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炮制学"制霜法"概念及英文翻译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梳理中药炮制学中制霜法的定义以及英文翻译词,探讨其概念范围和英文翻译词的准确性.方法 汇总分析包括中药炮制学教材在内的权威文献中制霜法的概念定义,及其英文翻译词.结果 关于制霜法的定义、概念范围及英文翻译在不同文献中存在较大差异,易造成偏颇和混淆.结论 制霜法应包括传统的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4种,难以用单一英文词汇对应"制霜法"一词,根据中文"霜"字的含义和制霜法的中药炮制品性状,可将制霜法翻译为method of making frostlike powde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RGDyC与PEG共修饰的PAMAM树状大分子载三氧化二砷脑胶质瘤靶向递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氧化二砷(ATO)是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已有研究表明其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但由于毒性大和透血脑屏障(BBB)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 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渗透性及稳定性强且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且第5代PAMAM的空间结构更立体,是药物载体的理想选择.该课题采用RGDyC和PEG共同修饰第5代PAMAM,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证明了该纳米载体的成功合成;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图分析显示其平均粒径大约集中在20 nm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递药系统不仅具有缓释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pH敏感特性;细胞结果显示,经RGDyC和PEG共修饰后的PAMAM与未经修饰组相比,细胞毒性显著降低,且该递药系统具有更好的体外跨血脑屏障(BBB)抗肿瘤效果,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RGDyC的肿瘤靶向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制中药参柏祛湿霜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急性湿疹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多发于儿童阶段,主要由于真皮、表皮的过敏性炎症反应所致,且儿童皮肤嫩弱,毛细血管网丰富,表皮角质层较薄,所含氯化物及水分丰富,极易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目前,西医多给予抗过敏和激素类药物治疗,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安全性较低[1-2].因此,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笔者采用本院自制中药参柏祛湿霜联合西药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急性期湿疹64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rhGM-CSF凝胶制剂治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银(SD-Ag)霜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制剂治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及榆林市中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SD-Ag霜+rhGM-CSF凝胶制剂组(联合组,n=32)和SD-Ag组(n=46).于治疗前(T0)及治疗后第14天(T3)时评估两组患者的创面渗出量、创缘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溶痂时间、完全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后第6天(T1)、第10天(T2)、T3时的溶痂率和愈合率.结果 两组患者T3时的创面渗出量评分均较T0时降低,且联合组患者的创面渗出量评分明显低于SD-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创面创缘反应评分均较T0时降低,且联合组患者的创面创缘反应评分明显低于SD-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完全溶痂时间为(8.23±2.53)d,明显短于SD-Ag组的(13.17±3.14)d,T1~T3时溶痂率分别为(71.23±7.84)%、(90.32±8.72)%、(98.61±4.26)%,明显高于SD-Ag组的(58.48±5.81)%、(84.51±6.54)%、(92.14±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完全愈合时间为(15.81±1.64)d,明显短于SD-Ag组的(19.83±1.77)d,T1~T3时愈合率分别为(59.22±7.16)%、(78.28±8.47)%、(95.64±11.13)%,高于SD-Ag组的(47.35±6.23)%、(67.21±7.94)%、(80.16±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Ag霜联合rhGM-CSF凝胶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有助于改善创面渗出量及创缘反应,加速创面溶痂,促进创面愈合,于患者病情改善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膏摩疗法的膏药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膏摩疗法的膏药研究现状,探讨膏药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膏药名称、膏药类型、膏药的中药组成、膏药基质和膏药促渗剂及制备工艺等特点.结果 ①初检获得1354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共获得226篇文献;②膏摩疗法的膏药类型自拟膏药占57.5%,商品膏药占16.8%,经方膏药占17.3%,经方改良后膏药占8.5%,其中商品膏药共12种,经方膏药和经方改良后膏药的经方来源共21首,以冬青膏和陈元膏最多;③膏药中药组成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最多,涉及19类中药;④膏药基质共15种,其中凡士林占60.48%,油脂性基质占77.44%,乳剂、霜剂、凝胶剂占12.91%;⑤膏药促渗剂的使用率极低(2.14%),包括氮酮、丙二醇等;⑥膏药制备工艺10余种,超半数为中药研末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合调制而成.结论 目前,膏摩疗法并未形成统一公认的用药体系,其临床研究证据力度不足.膏药基质大多数为油脂性基质,虽制作简便,但临床使用不便,且对药物的释放、透皮性较差.此外,膏药促渗剂使用极低,可能限制了药物的透皮吸收;超过半数的膏药制备为中药研末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合调制,并未充分利用现代制药工艺进行制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