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嗅觉、通气及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术后患者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功能、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CRS术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雷喷鼻剂喷鼻,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法进行水肿、瘢痕、结痂、鼻漏、息肉评分;检测鼻窦CT并进行窦口鼻道复合体、额窦、上颌窦、蝶窦、前后组筛窦评分;采用T&T嗅觉测试(T&T olfactometer test)对嗅觉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前鼻压测压器检测鼻腔通气功能;采用糖精实验检测鼻黏膜纤毛清除速度、黏膜纤毛清除率、糖精清除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嗅觉恢复、流涕鼻塞、囊泡消失、黏膜水肿症状缓解时间,评价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记录治愈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027, P<0.01)。治疗后,观察组嗅觉恢复、流涕鼻塞、囊泡消失、黏膜水肿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392、5.740、15.002、3.657, P值均<0.01);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273、5.740, P值均<0.01);嗅觉功能评分、鼻腔通气功能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4.581、16.414, P值均<0.001);鼻黏膜纤毛清除速度、黏膜纤毛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021、-12.073, P值均<0.001),糖精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 t=6.292, 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0%(1/25)、对照组为25.0%(4/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18, P=0.045)。 结论: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明显缓解CRS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功能、鼻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且不易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偏头痛患者8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消风散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风痰上扰证评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5、10 d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风痰上扰证评分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清5-HT水平显著增加,ET-1、CGRP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 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中医证候,提高血清5-HT水平及下调血清ET-1、CGRP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消风散治疗ICIs相关大疱性皮炎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大疱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躯干四肢红斑、水疱等,糖皮质激素治疗易诱发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医治疗皮肤病良方消风散的运用可以缩短疗程,减少激素副作用.本文从疾病本身出发,探寻消风散治疗本病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熊继柏"风血同治"分期辨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熊继柏教授从"风血同治"角度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证经验.临证将过敏性紫癜分为急性期、迁延期,认为风邪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以唐容川《血证论·吐血》"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指导,提出"风血同治".急性期多见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均治以凉血祛风、消瘀止血为法,常用自拟经验方紫萍消风散加减;迁延期正虚邪恋,常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治以宁血补虚为法,分别以知柏地黄汤、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同时认为风药有祛瘀、止血、凉血之功,将风药贯穿治疗全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玉屏风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玉屏风散是历代医家常用的经典名方之一,由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科及儿科常见疾病.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玉屏风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传递与溯源、特有性、有效性、复方配伍环境及可测性对玉屏风散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升麻素、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白术内酯I可作为玉屏风散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以上成分为指标对玉屏风散及其制剂进行全程质量把控和评价,并建立质量溯源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程丑夫从风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程丑夫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以"风邪"为主导,可归结为"风邪外感"和"风邪内生".风邪外感主要包括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风邪内生主要包括血热生风、血瘀生风、血虚生风.在治疗上秉持"治敏须治风,治风先治血"的观点,把握临床表现要点,通过辨证施治,运用麻黄桂枝各半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消风散、四物消风散、凉血四物汤、活血祛风汤等方加减,精准遣方用药,达到疏风散邪、调血活血、调和营卫、标本兼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消风散联合针刺清血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观察消风散联合针刺清血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慢性荨麻疹风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风散联合针刺清血抗敏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随访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风团数量评分、瘙痒程度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3.02%(P<0.05).治疗2周后,2组风团数量、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风团数量、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21%,与对照组9.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联合针刺清血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楂曲消风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损处皮肤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评价楂曲消风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肤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内服楂曲消风散,对照组内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周两组患儿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SCORAD)评分、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CDLQI)评分、中医证候(心烦、口渴、纳呆、小便短赤、大便干或黏)评分.分别于两组中各随机选择25例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皮损处皮肤取样,提取皮肤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检测皮肤菌群水平,对菌种分布、菌群多样性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脱落5例,最终两组各40例纳入分析.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周SCORAD评分、VAS评分、C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4周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2周(P<0.01).治疗4周,治疗组SCORAD评分、VAS评分、C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心烦、口渴、纳呆、小便短赤、大便干或黏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口渴、纳呆、小便短赤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干或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菌种相对丰度比较,对照组缓症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孪生球菌相对丰度下调,对照组缓症链球菌相对丰度下调(P<0.05).治疗后治疗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大肠杆菌、溶血孪生球菌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均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皮损部位菌群结构差异较大,治疗后治疗组菌群结构相似,对照组与治疗前菌群结构无明显变化.菌属结构差异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关键菌属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关键菌属亦不同.结论 楂曲消风散可有效减轻AD湿热蕴结证患儿皮损严重程度、缓解皮肤瘙痒情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致病菌定植、增加有益菌定植,改变皮肤微生态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消积豁痰汤加减联合玉屏风散对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消积豁痰汤加减联合玉屏风散对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玉屏风散,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积豁痰汤加减方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效果.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肺功能及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外周血因子、体液免疫因子、细胞免疫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均高于治疗前,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变化率与FEV1变化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EV1/FVC高于对照组,PEF变化率与FEV1变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77.42%,24/3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IgG、IgM均低于治疗前,补体C3、C4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gE、IgG、IgM均低于对照组,C3、C4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均低于治疗前,CD4+/CD8+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h1/Th2、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积豁痰汤加减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肺脾气虚证支气管哮喘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外周血因子分泌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疏风散热化痰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的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究自拟疏风散热化痰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 年9 月—2022 年8 月诊治的89 例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 例)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7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疏风散热化痰汤进行治疗,3 d后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d比较中医症状评分及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变化,记录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治疗3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头痛、鼻塞流浊涕、咽红、咳嗽、喉中痰鸣等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 3d后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头痛、咳嗽及鼻塞流浊涕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疏风散热化痰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抑制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