)行置管困难3眼,均形成医源性假道,建议去上级医院在内窥镜指导下完成浚通置管术.术后并发症情况:(1)泪小点豁裂3眼(2.9%),因无泪溢,故未予以处理.(2)人工泪小管脱落、部分脱出5眼(4.9%),从鼻腔拉出后鼻前庭固定,完全脱出4眼(3.9%),1眼重新置管,3眼因置管已达3mo,无明显溢泪等症状,未予处理.(3)内眦部刺激症状11眼(10.8%),因轻微,对症处理后无特殊情况.(4)泪小管肉芽组织增生2眼(2.0%),1眼位于泪小点周围,剪除增生组织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后消失,1眼位于泪小管内,拔出环形管后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后未继续增生,但泪道冲洗不通,归为失败.结论: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比泪道硅胶引流管A型和A1型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类型泪道硅胶引流管A型和A1型对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泪道硅胶引流管逆行植入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696例(763只眼),根据术中置入泪道硅胶引流管型号不同分为两组,A组术中置入泪道硅胶引流管A型314只眼,A1组术中置入泪道硅胶引流管A1型449只眼,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3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首次拉管到位率、手术时间、术后泪道通畅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拔管后3个月,A组治愈114只眼,好转74只眼,无效126只眼,有效率59.87%;A1组术后治愈209只眼,好转96只眼,无效144只眼,有效率67.9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术中A组首次拉管到位61只眼,A1组153只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5 min,A1组9.7 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1组拔管时23只眼出现拔管困难,A组32只眼出现拔管困难,A组拔管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A1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泪道硅胶引流管A1型治疗慢性泪囊炎较A型能够提高首次拉管到位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硅胶引流管对泪道黏膜的损伤,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拔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A型,所以A1型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A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小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的制备方法 及物理性能.方法 使用硅胶(SILASTIC@Q7-4750)为主要材料,制作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观察支架形态,测量管长、管径等一般物理学参数及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注水量与气囊的关系;利用人造生物管道径向压缩仪检测支架径向抗压缩性能及弹性回复力;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支架轴向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以泪道扩张引流管做对比,检测支架的径向抗压缩性能、弹性回复力、轴向拉伸强度及弹性回复力.结果 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利用硅胶为原材料,分3部分一体成型后使用118胶水组合为一体,实现可个性化舒缩泪道管径的支架结构.该支架未压缩或拉伸状态下管长6.848 mm,外直径3.62mm,内直径3.00 mm,泪道支架外壁厚0.31mm.反复扩张回复其50次后,管长6.848 mm,外直径3.68 mm,内直径3.0 mm;随着注入生理盐水和空气的增加,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的管径呈线性扩张.泪道扩张引流管未压缩或拉伸状态下管长6.682 mm,外直径3.30mm,支架壁厚1mm.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和泪道扩张引流管急弹性回复力为95.7%和97.4%,弹性回复力为97.1%和98.3%.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和泪道扩张引流管拉伸强度[(2.71±0.29)、(2.66±0.22) MPa]及拉断伸长率[(360±31.12)%、(500±44.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成功制作出新型可舒缩泪道支架,可通过注入生理盐水个性化调节支架管径,随注入体积增加,该支架管径呈线型扩张,在可控安全范围.与传统泪道扩张引流管相比,径向抗压性更强,可拉伸强度更大,提示临床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泪小管断裂修复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比较泪小管断裂的部位、受伤类型对泪小管吻合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8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87例87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中置入硅胶泪道引流管,记录术后第3、6mo时泪道冲洗结果评估手术效果,术后3mo拔除引流管.统计致伤类型、远端距和泪道冲洗成功率,分析致伤类型和远端距与成功率的关系.结果:泪小管断裂患者中,近端组29眼(33%),中间组41眼(47%),远端组17眼(20%).切割伤致泪小管断裂22眼(25%),其中泪小管断裂位于近端组18眼、中间组2眼、远端组2眼;钝器击打伤或撞伤致泪小管断裂65眼(75%),其中损伤位于近端组11眼、中间组39眼、远端组15眼.术后6mo,72眼泪道冲洗通畅,其中近端组20眼,中间组36眼,远端组16眼,三组术后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是69%、88%、94%(P=0.047);切割伤和钝击伤泪道冲洗通畅患者分别为19眼和53眼,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是86%、82%(P=0.605).结论:切割伤易造成靠近泪小点的泪小管断裂,钝击伤易造成靠近泪囊或位于泪囊与泪小点中间部位的泪小管断裂.损伤位置靠近泪总管或泪囊的患者术后成功率较高,而钝击伤致近泪小点的泪小管断裂术后较易发生泪道狭窄或阻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眼光导纤维引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眼光导纤维引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眼科及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35例(40只眼)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眼光导纤维引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取出患者人工鼻泪管支架,并植入敷贴生物材料或硅胶泪道引流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鼻内镜下可见所有在泪囊内支架伞处有息肉长入,且人工泪管支架植入时间长于1年者,人工鼻泪管极难完整取出,变得易破碎;病理检查结果多为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炎性肉芽组织生成等,未发现癌变;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无溢泪眼数分为占97.5%、95.0%、90.0%、87.5%;治愈率高达95.0%(38/40),无明显并发症,美观效果好.结论 经眼光导纤维引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复发性泪囊炎效果较好,手术操作安全性高,是临床治疗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复发性泪囊炎较好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探针泪道硅胶引流管环形植入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泪小管断裂是泪道系统的常见损伤[1],它不仅引起眼睑部外观缺陷,治疗不当还可导致流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断裂的泪小管唯一的方法 是手术吻合.寻找到鼻侧断端并在泪小管中放置支撑物进行断端吻合[2],手术中使用显微镜让泪小管断端的寻找变得不再困难,支撑物选择及其留置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往多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道支撑物,存在较多的弊端,例如外固定于眼睑的导管易脱落并影响美观;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时只能吻合下泪小管;且硬膜外麻醉导管柔软度差易导致泪点及泪小管的撕裂.我们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泪道双探针硅胶引流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S泪道引流管与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在泪小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RS泪道引流管与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在泪小管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泪小管断裂病人38例,按泪道支撑物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泪道支撑物为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泪道支撑物为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对比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为(45.17±5.8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7.07±5.09)min(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鼻出血1例,泪点撕裂1例;对照组病人出现眼睑外翻1例,置管脱落2例,泪点撕裂3例;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随访3个月,2组病人术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泪道引流管对于泪小管损伤修复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与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与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与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慢性泪囊炎病人120例120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病人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B组病人行鼻内窥镜下鼻腔吻合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诊6个月.治疗3个月后,A组有效率为83.4%,B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6个月后A组有效率为78.4%,B组有效率为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效果优于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可作为慢性泪囊炎治疗首选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