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变化,为孕妇碘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3 - 12月,选取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庐江县庐城和泥河镇作为调查地点,依托乡镇卫生院选取产检的孕早期(≤12周)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长期随访。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含量;采集所抽取孕妇孕早期、孕中期(13 ~ 28周)和孕晚期(≥29周)上午随机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对孕早期孕妇开展基线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孕妇容易缺碘、孕妇缺碘的危害、孕妇适宜补碘方法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物),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基线调查结束后,在乡镇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推荐孕妇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补碘,干预活动持续6个月,并在孕晚期对孕妇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128份,盐碘中位数为21.5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2%(127/128),碘盐合格率为98.4%(125/12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7%(125/128)。分别在孕早、中、晚期采集孕妇尿样129、95、70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9.0、185.5、189.7 μg/L,均处于碘适宜水平。干预前、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22.4%(28/125)、64.6%(82/1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45.538, P < 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孕妇缺碘的危害、孕妇适宜补碘方法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物知晓率均较高( P均< 0.01)。孕妇孕早、中、晚期食用海带和紫菜等其他富碘食物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63.170、102.373, P均< 0.01)。干预前57名(45.2%)孕妇没吃过海带,干预后下降到1名(0.8%);干预前72名(57.1%)孕妇没吃过紫菜等其他富碘食物,干预后下降到7名(5.5%)。 结论:干预后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和比例均明显提高,建议在孕早期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碘膳食干预人群血清差异代谢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高碘膳食干预人群血清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招募38名健康志愿者,全部为女性,年龄 > 20岁。采用进食富碘食品(海带)的方式进行人群膳食干预,连续干预11 d。通过尿碘检测评价干预效果;并采集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分析干预前后血清代谢产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扰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人群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29.48、795.94 μg/L。共筛选出20个血清差异代谢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了物质的化学结构鉴定。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通路与高碘膳食密切相关(影响值 > 0.1)。结论:人群高碘膳食干预后,有明显的外周血差异代谢产物,这些差异代谢产物有可能用于群体碘营养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高碘摄入对人体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产生了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AHP法评估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药用植物资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为了摸清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家底,掌握和了解沙河口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进一步为沙河口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通过野外调查和层次模型评估方法,对沙河口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和统计分析,基于价值链视角对沙河口区可开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评估.结果:本次累计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总数492种,其中重点药材36种,特色药材9种.在19个标准层指标中,权重值排在前3位的为繁殖能力(0.234 5),道地性(0.260 6)和濒危等级(0.152 7).综合层次分析法可将药材资源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包含药用植物6种,Ⅱ级包含药用植物9种,Ⅲ级包含药用植物5种.结论: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野外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总体完成,沙河口区生态环境较为丰富,构建的药用植物资源评价模型科学合理,可优先选择桃、海带、青花椒、茵陈蒿、石莼和孔石莼等药用资源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医药对大肠癌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肠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影响大肠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自噬、化疗耐药、上皮-间质转化、细胞侵袭和转移、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从而发挥治疗的作用.研究显示,藤龙补中汤可以调控p16/p21-Rb信号通路,阻滞大肠癌细胞周期,促大肠癌细胞衰老.斑蝥素、白花蛇舌草、藤龙补中汤等中药可以调控大肠癌细胞凋亡通路,激发大肠癌细胞凋亡.黄芩素、和厚朴酚、左金丸等中药可以调控大肠癌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促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强化疗药的敏感性.澳洲茄胺、苦参碱、透脓散等中药可以调控大肠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促大肠癌细胞凋亡.Diterpenoid C,蟾毒灵,凌草乙素等可以调控大肠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促大肠癌细胞凋亡或自噬.姜黄素、半枝莲、健脾复方等可以调控大肠癌分泌型糖蛋白(Wnt)/β-链蛋白(β-catenin)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或转移.去甲斑蝥素、乌索酸、海带多糖等可以调控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或激发细胞凋亡.氧化苦参碱、健脾解毒方、片仔癀等可以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通路,抑制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肠复康等可以调控Hedgehog通路,抑制大肠癌血管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不同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比较.方法 以海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刺激造栓法建立大鼠动脉栓塞性脑缺血损伤模型,观察岩藻聚糖硫酸酯对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大脑皮层形态学、血液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和6-kelo-PGF1α)、磷脂代谢产物(PA和LPA)和纤溶系统(t-PA和u-PA)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栓塞性脑缺血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保护活性是高分子量组分的1/10.岩藻聚糖硫酸酯预防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为:抑制TXB2生成,提高6-kelo-PGF1α的水平,抑制LPA的释放,从而抑制血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t-PA和u-PA的生成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结论 岩藻聚糖硫酸酯在预防栓塞性脑缺血损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带多糖对脂多糖致慢性炎症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海带多糖 L0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慢性炎症大鼠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尾静脉注射小剂量LPS(0. 4 mg·kg-1 ),每周1 次,持续4周,制备慢性炎症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均分为5 组,首次注射LPS 后次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腹腔注射DXM(10 mg·kg-1 ),L01 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L01(50、30、10 mg·kg-1 ),LPS 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 次.另设对照组,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共计4 周.于末次给药后,采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法计数全血WBC 数量;ELISA 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RT-PCR 测定eNOS、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 的表达.结果 L01 给药4 周后可明显降低慢性炎症大鼠全血白细胞数和血清hs-CRP 水平.上调eNOS 表达,下调iNOS 和COX-2 表达.结论 海带多糖L01可能通过调整LPS 刺激下的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的表达与释放,改善主动脉内皮依赖型舒张功能,从而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带养殖在桑沟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现场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大型经济海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的生长、光合作用和氮营养盐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个生长周期内(约200d),海带的湿重与养殖天数呈明显的幂函数(W=1.3886 t1.362,R2=0.9611),海带湿重是长度的幂函数(W=0.0071 L2.0882,R2=0.9392);海带的光合作用放氧速率(O2mg/h)与湿重(g)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R2范围为0.950-0.981),直线斜率(反应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光合作用放氧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96-0.195(平均0.191),养殖初期单位鲜重的光合放氧能力较弱,后期趋于稳定;不同部位海带藻片对TIN的吸收速率不同,中带部上部(60-110cm)和基部(20-50cm)的吸收速率大于中带部下部(150-200cm)和边缘部,氮饥饿后最初0.5-1h对TIN的吸收速率最高(0.6μmol/gWW),培养24h可去除介质中TIN(初始浓度24.2μmol/L,密度4g/L)的64.2%-97.1%,10℃条件下藻片对营养盐的吸收率和去除率均大于4℃.海带藻片对NO3-N的吸收速率大于对NH4-N的吸收速率,24h后对NO3-N的收速率趋于稳定.结果显示,海带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光合作用产氧和营养盐吸收能力.海带养殖后期,每天可以增加氧气28.8g/m2(光周期按14h计算),收获时海带的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33.1%和1.8%,以桑沟湾海带养殖产量8.45万t计算,每年可移除2.8万t碳和1538t氮,海带在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SSR标记的海带、裙带菜的遗传构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旨在通过对配子体克隆和孢子体幼苗的初代筛选,以培育出纯度更高、性状更优良的海带与裙带菜品种.以11个海带与裙带菜克隆组合为材料,在筛选出区分亲本♀与♂的数对引物的基础上,对其子代与亲本的遗传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中共选出13对能够区分11个组合亲本♀与亲本♂的SSR标记,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育苗的48号组合中所有子代都是其亲本的后代,49号组合中只有1个子代是其亲本的后代;2014年育苗的22号组合中所有子代都是其亲本的后代;2015年育苗的海带与裙带菜杂交组合中,36号、38号、39号与41号杂交成功,其他组合未杂交成功;2016年育苗的59号组合中有7个子代与亲本无亲缘关系.分析这11个组合中所有个体与亲本的遗传构成发现:部分个体是其亲本的后代,部分个体遗传构成与亲本不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带褐藻糖胶的复合酶法与热水法提取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复合酶法与热水法提取海带褐藻糖胶的效率和提取物结构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复合酶法与热水法提取海带褐藻糖胶;环境扫描电镜(ESEM)比较两种方法对海带细胞壁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物的单糖组成.结果 复合酶能温和高效地破碎海带的胞壁组织结构,使褐藻糖胶快速溶出,复合酶法与传统热水法比较有更高的褐藻糖胶得率和一次提取率,分别达2.36 %±0.15 %(以海带干重计)和84.89 %.结论 复合酶法提取海带褐藻糖胶效率较高,所制备的褐藻糖胶甘露糖和硫酸根含量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带多糖调节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保护放射损伤后的海马记忆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 对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放射诱导脑损伤后海马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2月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JP组、放射组、放射+ LJP组,每组30只.用60 Co射线制作小鼠的放射诱导脑损伤模型,LJP腹腔注射于放射前1 d进行,放射后4 d结束.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LJP对放射后1 d、7 d、14 d小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ELISA检测海马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 放射后,小鼠在水迷宫中第1次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5);经LJP防治后的小鼠在各时间点找到平台的时间比放射组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也增加(P<0.05);放射后1 d、7 d、14 d,放射组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胞体面积明显增大(P<0.01) ,细胞突起变粗、数量明显增多(P<0.01) ,IL-1β、TNF-α含量明显增多(P<0.05);经LJP处理后,与放射组相比,小胶质细胞突起逐渐变小,细胞面积和突起数量也减少,IL-1β、TNF-α含量减少(P<0.05) .LJP组和对照组未见差异.结论:LJP处理可以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性、降低IL-1β、TNF-α含量保护放射损伤后的海马记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