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治疗成人胃重复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9岁。因“咳嗽、咽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6 d”入院。胃镜检查示:贲门见1处黏膜下隆起,大小约3.0 cm,表面黏膜光滑,局部敷薄苔。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隆起(间质瘤或外压可能),贲门隆起型病变处呈中高回声改变,与第4层固有肌层相邻,回声欠均匀,大小观察不清。腹部CT检查示:胃贲门处可见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1 cm× 3.7 cm× 4.2 cm,考虑胃囊肿可能性大(图1)。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示:贲门部、右前侧壁见类半椭圆形充盈缺损,约3.0 cm× 1.5 cm大小,造影剂尚可通过(图2)。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贲门,瘤体大部分随食管进入纵膈,沿胃小弯切开肝胃韧带,结扎血管,使胃小弯近侧充分显露,切开食管裂孔膈肌角处腹膜,应用超声刀沿着肿物周围游离,将贲门及肿物完全牵拉入腹腔,仔细剥离肿物,将肿物从胃壁完整剥离,应用倒刺线连续缝合胃壁破损部位,并浆肌层包埋。术后病理检查示:(胃肿物)囊性肿物,内见均质粉染的无结构物,散在灶状胆固醇结晶及肉芽肿,局部囊壁内衬柱状上皮,组织学形态为良性病变,不除外胃重复畸形(图3)。术后复查上消化道X线造影无渗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诊治胃重复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重复畸形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的一种,临床上非常罕见,约占全部消化道重复畸形的9%,多见于女性婴儿,临床表现各异,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大多数经开腹手术证实[1].本文将报道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一例胃重复畸形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成人十二指肠囊性重复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在新生儿或儿童时期被确诊,至成年时期才被确诊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成人十二指肠囊性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诊断成人肠重复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成人少见,误诊率高。通过分析1例成人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例儿童结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5例结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以消化道肠梗阻症状为主,超声和CT检查可以评估发育异常肠管的位置、大小及其与主肠管的关系,钡剂灌肠X线造影对于该病的分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5例患儿中囊肿型1例,憩室型3例,管状型1例。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患儿的远期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消化道出血为症状的成人回肠重复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时期,可引起腹痛、便秘等非特异性症状,也可出现肠扭转、肠套叠等。现报道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46岁男性回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通过小肠镜和CT小肠成像检查协助诊断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肠重复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探头超声内镜在儿童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消化科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并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超声内镜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行超声内镜扫查患儿29例,其中异位胰腺12例(41.4%),Brunner腺增生4例(13.8%),囊肿3例(10.3%),十二指肠副乳3例(10.3%),胃腔外压迫2例(6.9%),淋巴瘤2例(6.9%),胃重复畸形1例(3.4%),间质瘤1例(3.4%),平滑肌瘤1例(3.4%)。根据超声微探头的检查结果,对其中15例隆起性病变行深挖活检、内镜下治疗并送病理,微探头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3%(14/15)。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对儿童常见的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并可指导临床行镜下治疗。该项检查应用于儿童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肠胃黏膜异位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结小肠胃黏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通过文献复习比较国内外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24年1月确诊为小肠胃黏膜异位的病例的临床特征。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纳入时间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1日,对小肠胃黏膜异位进行文献复习。共纳入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M( Q1, Q3)]为27(13~69)岁。病例多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腹部CT提示3例患者局部小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4例病变位于空肠起始段,6例位于回肠末段。所有病例均接受了局部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胃黏膜异位。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时间为0.5~3.0年。文献复习提示我国小肠胃黏膜异位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而国外患者多合并肠道重复畸形,并引发肠套叠,临床多以腹痛、呕吐为首发及主要表现。国内外女性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国内外患者回肠病变肠梗阻及合并小肠重复畸形的发生率高于空肠病变。局部小肠切除术是有效治疗方式,多预后良好。小肠胃黏膜异位较为罕见,消化道出血及肠梗阻症状为常见表现,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鉴别病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日龄、首发症状时间、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消化道畸形疾病构成及主要临床特点,术前相关检查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病例507例,包括肛门直肠畸形(166例)、肠闭锁和肠狭窄(9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4例)、肠旋转不良(72例)、环状胰腺(43例)、胃肠重复畸形(11例)、肠神经发育异常症(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9例)、脐肠瘘(7例)、胎粪性腹膜炎(7例)、梅克尔憩室(2例)、先天性肠系膜畸形(2例),其中男376例,女131例,足月儿433例,出生体重为(3157.53 ± 596.50)g。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共166例,其中27例因原始影像结果测量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其余139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会阴肛门成形术组(76例)和结肠造口术组(63例)。比较两组腹部倒立侧位X线检查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消化道畸形患儿总体入院日龄为生后2.0 (1.0,8.0) d,首发症状时间为生后1.0 (1.0,4.5) d,住院时间为13.0 (8.0,19.0) d。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以肛门直肠畸形、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311/507,61.34%)、腹胀(239/507,47.14%)及胎便异常(159/507,31.36%)。术前X线检查阳性479例,总体阳性率达94.48%;腹部超声检查阳性186例,阳性率36.69%;产前超声检查异常116例,阳性率22.88%。ROC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准确率为73.2%,最佳阈值20.5 mm,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64.5%。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不同疾病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胀及胎便异常;X线检查准确率高,但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提倡在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