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留性功能的蓝激光前列腺汽化手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0 W蓝激光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激光治疗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泌尿微创手术治疗领域,目前主要应用在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临床手术方法层出不穷,以等离子电切、激光剜除、激光汽化、尿道悬扩等为主。随着经尿道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及患者逐渐关注手术的效果及临床获益。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手术在保证患者排尿通畅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上保留男性的勃起及射精功能是本人目前最为关注及研究的方向。本视频介绍了一种保留男性勃起及射精功能的蓝激光汽化手术方式。蓝激光作为一种高功率临床治疗用激光具有汽化效率高、指向性好、组织凝固层浅、止血效果好等特点,这些独特的组织生物学特性对于手术中的组织结构保护有着关键作用。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保留性功能的蓝激光汽化术在术中保留了男性射精相关的组织结构,包括精阜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组织,精阜至膀胱颈口组织的平坦度及尿道前列腺部11点~1点范围内的黏膜组织。保证排尿通道的同时保持排精时精阜近端的闭合性。这种术式对于前列腺体积在30~80 ml的患者尤其获益。术后随访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及射精情况效果明确,相关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发表。对于性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是男科学医师的第一要务,明确男性射精结构及相关保护功能的手术方式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前列腺增生甚至前列腺炎患者在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模拟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C57BL/6小鼠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模拟铥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的C57BL/6小鼠模型。方法:选择12只雄性C57BL/6小鼠,利用铥激光行经膀胱前列腺部尿道腔面尿路上皮汽化切除术。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切取前列腺部尿道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过程,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细胞尿斑蛋白Ⅲ(UPⅢ)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HE染色示被覆前列腺部尿道腔面的尿路上皮完全损毁,创面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示创面无UPⅢ表达。术后第3天,HE染色示创面仍无新生上皮细胞,凝固性坏死明显减少,尿道腔清晰可见;免疫组化染色示创面无UPⅢ表达。术后第5天,HE染色显示创面新生1~2层缺乏细胞极性的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新生上皮细胞表达UPⅢ。术后第7天,HE染色显示创面新生4~6层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多层新生上皮细胞表达UPⅢ。结论:利用铥激光汽化C57BL/6小鼠前列腺部尿道腔面尿路上皮,模拟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术后能观察到前列腺部尿道再上皮化过程,成功建立模拟铥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的C57BL/6小鼠模型,可为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胎盘绒毛膜血管瘤3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胎盘绒毛膜血管瘤(placental chorioangioma,C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例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的巨大CA孕妇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关于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CA的病例。总结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CA的特点和干预效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文献检索共10例病例,加之本院收治的3例共13例,孕妇年龄为(30.3±6.2)岁;12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双羊膜囊)。除外文献未提及相关数据的病例外,诊断CA的孕周( n=7)为(19.9±4.5)周,CA最大径( n=6)为(6.1±4.1)cm。行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的孕周( n=13)为(25.0±2.0)周,术时CA最大径( n=9)为(7.6±2.8)cm。治疗后,3例羊水量降至正常,1例羊水量降低但仍高于正常上限,4例CA最大径缩小,1例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降至正常,2例胎儿心功能恢复正常,1例胎儿水肿缓解。本院3例孕妇治疗后CA血供均消失。13例孕妇中2例发生胎死宫内;另11例孕妇活产分娩,分娩孕周为(36.6±3.8)周,其中剖宫产5例,阴道分娩4例,2例文献未提及分娩方式;11例孕妇活产分娩的12例新生儿均存活,出生体重为(2 712±1 023)g。提及存活新生儿性别的5例均为女婴,其中2例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本院3例CA孕妇的新生儿随访至生后6个月未见异常,其余新生儿文献报道范围内(生后10 d~6个月)未见异常。 结论:胎儿镜激光凝固术可能有助于减小CA,缓解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是近年来发现的以黄斑中心凹旁孤立动脉瘤病变伴有出血与硬性渗出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进程现阶段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通过多模式影像学研究普遍认为PEVAC是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异常,并伴有黄斑囊样水肿(CME)及硬性渗出。临床易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瘤型毛细血管扩张症、3型黄斑新生血管(Ⅰ期)混淆。PEVAC有一定的自愈性,部分动脉瘤及CME可在随访中自行消退。激光光凝是治疗PEVAC的有效措施。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更新有望为PEVA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重塑兔耳软骨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兔耳软骨后,导致兔耳软骨重塑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33只兔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分别用于以下实验:筛选激光能量(6只),观察激光照射术后即刻(6只)、1周(6只)、3周(6只)、6周(6只)兔耳软骨组织的变化,以及转录组测序和样本验证(3只)。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左耳为不做处理,为正常对照侧;右耳进行激光照射(照射侧)。(1)激光能量筛选:使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以不同能量密度(50、60、70、80、90、100 J/cm 2)照射6只兔耳右侧软骨后,取双侧厚度一致、相同规格、去除皮肤及软骨膜的软骨,进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软骨细胞的变化,确定最适宜塑形的激光能量密度(简称最适能量密度)。(2)兔耳软骨组织学观察:采用最适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24只兔右耳,分别于术后即刻及1、3、6周取材双侧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3)转录组测序和样本验证:采用最适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3只兔右耳,照射后6 h内取下兔耳右侧软骨组织进行混合,设为激光照射组;取左耳相同部位、等体积的软骨组织,设为空白对照组,进行转录组RNA测序,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1)经50~100 J/cm 2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HE染色显示,激光能量密度为80 J/cm 2时能使软骨细胞有改变但未发生空泡变形及凝固性坏死,损伤程度适宜。(2)80 J/cm 2的激光照射后,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即刻出现激光辐射带,辐射带上软骨细胞整体形态拉长,呈梭形细胞样改变,基质染色深,折光明显,Ⅱ型胶原相对增多,1周时辐射带变浅,细胞大小较前恢复;3周到6周时辐射带周围基质染色又逐渐加深,整体形态又拉长。(3)转录组RNA测序发现:激光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198个差异表达基因(70个基因上调、128个基因下调)。通过进一步筛选和研究,激光照射组中CREB3L2基因表达上调。qPCR结果显示,激光照射组中CREB3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REB3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兔耳软骨后,上调了CREB3L2基因的表达,引起软骨细胞重排及增殖,导致耳软骨形态和生物力学发生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存活儿12月龄时神经系统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术后活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在纠正12月龄时的神经系统发育。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 年5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 FLOC 术的TTTS患者的136例胎儿作为FLOC组,并对存活儿进行随访。在纠正12月龄时应用Griffith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GDS-C)从运动、个人-社会、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5个领域进行评估。同时选取期待治疗和羊水减量术TTTS患者的88例胎儿作为非FLOC组。比较2组间围产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发生率等,以及FLOC组中采用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术者脑损伤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FLOC术后新生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及纠正12月龄时GDS-C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 χ 2检验、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FLOC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非FLOC组[14.7%(20/136)与26.1%(23/88), χ 2=4.50, P=0.034];2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3/123)与21.8%(17/78), χ 2=0.29, P=0.592],但FLOC组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低于非FLOC组[6.5%(8/123)与15.4%(12/78), χ 2=4.20, P=0.040]。(2)FLOC组中,供血儿与受血儿、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4%(10/61)与21.0%(13/62)、20.0%(9/45)与17.9%(14/78), χ 2值分别为0.42和0.08, P值均>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 OR=7.04,95% CI:1.45~34.20, P=0.016)和术前TTTS分期( OR=2.05,95% CI:1.10~3.82, P=0.023)是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4)纠正12月龄时随访成功52例,至少一项领域出现迟缓的发生率为34.6%(18/52)。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运动和语言领域,分别为26.9%(14/52)和11.5%(6/52);受血儿和供血儿各领域 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GDS-C 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中,行Solomon术式、手术孕周大、低出生体重与总商低有关(95% CI分别为-11.71~-0.23、-1.99~-0.47、0.00~0.01, P值均<0.05)。 结论:FLOC术后TTTS活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术前分期及产时新生儿窒息有关;纠正12月龄存活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出生体重及手术孕周有关,轻度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例小婴儿色素失禁症眼部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小婴儿色素失禁症(IP)患儿的眼部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0~3月龄小婴儿IP患儿1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底检查。行基因检测9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是否行视网膜激光光凝(LIO)、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0.25 mg/0.025 ml)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4~43个月。观察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和疗效。结果:18例患儿中,男性1例,女性17例;首诊年龄(1.2±1.0)个月(2 d~3个月)。均有典型的皮肤改变。合并神经系统异常4例;牙齿异常10例;瘢痕性脱发4例。行基因检测的9例中, IKBKG基因第4~10外显子缺失5例; IKBKG基因第9号外显子发生c.1124delT杂合突变1例。18例36只眼中,IP相关眼部病变13例21只眼(58.3%,21/36),均为视网膜病变。双眼病变不对称9例(69.2%,9/13)。21只眼中,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沉着3只眼(14.3%,3/21);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18只眼(85.7%,18/21)。36只眼中,接受治疗8只眼。其中,LIO治疗4只眼;IVC治疗3只眼;IVC联合LIO治疗1只眼。治疗后患眼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视网膜全脱离1只眼,因监护人拒绝而未行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知觉性外斜视,眼球萎缩。 结论:IP相关眼部病变发病早,以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为主;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热利湿法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DR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法治疗。随访比较两组视力(logMAR)、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中医证候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374、0.694、0.774);治疗后4周,视力[治疗组(0.39±0.11) vs对照组(0.43±0.09)]、黄斑中心区厚度[治疗组(433.10±47.01)μm vs对照组(449.08±52.10)μm]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11.06±3.00)分vs对照组(12.02±3.10)分]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及中医证候评分[0.25±0.03、(224.02±38.10)μm、(5.82±0.81)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0.34±0.06、(267.06±42.06)μm、(8.14±1.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00、5.31、10.07,均 P<0.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组8.16%(4/49)vs对照组12.24%(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5, P=0.505)。 结论:清热利湿法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及中医证候评分,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规范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仍是目前ROP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ROP提供了新方法。但其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的把控仍存在诸多不当和偏差,导致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上的泛化和滥用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外ROP相关研究,对治疗指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客观评价,以期同道严控ROP治疗指征,科学、严谨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造福于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的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 +1~27 +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 +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 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