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D4及其抑制剂在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溴结构域蛋白 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家族的成员,在调节基因转录、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RD4 与各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虽然 BRD4 在癌症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它在骨相关疾病中的影响,包括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和骨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最近的研究表明 BRD4 参与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突出其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 BRD4 及其抑制剂在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通过阐述 BRD4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 BRD4 及其抑制剂在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提示BRD4 可能是治疗骨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母细胞瘤表达BRD4的促肿瘤机制及靶向抑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BRD4)促进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机制及靶向抑制效应。方法:收集未经化疗的45例HB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将未经化疗的45例具有特征性肿瘤细胞的组织石蜡标本作为HB组;在45例石蜡标本中有30例组织边缘可见瘤旁肝组织肝小叶结构正常、可见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的组织,该30例作为瘤旁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BRD4的表达水平,并对BRD4的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HB细胞株HepG2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epG2细胞)、空载组(转染Si-NC的HepG2细胞)以及Si-BRD4敲低组(转染Si-BRD4的HepG2细胞)的BRD4表达水平,检测Yes相关蛋白1 (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G2对照组和Si-BRD4敲低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使用JQ1、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JQ1联合VCR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后,通过CCK-8法、EDU-555细胞增殖试剂盒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及凋亡率。将使用30 nmol/L JQ1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组,将使用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VCR组,将使用30 nmol/L JQ1和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联合VCR组。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RD4在HB细胞核阳性率为97.8%(44/45),瘤旁肝细胞核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②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分期,Ⅰ~Ⅱ期低表达8例,高表达4例,Ⅲ~Ⅳ期低表达3例,高表达30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的COG分期有关( P<0.001)。低表达患儿无转移发生,高表达患儿转移11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 P=0.042)。③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AP1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也显示YAP1和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显著下降。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48 h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在Si-BRD4敲低组明显低于HepG2对照组,0.423±0.015比0.532±0.026,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03, P= 0.007)。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RNA敲低BRD4处理48 h后,Si-BRD4敲低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为(24.58±3.95)%,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的(6.46±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7.13, P=0.002)。⑤CCK-8检测结果显示JQ1组、VCR组和JQ1联合VCR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HepG2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364±0.020、0.383±0.014、0.269±0.019和0.943±0.014,和HepG2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JQ1联合VCR组细胞的活力低于JQ1组和VCR组,分别为0.269±0.019、0.364±0.020、0.383±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8, P=0.004)和( t= 8.26, P=0.002)。EDU检测结果显示运用JQ1、VCR及JQ1联合VCR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增殖,提升了细胞凋亡率,JQ1联合VC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更明显。TUNEL染色结果显示JQ1联合VCR用药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使用JQ1和VCR。 结论:BRD4在HB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COG分期及转移相关,可通过YAP1、c-Myc发挥促肿瘤作用,JQ1联合VCR用药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使用JQ1和VC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UTM1基因重排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NUTM1基因重排曾被视为NUT癌的独特分子改变。近年,在圆形梭形细胞肉瘤、急性白血病、汗孔瘤和汗孔癌等肿瘤中也发现了NUTM1重排,拓宽了此类肿瘤的疾病谱系。与NUTM1发生融合的伙伴基因有多种,大部分编码DNA结合蛋白,包括溴域蛋白家族、MAX二聚体家族、CIC转录因子、转录增强子结构域活化因子等,形成X-NUT融合蛋白。X-NUT融合蛋白的羧基端保留近乎完整的NUT蛋白,提示NUT对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对此类肿瘤发病机制有普遍意义。伙伴基因则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因而可能影响融合蛋白作用位点,决定肿瘤的具体类型以及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NUTM1重排肿瘤总体罕见,但普遍预后差。本文对NUT癌和新近认识的NUTM1重排肿瘤进行综述,包括其分子基础、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思路和靶向治疗研究策略,期望有助于临床及病理医师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和精准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在促进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6)和实验组( n=18),实验组小鼠用5/6肾脏切除和左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NH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NH模型组、NLRP3抑制剂组和药物对照组( n=6/组)。 NLRP3基因敲除组C57BL/6J雄性小鼠建立NH模型后不做任何处理。3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和颈动脉结扎处血管组织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血管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管组织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血管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活性水平。用10%尿毒症患者血清干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模拟尿毒症期机体内环境。转染NLRP3小分子干扰RNA(siRNA)或加入NLRP3抑制剂格列苯脲进行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ASMCs的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HASMCs caspase-1活性水平。 结果:NH模型组小鼠血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 P<0.01)。HE染色结果显示,NH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肥大,细胞核深染,细胞排列杂乱并向血管内膜面迁徙。NH模型组新生内膜与管腔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H模型组小鼠血管组织NLRP3、caspase-1、IL-18、IL-1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下降( P<0.01),NLRP3主要定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现为合成表型。与NH模型组相比,NLRP3抑制剂组和 NLRP3基因敲除组小鼠NLRP3、caspase-1、IL-18、IL-1β和PCNA蛋白表达减少,α-SMA蛋白表达增加(均 P<0.01),血管病理改变减轻。尿毒症血清刺激组细胞NLRP3、IL-18、IL-1β mRNA表达量较健康血清组明显增加,溴脱氧尿苷(BrdU)摄取量增加(均 P<0.01)。转染NLRP3 siRNA和加入格列苯脲后,尿毒症血清刺激组NLRP3、IL-18、IL-1β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BrdU摄取量下降(均 P<0.01)。 结论:NLRP3炎症体在促进CKD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格列苯脲能有效减轻新生内膜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级增强子调控点BRD4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研究发现超级增强子所驱动的癌基因异常转录对维持肿瘤细胞特性至关重要。而通过抑制超级增强子调控癌基因转录的关键调节点,可以有效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其中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 protein 4,BRD4)是识别超级增强子调控元件的关键蛋白,它能够与乙酰化的组蛋白或非组蛋白结合,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BRD4的表达异常与多种血液肿瘤的恶性发展密切相关,靶向BRD4能有效控制血液肿瘤的恶性进展。近年来,BRD4靶向药物在血液肿瘤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单药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作用。该文对超级增强子调控点BRD4的生物学功能及靶向BRD4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氧诱导因子1α、溴结构域蛋白4对乳腺癌低氧微环境自噬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溴结构域蛋白4(BRD4)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研究低氧调控下乳腺癌细胞HIF-1α、BRD4及自噬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25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低氧(1%O 2)刺激MCF-10A、MCF-7及MDA-MB-231细胞,24 h后检测低氧对细胞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而p62蛋白的高表达比率(42.4%, 53/125)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 3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越高,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率越高( P<0.05)。淋巴结转移、存在脉管瘤栓者常伴有HIF-1α、Beclin1高表达( 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组的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比率较ER/PR阳性组增高( P<0.05)。HIF-1α高表达与HER2阳性有关( P<0.05)。HIF-1α、BRD4、Beclin1、LC3B两两之间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低氧刺激24 h后乳腺癌细胞的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低氧现象并诱导自噬。HIF-1α与BRD4表达存在正相关,提示BRD4参与了乳腺癌低氧微环境对自噬的调控。乳腺癌HIF-1α、BRD4及自噬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JQ1联合siPD-L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ET)抑制剂JQ1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小干扰RNA(siPD-L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Scc-25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JQ1(0、0.2、1、5 μmol/L)处理Scc-25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D-L1和叉头框蛋白M1(FoxM1)的表达水平,选择合适浓度的JQ1进行后续实验。将Scc-2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siPD-L1组(siPD-L1转染Scc-25细胞),JQ1组(用非特异性siRNA转染Scc-25细胞后加入JQ1),联合处理组(用siPD-L1转染Scc-25细胞后加入JQ1)。CCK-8实验检测各组Scc-25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D-L1和FoxM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随着JQ1浓度的增高,Scc-25细胞增殖能力以及PD-L1和FoxM1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均 P<0.01);JQ1浓度为1 μmol/L对Scc-25细胞增殖能力以及PD-L1和FoxM1的表达水平抑制作用较明显,选择1 μmol/L的JQ1进行后续实验。JQ1组、siPD-L1组以及联合处理组Scc-25细胞增殖能力、PD-L1和FoxM1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1);联合处理组的作用较siPD-L1组、JQ1组更为显著(均 P<0.01)。 结论:JQ1联合siPD-L1可有效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L1和FoxM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MPK信号通道调节自噬和线粒体稳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且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细胞能量代谢方面,AMPK作为能量代谢激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处于低能量状态时,AMPK对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作出反应,与一磷酸腺苷(AMP)或二磷酸腺苷(ADP)结合后被激活。激活的AMPK可调控各种代谢过程,包括脂质、葡萄糖代谢和细胞自噬。AMPK可通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失调51样激酶1(ULK1)和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空泡分选蛋白34(PIK3C3-VPS34)复合物中的自噬相关蛋白直接促进细胞自噬;也可通过调节叉头框蛋白O3(FOXO3)、溶酶体功能的转录因子EB(TFEB)和溴结构域蛋白4(BRD4)等转录因子下游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间接促进细胞自噬;还可调节线粒体自噬,诱导受损的线粒体分裂,促进自噬反应向受损线粒体转移。AMPK另一个功能是调控线粒体健康,可通过刺激线粒体生物发生参与并调控线粒体内稳态的各个方面。本综述讨论了AMPK信号通道作为细胞响应能量应激和调控线粒体的中心,对线粒体生物学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控作用,重点介绍了AMPK在调节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调控线粒体稳态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蛋白家族编码基因胚系罕见变异与中国部分地区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蛋白(BET)家族编码基因胚系罕见变异与中国部分地区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溴结构域蛋白2(BRD2)、BRD3、BRD4基因设计捕获探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以及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募集的1 67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 661例非肿瘤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靶向测序。根据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ATK)最佳实践指南进行变异检测分析,采用ANNOVAR、VEP软件进行注释,筛选BET家族中胚系罕见变异。为了确定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检索其致病性的临床和实验证据,并采用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变异的致病性。以Fisher′s 精确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变异率的差异,采用SKAT软件将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 673例肿瘤患者中,男911例,女762例;年龄(57.9±11.7)岁;肺癌1 111例(66.4%),肠癌266例(15.9%),乳腺癌186例(11.1%),食管癌或胃癌110例(6.6%),同期招募非肿瘤对照1 661例,其中男821例,女840例;年龄(44.5±13.9)岁。BRD2基因中共有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且这4个变异仅存在于17例肿瘤患者中。从肿瘤患者和非肿瘤对照中共筛选出5个存在于BRD3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以及8个存在于BRD4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1.02%(17/1 673),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 OR=+∞,95% CI:4.81~+∞, P<0.001]。BRD3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24%(4/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2/1 661); OR=1.99,95% CI:0.46~10.47, P=0.690]。BRD4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18%(3/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6/1 661); OR=0.50,95% CI:0.14~2.08, P=0.340]。进一步将“华表计划”中国人群全外显子测序数据集用作对照,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变异率为17/3 346(0.51%),明显高于对照[0.07%(3/4 154); OR=7.07,95% CI:2.32~22.83, P<0.001]。17例携带BRD2基因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患者中,肺癌9例,肠癌6例,乳腺癌1例,食管癌或胃癌1例。BRD2基因在肺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81(9/1 111),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 OR=+∞,95% CI:3.95~+∞, P<0.001];BRD2基因在肠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2.26%(6/266),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 OR=+∞,95% CI:9.03~+∞, P<0.001]。携带BRD2基因罕见变异的患者具有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47.0±7.4)比(57.2±12.1)岁, P=0.017]。 结论:BRD2基因可能是肺癌、肠癌的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携带BRD2基因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具有更高的肺癌、肠癌发病风险以及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包含溴结构域的蛋白9调控神经胶质瘤增殖和迁移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的蛋白9(BRD9)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VGP12、U118和U87细胞BRD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法将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BRD9 shRNA转染U87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小室迁移(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裂解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SOCS3、STAT3、磷酸化STAT3等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或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U118和U87细胞BRD9表达高于SVGP12细胞(mRNA水平,3.096±0.281、2.719±0.474比1.010±0.031, χ2=5.956, P<0.01;蛋白水平,0.829±0.040、1.115±0.092比0.108±0.025, χ2=7.200, P<0.01)。敲减BRD9表达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24 h,0.137±0.031比0.209±0.051、0.191±0.032;48 h,0.169±0.036比0.313±0.053、0.286±0.035;72 h,0.208±0.042比0.409±0.062、0.378±0.053, F=3.729, P<0.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80.000±4.583比159.300±10.210、160.300±10.260, χ2=5.422, P<0.01)、细胞迁移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28.670±3.512比69.330±4.509、57.330±4.041, χ2=7.200, P<0.01)、上调裂解Caspase-3(1.358±0.038比0.723±0.014、0.677±0.014, χ2=7.200, P<0.01)、bax(1.987±0.080比0.553±0.047、0.736±0.019, χ2=7.200, P<0.01)和SOCS3蛋白(1.510±0.033比0.865±0.024、0.841±0.037, χ2=5.956, P<0.01)表达高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磷酸化STAT3蛋白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0.128±0.021比0.289±0.026、0.262±0.018, χ2=6.489,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敲减BRD9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并调节细胞内SOCS3/STAT3信号转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