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尿中1,1,2,2-四氯乙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人尿中1,1,2,2-四氯乙烷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准确移取5.00 mL待检尿样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2.0 g无水亚硫酸钠后立刻密封顶空瓶盖,置于自动顶空仪中80℃加热平衡50 min.在加热条件下,同时加入无水亚硫酸钠使得尿中1,1,2,2-四氯乙烷发生完全消去反应生成三氯乙烯,顶空瓶上方三氯乙烯蒸气经DB-624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三氯乙烯的峰面积对1,1,2,2-四氯乙烷的质量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进行定量.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尿中1,1,2,2-四氯乙烷在质量浓度为0.008 3~32.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 4,方法检出限为2.5 μg/L,定量下限为8.3 μg/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4.79%~5.28%,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61%~6.44%.加标回收率为87.53%~101.17%.结论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1,2,2-四氯乙烷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干扰少、精密度好、样品前处理简单,可用于人尿中1,1,2,2-四氯乙烷质量浓度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囊肿型痤疮患者应用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122例囊肿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61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组给予化痰逐瘀健脾方(药物组成:海藻 25 g、陈皮 20 g、茯苓 20 g、半夏 15 g、昆布 15 g、皂角刺 15 g、金银花 20 g、连翘 20 g、玄参15 g、浙贝母 15 g、当归 15 g、赤芍 15 g、三棱 10g和莪术 10 g),水煎 300 mL,温服,每日 2 次,每次 150 mL.研究组增加火针,1 次/周,于周一进行.2 组均治疗 4 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96.72%)高于基础组有效率(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皮损情况、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及肿硬程度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经皮水分散失(TEWL)、皮肤红斑情况(α值)和黏脱蛋白质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白细胞介素-1(IL-1)、IL-4、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干扰素-γ(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能够有效地减轻囊肿型痤疮患者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38MAPK基因沉默对PM 2.5染毒肝细胞后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沉默对大气细颗粒物(PM 2.5)染毒肝细胞(L02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19年6至9月,根据GenBank提供的p38MAP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条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LVX-shRNA2-puro中,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L0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对p38MAPK基因沉默效果进行鉴定。用浓度为50 μg/ml的PM 2.5水溶物和10 μmol/L阳性对照Cr 6+分别染毒L02细胞、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24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癌基因(c-fos、c-myc、k-ras)、抑癌基因(p53)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中p38MAPK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L02细胞明显下降( P<0.05),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株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 2.5染毒L02细胞组癌基因c-fos、c-myc、k-ras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M 2.5染毒L02细胞组比较,PM 2.5染毒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组癌基因c-fos、c-myc、k-ras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下降,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M 2.5对L02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而p38MAPK基因沉默可抑制PM 2.5对L02细胞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EK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DEK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RNAi技术,根据DEK基因的干扰序列,合成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将其克隆到酶切后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pLKO.1上,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sh hDEK,经293T细胞包装,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细胞。采用实时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Bel-7402、Huh-7、SMMC-7721和HepG2中DEK的表达及感染慢病毒的各组细胞中DEK的敲低效率。分别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凋亡及迁移能力。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结果证实,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sh hDEK1及pLKO.1-sh hDEK3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细胞Bel-7402和Huh7中DEK的表达较高,pLKO.1-sh hDEK3能更有效地抑制DEK基因的表达( P < 0.05),因此选择pLKO.1-sh hDEK3重组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Bel-7402和Huh7进行后续的功能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细胞Bel-7402和Huh7感染重组慢病毒后,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减弱( P < 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敲低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 P < 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敲低组划痕愈合率低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 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靶向沉默肝癌细胞中DEK的表达,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诱导凋亡,为进一步研究DEK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96靶向叉头框转录因子O1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6通过靶向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茎环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96在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干扰慢病毒感染抑制miR-96表达后,分别利用细胞增殖试验(CCK-8)和划痕试验检测其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活性试验验证miR-96靶基因FOXO1。应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CCK-8实验显示抑制H1299细胞miR-96表达后,实验组24、48、72 h吸光度值分别为1.293±0.019、1.684±0.038、2.180±0.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55±0.056、1.880±0.020、2.493±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46、4.426、14.670, P<0.01);划痕试验显示对照组4 h和10 h细胞迁移率为(29.21±3.96)%、(47.49±3.33)%,明显高于实验组[(5.80±2.94)%、(13.63±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48、7.352, P<0.01);筛选miR-96靶基因FOXO1,将miR-96过表达后,肺癌细胞FOXO1表达明显降低;反之,抑制miR-96表达后,FOXO1表达明显增高。荧光素酶活性试验显示miR-96和FOXO1 3’非翻译区(3’UTR)野生型质粒共转染后,野生型为(22.5±7.6)%,与对照组的(97.2±13.2)%及突变型的(115.6±13.5)%比较,荧火虫/海肾荧光素酶比值明显降低( t=14.750、12.040, P值均<0.01)。 结论:miR-96通过靶向调控FOXO1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23a通过靶向PTEN基因抑制AMPK信号通路诱导的大鼠H9c2细胞肥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3a是否通过靶向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TEN)基因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置于DMEM高糖培养基中,于37 ℃ 5% CO 2培养箱中培养,作为正常组。稳定培养48 h后,采用1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H9c2细胞构建细胞肥大模型,为AngⅡ组。将H9c2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置于37 ℃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汇合度约70%时,使用不同试剂转染细胞,转染24 h后以10 nmol/L AngⅡ干预细胞。其中,转染miR-23a抑制剂的细胞为AngⅡ+anti-miR组,转染miR-23a抑制剂阴性对照者为AngⅡ+NC组,共转染miR-23a抑制剂和PTEN小干扰RNA(siRNA)者为AngⅡ+anti-miR+si-PTEN组,共转染miR-23a抑制剂和PTEN siRNA阴性对照者为Ang Ⅱ+anti-miR+si-NC组。采用Image J软件测定单细胞表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心肌肥厚标志基因α-肌动蛋白1(ACTA1)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mRNA和miR-23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蛋白和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为验证miR-23a是否靶向作用于PTEN基因,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构建野生型pGL-WT-PTEN和突变型pGL-MUT-PTEN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质粒,测序正常后备用。H9c2细胞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置37 ℃培养箱培养过夜,将miR-23a模拟物或miR-23a模拟物阴性对照与野生型或突变型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共转染细胞。转染48 h后测定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和海肾荧光素酶活性,以二者比值作为相对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AngⅡ组的细胞表面积、ACTA1和β-MHC mRNA及miR-23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PTEN及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 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23a模拟物与野生型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共转染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比miR-23a模拟物阴性对照共转染者低( P<0.05),PTEN是miR-23a的靶基因。与AngⅡ组和AngⅡ+NC组比较,AngⅡ+anti-miR组细胞中miR-23a、ACTA1和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更低,细胞表面积更小,PTEN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更高( P均<0.05)。与AngⅡ+anti-miR组比较,AngⅡ+anti-miR+si-PTEN组细胞表面积较大,ACTA1和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PTEN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较低( P均<0.05)。 结论:抑制miR-23a能够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23a靶向PTEN抑制AMPK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烯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环己烯在0.77~4 050.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23 μg/ml,定量下限为0.77 μg/ml,在采样体积为1.5 L,解吸液体积为1.0 ml的条件下,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5 mg/m 3;批内和批间精密度( RSD)分别为0.62~1.9%、1.5~3.5%;平均解吸效率为96.4%;穿透容量(100 mg活性炭吸附剂)为29.4 mg;平均采样效率为100%;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 d,置于4 ℃冰箱内可保存14 d;空气中可能与环己烯共存的环己烷、正己烷、苯、甲苯和乙苯,在该方法条件下不干扰测定。 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好,检出限低,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烯的现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拟痤疮饮联合红蓝光和火针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及对外周血炎症因子IL-17、IL-18、IFN-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自拟痤疮饮联合红蓝光照射与火针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到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9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予以自拟痤疮饮联合红蓝光、火针治疗患者为A组(n=33),给予红蓝光联合火针治疗的患者为B组(n=33),予以自拟痤疮饮治疗的患者为C组(n=33),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皮损积分.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且皮损积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5),其中A组变化最为明显,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针对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相较于其他常规疗法,自拟痤疮饮联合红蓝光、火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皮损程度及调节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桦叶片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火后时间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干扰因子,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甚至导致植物死亡.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主要包括可溶性糖(SS)和淀粉(ST),对植物在干扰下存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植物NSC及其组分含量对火后时间响应机制的研究尚有不足.该研究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在大兴安岭呼中区选取5个不同火烧时间的重度火烧地块和1个临近的未火烧地块,分别采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叶片、细根以及根际土壤样品,测定白桦叶片和细根的NSC及其组分含量、白桦叶片和细根的性状特征,以及根际土壤属性.结果表明:白桦叶片ST和NSC含量随火后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而细根ST和NSC含量随火后时间的增加显著增加,叶片和细根的NSC含量分别在火后30年和火后17年与火烧前无显著差异,表明细根NSC含量从重度火烧干扰的影响中恢复得更快;火后时间对白桦叶片的NSC含量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比叶面积对叶片的NSC含量产生间接影响;火后时间对白桦细根NSC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pH和比叶面积间接产生.综上,火后时间对植物NSC含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器官差异性.该结果可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林火是北方森林更新的重要驱动因子,伴随着火烧产生的一系列产物,在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火后种子库中的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主要的更新和恢复途径,相比于草本植物和灌木,国内对于乔木的火后更新恢复研究较少.该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落叶松,Larix gmelinii)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热激、火烧灰、光照三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双因素及三因素处理,探究其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势的影响.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方差分解,探究三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90 ℃ 5 min干热激的处理下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率(61.11%)最高,较对照提高21.11%,90 ℃ 5 min及以上的湿热激处理会使种子失活.火烧灰质量与兴安落叶松种子的萌发率呈正相关关系,1 g火烧灰的加入使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率高达71.1%,较对照提高了30%;光照与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率呈负相关关系,100%遮光状态下的种子萌发率较对照提高了 14.00%,0遮光则降低了 16.67%.在热激、火烧灰和光照的交互处理中,1 g火烧灰+100%遮光处理的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率(57%)最高,比对照高17%.(2)模型评估显示,在热激、火烧灰和光照交互作用中,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率因子贡献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火烧灰>干热激>光照>湿热激,分别解释了方差分解模型33.0%、31.8%、20.3%、14.9%的非生物多功能性变异.灰分是最主要的非生物驱动因子,在95%置信区间内,因子重要性排序为:火烧灰添加(1.00 g)>干热激(60 ℃ 3 min)>遮光度(0)>湿热激(90 ℃ 3 min)>湿热激(60 ℃ 3 min)>遮光度(100%)>火烧灰添加(0.25 g)>干热激(120 ℃ 3 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