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通州区2 704名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征发育现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现状,并比较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女童性发育情况的差异。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对北京市通州区2 844名6~18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现场测查乳房、阴毛发育分期,询问月经初潮状况,测量体重和身高,并划分为消瘦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及肥胖组。问卷调查获得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应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性征发育各期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共调查2 844名女童,符合纳入条件2 704名,调查有效率为95.1%,其中6~9岁1 105名(40.9%)、10~13岁1 053名(38.9%)、14~18岁546名(20.2%)。女童身高Z分值(HAZ)、体重Z分值(WAZ)、体质指数Z分值(BAZ)分别为0.46(-0.23,1.16)、0.69(-0.16,1.67)、0.67(-0.27,1.73);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5/2 704)、17.3%(467/2 704)、19.9%(538/2 704)。消瘦组45名、正常体重组1 654名、超重及肥胖组1 005名。乳房发育2期(B2)、阴毛发育2期(P2)、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9.0(95% CI 8.9~9.1)岁、10.5(95% CI 10.4~10.6)岁、11.4(95% CI 11.3~11.5)岁。发育期女童64.6%(1 211/1 874)乳房发育分期大于阴毛,32.4%(607/1 874)乳房和阴毛发育分期相同,3.0%(56/1 874)阴毛发育分期大于乳房。乳房发育B2与B5年龄差4.7(95% CI 4.6~4.8)年;阴毛发育P2与P5年龄差4.5(95% CI 4.4~4.6)年;B2与月经初潮年龄差2.4(95% CI 2.3~2.5)年。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组B2年龄依次为10.0(95% CI 9.5~10.6)、9.3(95% CI 9.2~9.4)、8.6(95% CI 8.4~8.7)岁,月经初潮年龄依次为13.1(95% CI 12.4~13.7)、11.6(95% CI 11.4~11.7)、11.1(95% CI 11.0~11.2)岁;超重及肥胖组女童B2与B5年龄间隔、P2与P5年龄间隔为4.5、4.1年,正常体重组分别为4.7、4.5年,消瘦组分别为4.6、4.7年。 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女童性征发育各期年龄以及初潮年龄较20年前北京市报道有提前趋势;超重肥胖女童相比于正常体重女童不仅青春期开始发育年龄更早,而且发育进程也有缩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首发未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肥胖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肥胖的患病特点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选取27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严重程度。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 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BMI与HAMD-24总分、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27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体型异常率为32.4%(90/278),其中消瘦、超重、肥胖率分别为9.0%(25/278)、14.4%(40/278)、9.0%(25/278)。四组患者在性别( χ2=17.018, P<0.001)、HAMD-24总分( H=9.427, P=0.024)、抑郁严重程度( H=8.508, P=0.037)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男性肥胖率较女性高( χ2=13.631, P<0.001),肥胖组HAMD-24总分( Z=2.956, P=0.003)、抑郁严重程度( Z=2.832, P=0.005)更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HAMD-24总分呈负相关( r=-0.162, P=0.007)。 结论:首发未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肥胖率存在性别差异,肥胖患者较BMI正常患者抑郁程度更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线粒体糖尿病合并 ABCC8突变1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该文报道1例线粒体A3243G突变合并 ABCC8基因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发病较早,消瘦明显,无明显听力受损,首次基因筛查提示 ABCC8基因突变,考虑 ABCC8-MODY,后因其儿子出现糖尿病且未合并该位点突变,对患者及其儿子再次行基因筛查,提示患者为线粒体A3243G突变合并 ABCC8突变。该病例提醒临床医师在工作中要注重非典型线粒体糖尿病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的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肺癌转移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肺癌转移相关性急性胰腺炎(MIA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例肺癌MIAP患者病例特点及转归,并与非肿瘤所致急性胰腺炎(AP)进行比较。结果:7例(7/8)为轻症AP,1例(1/8)为重症AP。4例(4/8)以AP为首发表现,自AP起病至肺癌确诊平均时间为(112±36)d。临床表现以腹痛(8/8)为主,其次为消瘦(4/8)、恶心呕吐(2/8)、梗阻性黄疸(1/8)等。肺癌分期均为Ⅳ期,7例(7/8)为小细胞肺癌,1例(1/8)为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与非肿瘤所致AP对比,肺癌MIAP患者年龄更大[(62±9)岁比(48±15)岁, P=0.018)],主胰管扩张(37.5%比3.1%, P=0.004)和腹腔淋巴结肿大(37.5%比6.3%, P=0.017)发生率更高;血红蛋白[(105.3±15.6)g/L比(147.9±24.8)g/L, P<0.001)]和红细胞压积(31.4±5.3比42.5±6.1, P<0.001)更低。 结论:肺癌MIAP预后较差,症状不特异。老年、贫血、主胰管扩张和腹腔淋巴结肿大是其诊断线索,诊疗中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报道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联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8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入院,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无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FPG)8.43 mmol/L,糖化血清白蛋白3.0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 1c)8.9 %,抗胰岛细胞抗体、抗酪氨酸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为阴性,体重指数(BMI)32.3 kg/m 2,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予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体重下降,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谱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第513例 黏液脓血便—发热—消瘦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炎症性肠病与肠结核的鉴别颇具挑战,目前尚无敏感性、特异性均理想的诊断手段,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下特征以及病理信息进行判断。本文报道一例以黏液脓血便起病、肠镜提示回盲部及右半结肠弥漫黏膜病变的患者,拟诊为炎症性肠病并加用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加重,表现为肺部感染、多节段消化道黏膜病变以及肛周脓肿,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消化道病原学均无阳性发现,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并长期随访,症状及肺部、消化道病变明显缓解,最终明确了结核感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2010—2019年中国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长期趋势及其与营养状况关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9年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长期趋势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询问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居住地和首次遗精情况,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共纳入遗精情况、身高、体重资料完整的11~18岁汉族男生184 633名。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各地区首次遗精中位年龄(95% CI),比较不同特征对象首次遗精年龄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与营养状况的关联。 结果:2019年中国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中位年龄(95% CI)为13.85(13.45~14.22)岁,比2010年提前0.18岁;城市和乡村男生首次遗精中位年龄分别为13.89和13.81岁,与2010年相比,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分别提前了0.08和0.27岁。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省份与城乡等因素后,正常体重男生为参照,首次遗精与消瘦呈负向关联,与超重、肥胖呈正向关联, OR(95% CI)值分别为0.73(0.67~0.80)、1.09(1.02~1.17)和1.09(1.01~1.18)。 结论:中国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提前趋势且与营养状况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130例,男95例、女35例,年龄(51.53±12.26)岁(范围20~76岁)。以患者住院时间的第75%分位数作为临界值,住院时间≥第75%分位数定义为住院时间延长。比较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时间正常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结果。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各独立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为(6.98±2.73) d(范围6~20 d)。患者住院时间的第75%分位数为9 d,住院时间<9 d为正常住院时间(正常组)、≥9 d为住院时间延长(延长组),其中正常组99例、延长组3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2)个月(范围7~3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升高( Z=901.00, P<0.001)、近期消瘦( χ2=15.84, P<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t=-4.82, P<0.001)、C反应蛋白升高( Z=895.50, P<0.001)、白蛋白降低( Z=2199.50, P<0.001)、MRI出现硬膜外脓肿( χ2=10.45, P=0.001)、术中失血量增加( χ2=8.81, P=0.003)可能是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升高( OR=1.25, P=0.033)、近期消瘦( OR=0.04, P=3.395)、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OR=7.50, P<0.001)、C反应蛋白升高( OR=4.71, P=0.008)、MRI出现硬膜外脓肿( OR=3.69, P=0.033)是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的AUC分别为0.70、0.71、0.71、0.75、0.66,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9,预测价值为良好。 结论:体质指数升高、近期消瘦、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MRI出现硬膜外脓肿是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4岁儿童体重状态与早期血压、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4岁儿童体重状态与早期血压、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在队列研究平台上,通过横断面分析儿童体重状态和心血管指标的关系,于2017至2020年在由上海新华医院牵头的“上海优生儿童队列”平台中,对1 477名4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进行分类,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消瘦、体重过轻、正常、超重及肥胖),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血压水平及心脏结构功能指标,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与体重状态之间的关联,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体重状态是否为儿童早期血压升高和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 477名儿童中男772名、女705名。男童超重及肥胖115例(14.9%),女童超重及肥胖68例(9.6%)。正常体重儿童916名(62.0%),消瘦75例(5.1%),体重过轻303例(20.5%),超重130例(8.8%),肥胖53例(3.6%)。各组对比发现,BMI越高,4岁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收缩期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越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73、6.59、14.22、4.96、3.01、31.50、39.79、5.91、3.09,均 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提示,超重及肥胖儿童与收缩压(β=5.2,95% CI 3.6~6.8)、左心室质量指数(β=1.9,95% CI 0.8~3.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β=1.3,95% CI 0.9~1.8)、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β=1.6,95% CI 1.0~2.2)均呈显著正相关。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与正常体重4岁儿童相比,超重( OR=2.37,95% CI 1.27~4.41)及肥胖儿童( OR=10.90,95% CI 4.47~26.60)血压升高的风险均显著更高,但其左心室肥厚的风险均未出现显著增高(均 P>0.05)。 结论:4岁儿童超重及肥胖与血压升高、心腔内径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大存在关联。超重及肥胖是4岁儿童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总结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6例采用Frey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经过、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效果及胰腺形态和功能。结果:16例患儿中男5例,女11例;中位手术年龄7岁10个月。14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例因消瘦于体检发现,1例为低血糖发作;血清淀粉酶143.5~678.8 U/L;胰管扩张,直径2.6~12.2 mm;胰腺彩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增强CT提示胰管扩张、扭曲,胰腺萎缩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16例均接受Frey手术,平均耗时186.1 min。10例术后第7天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其中1例出现胰瘘,2周后自愈;1例出现梗阻性黄疸,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黄疸消失;1例出现胰尾部假性囊肿,行二次手术内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11个月至5年,平均42个月。10例腹痛症状消失,5例术后腹痛逐渐缓解,1个月后腹痛消失;血清淀粉酶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较满意;1例术前胰腺严重萎缩,术前低血糖发作,术后腹痛仍有反复,血清淀粉酶时有升高,生长发育稍差,但血糖控制满意。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恶化,无一例术后出血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症安全,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