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L-17、IL-8及补体C3、C4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及补体C3、C4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的72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5分者作为活动期组(43例),<5分者作为非活动期组(2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血清IL-17、IL-8及补体C3、C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清指标在SLE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试验组血清IL-17、IL-8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活动期血清IL-17、IL-8水平高于非活动期,补体C3、C4水平低于非活动期(P<0.05);血清IL-17、IL-8及补体C3、C4水平联合检测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0.848)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708、0.705、0.726、0.66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SLEDAI积分与血清IL-17、IL-8水平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526、0.414、-0.503、-0.297,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IL-17、IL-8呈高表达,补体C3、C4水平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疾病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A轴及微小RNA-365-5p(miR-363-5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NMOSD患者根据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AQP-4IgG)结果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PTX)连续治疗1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年复发次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和外周血IL-23、IL-17A、miR-363-5p表达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QP-4Ig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纳入73例和27例.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4.93%和70.37%,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的年复发次数分别为(1.36±0.32)和(1.33±0.41)次,ADL评分分别为(62.36±5.76)和(63.27±5.38)分,IL-23 分别为(325.23±116.35)和(328.79±120.38)pg·mL-1,IL-17A 分别为(68.46±12.38)和(69.61±13.41)pg·mL-1,miR-363-5p 分别为1.76±0.10和1.77±0.19.治疗12个月后,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患者年复发次数分别为(0.28±0.16)和(0.31±0.12)次,ADL评分分别为(85.10±10.36)和(81.26±11.34)分,IL-23 分别为(119.49±10.26)和(122.46±11.54)pg·mL-1,IL-17A 分别 为(43.16±6.29)和(40.27±8.75)pg·mL-1,miR-363-5p 分别为 1.38±0.15 和 1.36±0.15.2组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9%和18.51%,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疗效确切,可降低年复发次数,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23/IL-17A轴及抑制miR-363-5p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AGA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48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痛风克颗粒(每次1袋,3次/d,口服)、中医外治法(1次/d)、移动性延续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积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负性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情况,监测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63.8%(30/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触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活动受限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关节疼痛度、关节触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A、ESR、CRP、PLR水平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UA、ESR、CRP、P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ESCA、GSES、SAS显著改善(P<0.05,P<0.01);对照组ESCA显著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ESCA、GSES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AGA疗效显著,可降低UA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茱萸丸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氧化损伤及铁死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旨在探讨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小鼠AS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组,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给予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共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附睾脂肪面积、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及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主动脉胶原沉积面积占比;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铁离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环氧合酶2(COX2)、铁蛋白重链1(FTH1)、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肿瘤蛋白53(p5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p53、SLC7A1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主动脉p53、SLC7A11、GPX4、FTH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扩大,胶原纤维沉积增加,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脂滴变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扩大;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p53、COX2蛋白表达升高;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TGS2、NOX1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胶原沉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减少,脂滴变少,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p53、COX2蛋白表达降低;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TGS2、NOX1 mRNA表达降低.综上所述,茱萸丸对小鼠AS主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Vaganov-Shashkin(VS)和VS-Lite树木年轮宽度生理过程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Vaganov-Shashkin(VS)和VS-Lite模型是当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树木年轮宽度生理过程模型,它们能够揭示树轮宽度变化与外界气候要素之间的内在响应机制.VS模型主要用于气候重建、木质部物候预测和形成层细胞活动的模拟,VS-Lite模型则主要用于预测生长趋势.本文收集2005-2023年发表的VS和VS-Lite模型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两个模型的基本原理、参数设置和发展历史,及其在树木年轮气候学、木质部物候学和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调整方法,关注多种环境因素对树木生理过程的影响,并加强与其他植被生态模型的对比研究,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可信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HIV感染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感染科门诊收治的脾虚型HIV感染骨质疏松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n=40)和实验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参苓白术散,n=40).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轴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16周,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6周实验组两组L1~4、Ward三角、股骨颈、总髋部BM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16周实验组OC水平高于对照组,ALP、BALP、PTH、Klotho蛋白、FGF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16周实验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HIV感染患者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可改善BMD、骨代谢情况,并能减轻疼痛程度,可能与抑制Klotho-FGF23轴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参枳椇子口服液的解酒保肝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人参枳椇子口服液(GROL)的解酒保肝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GROL高剂量组、GROL低剂量组和阳性药联苯双酯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用50%乙醇一次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醉酒模型,考察GROL对小鼠基本生理活动、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相关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评价其解酒保肝作用.采用乙醇诱导AML12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GROL干预后对乙醇刺激的AML12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GROL组小鼠醉酒时间显著延长,睡眠、醒酒时间显著缩短;血清中乙醇浓度、GPT、GOT水平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情况有所改善;GROL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对体外培养的AML12肝细胞,GROL可以逆转乙醇引起的肝细胞ALT和AST活性的升高以及过度生成的ROS量.结论:GROL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和保肝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促进体内乙醇代谢、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世界咖啡"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为例,就"世界咖啡"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思考如何利用该模式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考虑团队合作的同时又兼顾个体差异.通过课前活动准备、课中活动开展、课后反思3个环节,体现"世界咖啡"模式的开展过程,并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巩膜炎中的异常表达与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巩膜炎中的异常表达与分子机制.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就诊巩膜炎患者60例(60只眼)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泪液中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分析临床炎症活动度评分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间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泪液β-catenin和LRP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泪液IL-1β、IL-22、TNF-α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巩膜炎患者泪液IL-1β、TNF-α 水平与临床炎症活动度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巩膜炎患者泪液IL-22、MMP-9水平与临床炎症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巩膜炎患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亢进,且IL-22和MMP-9水平均与炎症活动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尿管尤因肉瘤疑诊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34岁,因体检超声提示右肾积水于2022年4月先后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否认腰痛、血尿及其他不适。痛经程度较轻,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3分。既往"盆腔粘连松解术、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烧灼术"史4年余。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子宫稍大、质硬、活动欠佳;双附件未及明确包块;三合诊右侧宫旁可及质硬结节,触痛。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阳性(25个细胞/μl),CA125轻度增高(65.5 U/ml)。尿液细胞学病理未见瘤细胞。影像学检查:CT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全程扩张。MRI提示右输尿管下段走行区见富血供实性占位(18 mm×14 mm实性软组织影)致上方输尿管积水,病灶不除外恶性可能,右附件正常结构显示不清,不除外病灶与之相关。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右侧盆腔偏外侧见一低回声,大小约26 mm×17 mm×14 mm,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其近端输尿管明显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低回声内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盆腔内实性占位,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肾血流灌注显像提示:右肾血流灌注及滤过较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5.25 ml/min·1.73m2,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左肾血流灌注及功能大致正常,GFR:41.00 ml/min·1.73m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