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咽扁颗粒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疑似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旨在探讨小儿咽扁颗粒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疑似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就诊的200例疑似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治疗,治疗组在头孢克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小儿咽扁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d,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热退时间、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的症状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热退时间[(45.71±16.38)h vs(58.36±18.56)h]、治疗后咽痛症状评分[(0.14±0.02)分vs(0.26±0.03)分]显著减少( 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鼻塞、流涕症状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儿咽扁颗粒联合头孢克洛治疗儿童疑似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明显缩短发热病程、缓解咽痛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16例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对有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16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首次发作危险因素,并随机抽取同期发热但无惊厥发作(既往也无惊厥病史)的601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616例热性惊厥患儿,男344例,女272例,汉族584例,蒙古族32例。1岁以下126例(20.5%),~3岁405例(65.8%),3岁以上85例(13.7%)。发作病因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6%(330/616)]、疱疹性咽峡炎[25.9%(160/616)]及幼儿急疹[10.5%(65/616)]居前3位。惊厥发作时体温在38.0 ℃及以上者570例(92.5%),16例(2.6%)患儿惊厥发作后出现发热。534例(86.7%)患儿在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发作。608例(98.7%)患儿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惊厥持续时间<5 min 548例(89.0%)、~14 min 48例(7.8%)、~29 min 16例(2.6%)及≥30 min 4例(0.4%)。572例(92.9%)患儿在单次热程中仅1次惊厥发作。临床类型中单纯性热性惊厥占88.3%(544/616),复杂性热性惊厥占11.0%(68/616),惊厥持续状态占0.7%(4/616)。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惊厥时年龄、低钠、低铁、低锌、剖宫产、异常出生史、抽搐前1周疫苗接种史及热性惊厥家族史在热性惊厥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发热惊厥年龄、低铁、剖宫产、低钠及热性惊厥家族史是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以单纯性热性惊厥为主,惊厥发作时体温高,易发生于发热后24 h内,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引起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首次发作年龄、低铁、剖宫产、低钠及热性惊厥家族史,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古代医籍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现代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成人患病有所不同,小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而更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多存在患病后夹杂兼证的情况.从中医医史的角度系统研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探讨古代医籍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认识的历史沿革,有利于对该病作出深入认识和鉴别诊断.本研究总体上以纵向历史时代为序,通过列举大量中医古籍中的具体实例,系统梳理了历代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小儿生理与发病以及兼挟证等方面的记载,并相应地进行特点探析和分析总结,从古代医籍的角度总结各个历史阶段对该病关键特征的认识,以期为现代临床正确认识、鉴别和诊治该病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与辨证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清LBP、CXCL-10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根据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将研究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5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BP、CXCL-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BP、CXCL-10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LBP、CXCL-10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LBP、CXCL-10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血清LBP、CXCL-10单独及联合用于诊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95%CI:0.724~0.822)、0.843(95%CI:0.796~0.898)、0.906(95%CI:0.852~0.959).细菌感染组家庭成员吸烟、铁元素缺乏、钙元素缺乏者所占比例、年均抗菌药使用次数、血清LBP、CXCL-10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均抗菌药使用次数≥2次(OR=2.305,95%CI:1.483~3.582)、LBP≥104.26 ng/mL(OR=2.573,95%CI:1.446~4.578)、CXCL-10≥112.98 pg/mL(OR=1.208,95%CI:0.110~1.314)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LBP、CX-CL-10水平升高与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指标且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儿接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进一步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2周后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联合环酯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分析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联合环酯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15 mg/kg,每12 h给药1次,将本品加入适量凉开水溶解摇匀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儿热速清口服液,1≤年龄≤3岁、3岁<年龄≤6岁、6岁<年龄≤12岁者分别给予10、15、20 mL/次,3次/d.两组疗程是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完全退热时间及其他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分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94.83%,与对照组的 84.48%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和鼻塞、流涕、扁桃体肿大、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HQ评分均显著降低,而ISLQ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CSHQ、ISLQ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WBC、ESR、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联合环酯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能加速患儿症状和体征的改善,降低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受影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230例肝功能异常幼童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分析一组肝功能异常幼童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230 例肝功能异常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和肝功能异常指标.结果 在 230 例肝功能异常患儿,婴儿占 53.0%,幼儿占24.8%,学龄前儿童占12.6%和学龄儿童占9.6%;临床表现包括发热 156 例(67.8%),皮疹 78 例(33.9%),咳嗽 66 例(28.7%),腹泻33 例(14.3%),食欲减退 17 例(7.4%),恶心呕吐 13 例(5.7%),皮肤黄染 4 例(1.7%),精神差 4 例(1.7%),无明显临床症状15 例(6.5%);巨细胞病毒感染42 例(53.2%),EB病毒感染 22 例(27.9%),轮状病毒感染 7例(8.9%),肠道病毒感染 4 例(5.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3 例(3.8%),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1 例(1.3%);败血症 4例,支气管炎4 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2 例,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1 例,小儿肠炎 3 例;13 例(5.7%)为上呼吸道支原体感染;43 例(18.7%)为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33 例(14.3%)为药物性肝损伤;3 例(1.3%)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7 例,糖原累积症3 例;35 例(15.2%)原因不明;22 例学龄儿童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40.5±37.2)U/L和(131.3±29.7)U/L,显著大于29 例学龄前儿童[分别为(92.0±21.6)U/L和(88.6±25.3)U/L,P<0.05]或57 例幼儿组[分别为(61.3±19.3)U/L和(60.4±18.1)U/L,P<0.05]或122 例婴儿组[分别为(59.4±14.8)U/L和(57.1±14.5)U/L,P<0.05].结论 婴幼儿肺部和肠道感染会引起短暂的肝功能异常,大多预后良好,应注意筛查和必要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免疫失衡机制评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的疗效.方法:将 2021 年 3 月-2022年 12 月期间于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的 135 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66)予西药治疗,观察组(n=6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均连续用药 7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主要症状的平均缓解时间、用药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 细胞平衡、TNF-α、IFN-γ、IL-4、IL-6、SAA、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3 天、7 天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SAA、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Th1 细胞比例、、IFN-γ水平及Th1/Th2、IFN-γ/IL-4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Th2 细胞比例及TNF-α、IL-4、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可促进发热等症状及体征缓解,提高治愈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失衡及下游炎症因子异常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鱼腥草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鱼腥草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对症状控制、炎性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116 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58 例.对照组给予氨酚麻美干混悬剂、复方鱼腥草糖浆、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 组治疗前、治疗 3d、5d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8.28%,高于对照组 84.48%(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鼻塞与流涕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d、5d后,2 组血清IL-6、TNF-α、CRP、IL-1 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 3d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CRP、IL-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5d后,2 组血清IL-6、TNF-α、CRP、IL-1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d、5d后,2 组血清IgA、IgM、IgG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 3d、5d后,2 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鱼腥草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能加快症状缓解,促进患儿恢复,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时间截止到2023年3月.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资料提取,再使用Stata16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86篇文献,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包括患者1 754例,纳人文献总体质量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优于西药(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P<0.05),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除发热外均优于西药(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但由于受到纳人文献质量和发表偏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去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