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豚气从肾辨治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奔豚气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奔豚气病因多与肾虚、情志因素、感受外邪有关,病位多与心、肾、肝联系密切,尤其在肾;奔豚气病机为肾阳亏耗,气化失司;肝肾不和,气滞上冲;心肾阳虚,寒水困心;肾行违逆,脉络气闭.奔豚气的治疗,应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根据具体病机进行辩证施治.肾阳亏耗者当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肝肾不和,应以疏肝理气降逆为主;心肾阳虚者,宜温补心阳,通行阳气;肾行逆乱,脉络气闭者,以补肾气、调理冲任脉为治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尚莉丽教授基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经验,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娇嫩、正气不足,谓之"内虚";外邪反复侵袭,寒热兼夹,损伤气、血、精、神,谓之"外损";"内虚外损"导致患儿反复感邪,身心受累,影响生长发育."内虚外损"理论突出内、外因素对儿童RRTIs的影响,反映了病机演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急性感染期风热证治以辛凉清散,风寒证治以辛温开闭,虚实夹杂证活用攻、补、和、托诸法,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感染间歇期以扶助正气为目的,兼顾上、中、下三焦,采取益肺、健脾、补肾等治则,为儿童RRTIs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温阳宣肺祛风法辨治白癜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白癜风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易诊难治.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认为,白癜风实为本虚标实之证.于内以"阳虚"体质为发病基础,于外以感受"风邪"为致病关键,提出以"温阳宣肺祛风法"治疗白癜风,并自拟中药方剂"扫白茴风丸",在临床中取得满意成效.文章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两方面阐释了温阳宣肺祛风法辨治白癜风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白癜风拓宽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徐仙槎治疗小儿暑湿外感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挖掘分析徐仙槎医师治疗小儿暑湿外感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择徐仙槎医师的小儿暑湿外感医案,按照"姓名""性别""年龄""病名""主症""舌脉""病机""治法"及"药物组成"等项目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暑湿外感医案数据库.利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SPSS Statistics 25.0等应用软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数、药物归经、药物四气五味、常用药对等,并对全部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果]纳入处方995首,共145味药物.其中高频药物排名前10的包括青蒿、佩兰、焦栀子、天花粉、郁金、山楂、鸡内金、六一散、陈皮及豆蔻;高频药物五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四气以寒性与温性为主,归经主要归肺经、脾经和胃经,组方配伍上前三位为理气药、清热药和化痰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青蒿-佩兰、青蒿-焦栀子、佩兰-焦栀子等373个较高关联性药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2类药物,其中类1为青蒿、佩兰、焦栀子、郁金、鸡内金、天花粉、山楂;类2包括橘红、前胡,类1使用频率较高.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所得核心处方由10味药组成,为青蒿、佩兰、焦栀子、郁金、鸡内金、天花粉、山楂、菊花、豆蔻、连翘.[结论]结合小儿特殊生理病理特点及绍地湿热情况,小儿暑湿外感临床以肺脾胃受邪为主.徐仙槎医师治疗暑湿外感以清热燥湿理气法为主,以养阴生津、健脾消食为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瘀毒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外界疫疬之毒,具有暴烈性质,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引发一系列肺系疾病,严重可危及生命,该病毒对心血管系统有损害.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心肺同属上焦,疫毒以此侵扰于心,损耗心气,心气虚一则无力推动气血濡养全身及脑窍,产生心悸、怔忡,甚至头晕眼花、萎靡等初期症状;二则气血郁滞产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出现胸痹心痛、神昏谵语等严重心系症状.瘀血与疫毒相互错杂引起病情进展和恶化,威胁生命.基于此提出"瘀毒互结致变的"为新型冠状病毒损害心血管系统的核心病机,强调临床治疗首先需辨病辨证,抓住核心病机,标本兼治.中医治疗以解毒活血为主,后期注重透毒养阴,以期为中医药治疗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任继然治疗温病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代传人任继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学术思想.方法:整理《任氏医案》手稿中记载的治疗外感温病医案,对医案中患者的舌脉象、病因、病位及处方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等软件,统计不同温病患者的舌脉象、病因、病位分布情况及高频用药情况,统计所有药物性、味、归经情况,并对药物的关联规则、症-药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共整理出任继然治疗温病病案263则(258例,其中5例患者有详细复诊记录及处方调整,各计作2则病案).舌脉象方面,在不同温病中,苔黄均较为常见,其中春温、风温多见脉小数,暑湿、伏暑多见苔黏/黏厚、苔黄、苔垢.病因方面,春温、风温病因以痰邪为主;暑湿、伏暑病因以感受暑邪、湿邪挟痰为主;痧证之病因初起为感受风热之邪,入里后以热毒为主,在肺可挟痰.病位方面,各类温病病位以在肺胃、阳明为多见,也同时见不同病位侧重:春温发病急骤,多初起即见阳明热证,后期易出现肺胃阴伤,病势凶险者可出现营分证,并有上扰清窍之表现;暑湿初起病位在肺胃,然后可侵胃肠;伏暑根据感邪的不同病位复杂;痧证初起在肺卫,然后热毒入肺、入阳明或损及太阴.263则病案涉及处方263首,使用中药166种,其中黄芩、半夏、桃叶、栀子、陈皮、枳壳在各类温病中的使用频次均较高.经统计,166种中药药性以寒、微寒、温、平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经为主.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组药物组合,分别为:苦杏仁、浙贝母、桃叶、海浮石、桑叶、连翘、知母;瓜蒌、枳实、竹茹、茯神、黄芩、栀子;陈皮、茯苓、郁金、半夏、黄连;葛根、山楂、藿香、青皮、枳壳、赤茯苓.症-药关联方面,得到置信度大于90%的症-药关联规则9条,如胸闷与枳壳,咳嗽、苔黄与桃叶、浙贝母、栀子,谵语与黄芩、桃叶、半夏等.结论:任继然治疗温病擅长辨病与辨证结合,并根据病因病位及舌脉象、症状调整处方药物,体现了简、便、廉、验的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四圣心源》少阴君火探讨心力衰竭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清·黄元御为乾隆御医、尊经派代表医家,撰《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成书十卷.读其《六气解·少阴君火》,颇有感悟,故研精阐微.少阴君火主位居上,在人为心,位于上而生于下,摄受肾火而统领水宅,水火并统,温煦推动五脏功能,癸水得以成温泉,血脉通利,枢转灵活.少阴君火不明,阴气盛于下,丁火遂成寒灰,癸水失于气化,寒水篡逆,脾土湿困;心肾为病,少阴枢机不利,阴阳六气变化不通,不能枢转阳气、布散津液、制衡君相二火.本文从少阴君火生理、心力衰竭病理及论治三方面展开.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少阴君火虚衰,温煦、推动、气化功能减退,进而导致血脉不畅,少阴枢转不利,肾中寒水篡逆,犯脾凌心,土溃火败,血瘀水停,相火上逆,久之郁而成毒.心力衰竭总治则为扶正兼祛邪,具体为实脾土以制水益君火,解毒活血利水为邪气找出路,以温阳化气助君火通明主位、通利枢机助心肾既济而安、健脾祛湿助脾土制水枢转、育阴解毒助邪气郁发而解主要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名中医丛慧芳从"正虚邪恋"论治"寒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切不可一味攻伐祛湿清热,认为"虚"和"瘀"是导致本病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关键因素.此时瘀血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机体无力自主,缠绵痛苦势所必然.由此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疗思路,唯清热除湿恐难取效,亦非独驱邪攻瘕以复其能,故丛慧芳教授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散祛瘀之法,使正气匡扶,邪气可散,余症自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王晞星基于"先安未受邪之地"预防肾癌术后肺转移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多在确诊时伴有远处转移,其中以肺转移多见.王晞星教授循"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中医"治未病"思想,认为肾癌肺转移病机主要是肾阳亏损、脾肾虚馁、痰浊为瘀、上循结肺,因此从温补肾阳、健脾固正、护肺散结等着手,在预防肾癌肺转移中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鼻黏膜免疫中西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温邪自口鼻而入,鼻黏膜是病原体侵袭感染宿主的第一部位.当病原从口鼻侵袭人体上呼吸道时,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物理防御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此外,鼻黏膜上皮下的树突状细胞(DCs)可直接或间接捕获抗原,启动一系列免疫应答.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改善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调节鼻黏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等以加强鼻黏膜的防御屏障,可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TLR)、NF-кB、p38-MARK等信号通路下调促炎因子缓解感染症状.本文对免疫应答以及中医药调控鼻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