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料木素自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并优化染料木素(GEN)自微乳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对GEN在各辅料中溶解度的比较、乳化剂乳化能力的考察和伪三元相图构建进行处方筛选,以粒径、分散系数(PDI)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染料木素自微乳最佳配方为IPM 14.39 mg,吐温-80 76.51 mg,PEG400 9.1 mg,GEN 50 mg,形成 O/W 型微乳,包封率为 97.15%;平均粒径为(12.17±0.13)nm、Zeta 电位为(-12.5±1.13)mV、PDI 为(0.178±0.008);在温度稳定性考察中,自微乳保持澄清透明状态,染料木素的含量变化RSD值小于2%;体外溶出度在10 min累计释放量超过80%.结论:染料木素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高达97.15%;稳定性良好,可较长时间保持澄清透明且染料木素的含量相差不大,RSD值小于2%;在10 min时累计释放量超过80%,有效提高染料木素的溶解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制备方法的比较及初步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制备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及初步的临床应用。 方法:分别通过手工标记及自动化标记2种方法对临床常用的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 D-1-苯丙氨酸-3-酪氨酸-奥曲肽(TOC)和 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I&T进行标记,考察标记中前体和核素的用量、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标记产率和比活度等因素,并对标记产物的澄清度、pH值、无菌、细菌内毒素和体外稳定性等进行质量控制。将 177Lu-PSMA-I&T初步临床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并通过SPECT/CT显像进行疗效评价。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2种标记方法前体和核素用量、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基本相同,均具有较高的产率和比活度。 177Lu-DOTA-TOC自动化标记产率高于手工标记[(99.2±0.4)%与(95.3±1.5)%; t=7.17, P<0.001],比活度分别为(91.6±13.7)与(89.1±13.2) GBq/μmol; 177Lu-PSMA-I&T自动化标记的产率亦高于手工标记[(99.6±0.3)%与(95.7±1.3)%; t=8.24, P<0.001],比活度分别为(96.1±14.3)与(93.2±13.8) GBq/μmol。标记产物均为无色澄清溶液,pH值6.5~7.0,无菌和细菌内毒素等均符合规定。标记产物48 h后放化纯均>9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77Lu-PSMA-I&T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后的显像示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有较好摄取。 结论: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的标记简便,产率高且稳定。采用自动化标记可简化流程、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维生素D营养与儿童健康关系密切。为了提高儿童健康工作者对维生素D营养问题的认识,特制订“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对维生素D营养相关的16个临床问题按循证方法予以分级解答,同时澄清维生素D营养相关概念,确定儿童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级标准,以指导儿童健康工作者的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体格发育是连续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体格生长发育问题的规范化诊治是儿科临床实践的重要基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保健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撰写“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旨在帮助儿科医生正确认识儿童体格发育规律,澄清临床处理体格发育相关疾病的误区,规范临床诊治与转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早期合理规范地诊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是小儿呼吸病学重要而又紧迫的篇章,IPFI病变呈现在肺部,但其基础疾病、诊断和防治涉及众多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跨专业学组制订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从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回答了该领域中迫切需要澄清和认识的18个问题,以期科学地指导与推进儿科学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滋病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开发与研究现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艾滋病多重症状的共存状态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困扰,基于掌握症状现象概况前提下的症状管理便成为护理人员的责任。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艾滋病人群症状评估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尚未得到有效梳理与澄清。本文就相关领域的这一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参考区间与临床决定值的制定、解读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超过80%的临床决策会涉及临床实验室化验结果,化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将直接影响临床诊疗决策,而参考区间(RI)和临床决定值(CDL)是用于支持化验结果解释的重要标准。RI描述了某一化验指标测量值在健康参考人群中的分布,而CDL则涉及特定疾病的诊断,或与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相关。由于临床实践中常常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如错误地将高于RI上限值作为临床决策阈值等,因此有必要澄清RI与CDL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RI是基于健康人群参考值分布范围建立的,因此化验结果不在RI范围内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提示异常,而不一定意味着患病,是否患病或需要临床干预,常常需要额外的医学随访和综合评估。相比之下,CDL则与特定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相关,CDL是基于临床患者和疑似患者,对比金标准诊断结果或临床结局建立的,患者化验结果超过CDL阈值时,可以支持诊断或治疗等临床决策的制定。过去20年,国际临床实验室主要关注RI的建立,发布了RI建立与验证的方法学流程,很多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中心研究针对临床常规化验指标建立了RI。如何建立适用的CDL,尚无达成共识的方法学流程,但基于临床结局的真实世界数据挖掘可以推动CDL的制定。本文一方面描述了RI和CDL这两种重要的实验室医学标准的异同,清楚地解释了其定义及制定过程,一方面希望推动我国临床科研工作者积极开展CDL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少年期与成年期患者唾液菌群差异的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近年来菌群成为研究热点,而口腔菌群的一些背景状况,如年龄的差异化表现尚有待澄清。本研究拟对少年期与成年期的唾液菌群差异开展前瞻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52例门诊患者,在平衡了性别、民族、地区、症状、压力、口腔伴随疾病等因素后,组成少年组26例,年龄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距)为14(1)岁,男性比例26.9%;成年组26例,年龄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距)为35(7)岁,男性比例15.4%。两组研究对象均除外深龋、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重度牙周炎、严重牙列拥挤、明显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口腔黏膜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情况、关节调查Fonseca记忆指数(Fonseca anamnestic index, FAI)、压力状态水平、睡眠质量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清晨非刺激条件下采集口腔唾液,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两个年龄组的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的唾液菌群 α多样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 β多样性呈现明显区别(Bray-Curtis距离 F值=3.044, P=0.001;Jaccard距离 F值=1.670, P=0.001),菌群构成上的丰度差异比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属水平的显著富集菌群,在少年组是普雷沃菌属、放线菌属、奇异菌属、乏养菌属、乳杆菌属,在成年组是嗜血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隐蔽菌_(SR1)_[G-1]、密螺旋体属、小单胞菌属、土地杆菌属、坦纳菌属、毛螺菌科_[G-8]、厌氧球形菌属、毛螺菌科_[G-3]。功能预测在两组间亦有区别,少年组涉及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磷酸肌醇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光合作用通路,成年组涉及生物素代谢、丁酸代谢、硫辛酸代谢、甲烷代谢、蛋白质外排、RNA降解以及霍乱肠毒素致病循环。 结论:少年组的特异菌群含有常驻菌、益生菌,成年组与感染相关致病菌的种类增加。今后在进行口腔菌群分析时须区分少年与成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方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是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和有症状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手段。CEA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GA)和局部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 RA)。现有的低质量证据显示,在RA与GA下实施CEA后的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在RA下实施CEA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GA。尚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澄清在RA与GA下实施CEA的风险和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缺血性卒中的肥胖悖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肥胖是公认的卒中危险因素。但是,许多研究显示,与体重正常和不足的患者相比,肥胖或超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风险更低,功能转归更佳,提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存在肥胖悖论。与之相反,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并未观察到肥胖悖论。因此,缺血性卒中是否存在肥胖悖论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证据来澄清体重与缺血性卒中转归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