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6例采用Frey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经过、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效果及胰腺形态和功能。结果:16例患儿中男5例,女11例;中位手术年龄7岁10个月。14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例因消瘦于体检发现,1例为低血糖发作;血清淀粉酶143.5~678.8 U/L;胰管扩张,直径2.6~12.2 mm;胰腺彩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增强CT提示胰管扩张、扭曲,胰腺萎缩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16例均接受Frey手术,平均耗时186.1 min。10例术后第7天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其中1例出现胰瘘,2周后自愈;1例出现梗阻性黄疸,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黄疸消失;1例出现胰尾部假性囊肿,行二次手术内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11个月至5年,平均42个月。10例腹痛症状消失,5例术后腹痛逐渐缓解,1个月后腹痛消失;血清淀粉酶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较满意;1例术前胰腺严重萎缩,术前低血糖发作,术后腹痛仍有反复,血清淀粉酶时有升高,生长发育稍差,但血糖控制满意。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恶化,无一例术后出血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症安全,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胰腺炎诊疗实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急性胰腺炎(AP)的诊疗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组员所在医院及其他国内医院对AP的诊疗现状,设计《急性胰腺炎诊疗实践调查问卷》在线调研。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8—24日。观察指标包括一般信息、AP诊断与评估、诊疗策略、随访信息,并对不同级别医院的诊疗情况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26份,其中三级甲等(简称三甲)医院占75.4%(95/126),三级和二级医院分别占15.9%(20/126)和8.7%(11/126)。所有调查对象中,88.1%(111/126)采用经典AP诊断标准,88.1%(111/126)使用严重程度分级,其中使用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级和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级进行严重程度评估的分别占72.1%(80/111)和22.5%(25/111)。70.6%(89/126)使用预测模型,常用模型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评分、影像学模型(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或Balthazar评级)和Ranson标准。对于早期胰腺或胰周感染者,75.4%(95/126)首选抗菌药物;对于包裹性胰腺坏死伴感染者,61.1%(77/126)首选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需外科干预者,首选方式为腹腔镜经腹手术(37.3%,47/126)和开腹手术(25.4%,32/126),61.1%(77/126)认同“延迟手术”策略,32.5%(41/126)常规采取“进阶手术”策略。对于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44.4%(56/126)在同次住院期间行胆囊切除术。关于随访,建议随访时长为6个月和12个月者分别占46.0%(57/124)和33.1%(41/124),随访时间间隔为3个月和1个月者分别占50.8%(63/124)和23.4%(29/124)。比较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AP诊疗资料发现,前者年收治≥100例AP的比例更高[34.7%(33/95)比12.9%(4/31),χ2=5.372, P=0.020],常规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更多[68.4%(65/95)比35.5%(11/31),χ2=11.107, P=0.004],常规进行重症预测比例更高[45.3%(43/95) 比12.9%(4/31),χ 2 = 13.549, P=0.001],对于需外科干预的AP患者,采取进阶手术策略的比例更高[37.9%(36/95)比16.1%(5/31),χ2=8.512, P=0.017],认为随访应由专职人员完成的比例更高[35.8%(34/95)比22.6%(7/31),χ2=8.154, P=0.043]。 结论:我国AP诊断规范性较高,对AP严重程度与重症预测的评估仍需进一步推广,尤其在非三甲医院。AP治疗尤其是微创干预策略应成为今后规范化诊疗的推广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行环状胰腺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后3年余,出现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7d后胰腺炎症状消失,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内镜诊治,实施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置入胰管支架,术后1年、3年均未见胰腺炎复发,未更换或取出胰管支架管.对2篇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共纳入7例患者,年龄21个月至10岁;采用ERCP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最终常规手术治疗6例,放弃治疗1例;随访11~54个月,均未见胰腺炎复发.结论:儿童环状胰腺十二指肠旁路手术后出现复发性胰腺炎需明确是否伴发胰胆管畸形,依据随访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管理的调查研究(附全国64家三甲医院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国内64家三甲医院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管理的现状,探讨其营养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0年3月31日至4月13日,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青年精英俱乐部成员及部分其他国内三甲医院的胰腺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营养支持调查表》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网络微信推送方式发放。观察指标:(1)一般信息。(2)术前营养管理。(3)术中营养管理。(4)术后营养管理。(5)不同手术量医学中心营养管理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一般信息:共收回22个省35个城市64家三甲医院的96份有效问卷。96位医师中,男94例,女2例;年龄为(42±7)岁,年龄范围为29~59岁。(2)术前营养管理。①术前营养评价及筛查:96位医师中,62.5%(60/96)医师常规进行术前营养状况评价。术前营养筛查:41.7%(40/96)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筛查,54.2%(52/96)医师仅在考虑需要营养支持时进行筛查。筛查工具选择:66.7%(64/96)医师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非工具性评价指标选择:97.9%(94/96)医师选择≥2种指标综合评价,92.7%(89/96)医师选择白蛋白作为评价指标。②术前营养支持:96位医师中,13.5%(13/96)医师常规进行术前营养支持。术前营养支持方式:94.8%(91/96)医师选择以饮食为基础的营养支持方式。术前营养支持时间:43.8%(42/96)医师选择根据手术时间确定术前营养支持时间。加速康复外科(ERAS):24.0%(23/96)医师常规术前2 h给予清流质饮食或碳水化合物负荷。(3)术中营养管理。①术中空肠造瘘管理:96位医师中,8.3%(8/96)医师常规行空肠造瘘。②术中营养管路管理:30.2%(29/96)医师术中放置鼻空肠管,78.1%(75/96)医师术中放置鼻胃管,38.7%(29/75)医师根据患者胃液量决定鼻胃管拔除时间,32.0%(24/75)医师在患者排气后拔除鼻胃管。(4)术后营养管理。①术后营养支持方式:96位医师中,84.4%(81/96)医师术后常规营养支持,其中56.8%(46/81)医师行肠外营养为主,向饮食过渡。78.1%(75/96)医师选择术后第1天行全肠外营养或补充性肠外营养,86.5%(83/96)医师选择术后7 d经口进食。②术后并发症营养管理:术后发生B级以上胰瘘时,63.5%(61/96)医师选择通过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时,72.9%(70/96)医师选择通过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或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5)不同手术量医学中心营养管理比较:96位医师中,所在医学中心手术量>100例/年的医师术中鼻胃管放置率为66.7%(32/48),所在医学中心手术量≤100例/年的医师术中鼻胃管放置率为89.6%(4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75, P<0.05)。 结论:我国三甲医院胰腺外科医师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征、途径和时间等尚无统一标准,营养管理及ERAS策略理论与实践差异较大,亟待开展以营养管理策略为干预措施的前瞻性研究,总结形成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胰腺外科围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两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腹腔镜同期手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组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肠道菌群水平,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更低,双歧杆菌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和23.33%(P<0.05),两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腹膜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且安全性较高,远期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维(three dimentional,3D)打印模型在肝胆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见习的北京大学201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除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外另辅助应用3D打印模型进行教学.选取肝胆外科学复杂的Ⅶ段肝癌、肝门部胆管癌及胰头癌患者的MRI数据,经由3D打印机制作出等大的3D模型.见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总分及优秀率,并通过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①实验组学生在肝癌、胰头癌、肝门胆管癌相关知识考核成绩的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总分分别为(82.1±1.8)分和(91.9±2.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8,P=0.63).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7%(29/30)和80.0% (24/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结论 3D打印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肝、胆、胰腺的立体解剖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肝胆外科学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加速康复外科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合理的疼痛管理、早期恢复经口饮食和早期活动,达到加速术后康复的目的.与普通外科其他亚专科相比,胰腺外科具有疾病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相对滞后.本文针对胰腺外科的特点,首先探讨了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外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然后从术前干预、术中和术后管理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管理及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相关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36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实施ERAS相关管理措施分为ERAS组(1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方案;ERAS组实施ERAS相关管理措施,包括多模式镇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进食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等.结果:ERA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与66.7%),且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中实施ERAS相关管理措施能够加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围手术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25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即SEST+EPBD),对照组采取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比较两组取石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操作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取石总成功率、结石1次取净及术后近期并发症(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穿孔、胰腺炎)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相比传统EST取石成功率相当,对术后血清淀粉酶影响显著减小,且能显著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机械碎石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8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管探查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血清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出现残余结石、胆管炎、胆漏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腹胆囊管探查术,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缩短疗程,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