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痔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消化内镜的新领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痔病的绝大部分。消化内镜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不仅图像清楚,操控灵活,操作准确,还可以根据内痔程度选择倒镜和顺镜治疗,是优先选择的替代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我国内痔微创治疗,尤其是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槲皮素对前列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前列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将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的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槲皮素组均注射消痔灵注射液200 μl构建急性前列腺炎模型。造模7 d后,槲皮素组经腹腔注射槲皮素2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0 d。分析每组大鼠前列腺指数;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每组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对照组(1.06±0.09)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指数(1.85±0.1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71, 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前列腺指数(1.31±0.1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64, P<0.05)。与对照组(1.98±0.32)比较,模型组病理评分(9.44±3.5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71, 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评分(5.90±2.7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41, P<0.05)。与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槲皮素组外周血IL-1β、IL-6和TNF-α水平[(120.36±17.84)、(179.44±26.77)、(78.98±10.33) pg/ml]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99、4.001、3.719, P<0.05)。与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0.27±0.07)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0.76±0.0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10, P<0.05)。与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比较,槲皮素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0.48±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19, P<0.05)。 结论:槲皮素通过调控p-p38MAPK蛋白水平抑制前列腺炎大鼠的炎症水平,进而改善前列腺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消痔灵、藻酸盐粉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消痔灵、藻酸盐粉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84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藻酸盐粉.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3、7、12 d的创面愈合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TNF-α、IL-8、TGF-β,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水肿、出血及渗液的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3、7、12 d的创面愈合率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较高,相对愈合效果较好;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消痔灵、藻酸盐粉治疗,可促进术后的恢复和创面的愈合,更好地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双氢青蒿素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治疗小鼠前列腺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9~11 w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24只注射消痔灵.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双氢青蒿素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双氢青蒿素1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6只.采用膀胱穿刺测压法行小鼠膀胱排尿功能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红色荧光蛋白(RFP)阳性细胞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病理状态;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胶原累积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COX2、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结果:膀胱穿刺测压法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膀胱最大容量(vm)和最大排尿压力(PMV)降低,残余尿量(vR)增加,CNP小鼠膀胱组织大部分腺体炎细胞浸润,胶原积累增多,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0X2、CXCL9、CXCL10、CXCL11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各组vm和PMV均增加,vR减少;腺体炎细胞浸润和胶原积累减少;双氢青蒿素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OX2、CXCL11的含量明显降低,双氢青蒿素1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OX2、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治疗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改善小鼠的CNP相关症状,降低CNP小鼠前列腺组织炎症水平和纤维组织增生,降低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双氢青蒿素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极大改善CNP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科、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病率为6.0%~32.9%.本病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基于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的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进行探讨,整理分析建立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的诊断标准,并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进行吻合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有的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主要有湿热下注型、肾阳虚型、免疫性模型(雌激素诱导去势、纯化前列腺蛋白刺激)、化学诱导性模型(前列腺注射消痔灵或角叉菜胶模型)、细菌感染性模型(大肠埃希菌致感染)、自发模型(老龄动物自发模型).未来造模应增加中医客观的检测指标,提高模型与临床疾病吻合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乌梅丸联合消痔灵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8
乌梅丸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转导的上游调控点IκB激酶(IκB kinase,IKK),下调IκB蛋白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活化,还可通过下调免疫性结肠炎结肠NF-κB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消痔灵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可以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乌梅丸联合消痔灵可以通过NF-κB抑制肠道炎性反应,对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国际与国内关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研究较少,分子结构尚不明确,诊断与治疗缺乏统一性,且乌梅丸组成众多,各方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机制较为复杂.今后,需开展动物实验及循证医学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消痔灵联合乌梅丸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ICD-11循环系统疾病分类更新和应用规则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ICD-11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章节、分类结构和编码规则进行了一些调整,急性风湿热(I00-I02)一组类目在ICD-11中移至第1章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中;脑血管疾病(I60-I69)被重新分类到第8章神经系统疾病;痔(I84)、食管静脉曲张(I85)分类于消化系统疾病章节.ICD-11中的循环系统章节增加了许多新临床概念,也进行了一些重组,例如低血压(I95)单独列为一节,冠状动脉疾病重组为单独一节,操作后的循环系统疾患一节扩大了术后疾病部分.对于具体的疾病而言,原发性高血压(I10)、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更加细化;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轴心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I25.1)采用后组配的编码方式多维度表示疾病属性;涉及医疗安全的操作后的疾患采用三组分的簇编码模型等.与ICD-10相比,ICD-11更贴近临床,对疾病的表达更加全面、精细和灵活,更能满足医疗数据信息化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三种术式治疗38例复发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三种术式(经腹手术、经会阴手术及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复发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收治的38例初次治疗接受经腹手术(直肠悬吊术)、经会阴手术(Alte-meier术、Delorme术)及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的复发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再手术方式分为经腹组(n=14)、经会阴组(n=5)及注射组(n=19),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期间再复发情况.结果 经腹组、经会阴组及注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10.0(172.5,330.0)min、30(30,130)min、30(30,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0,200)mL、10(5,10)mL、0(0,10)mL,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7±7.0)d、(18.6±2.7)d、(15.8±4.5)d.经会阴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肛周感染合并发热,经腹组术后9个月出现1例腹壁疝,注射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截至2023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5(3.0,100.0)个月.有15例再手术患者再复发.其中经腹组4例,平均再复发时间为(43.0±17.5)个月;经会阴组3例,平均再复发时间为(5.7±2.6)个月;注射组8例,平均再复发时间为(16.9±5.5)个月.有8例患者于再手术1年内再复发.其中经腹组2例,经会阴组和注射组各3例.结论 复发性直肠脱垂患者若需再手术进行治疗,需要谨慎选择再手术方案.经腹手术、经会阴手术及消痔灵注射疗法这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消痔灵注射液致抽搐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本文报道一例混合痔患者手术中使用消痔灵内痔注射导致抽搐的病例,用消痔灵注射液对患者行内痔硬化剂注射术后随即出现抽搐反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抽搐的因素后,确诊为由消痔灵注射液引起,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患者未再发抽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药物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究消痔灵、谷氨酰胺、美沙拉嗪、庆大霉素混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模型组大鼠构建放射性直肠炎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构建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不同剂量的药物混合保留灌肠,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肠.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体征并记录相应的评分;检测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分级;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体征评分、病理损伤评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总蛋白(T-PROT)、白蛋白(ALB)及血清中IL-6、IL-8、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一般体征评分、病理损伤评分、RBC、HGB、HCT、T-PROT、ALB及血清中IL-6、IL-8和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WBC高于模型组(P<0.05),且随着保留灌肠药物剂量的升高,效果越好(P<0.05).结论:消痔灵、谷氨酰胺、美沙拉嗪、庆大霉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安全有效,且以高剂量最为合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