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网格释放法:对挛缩瘢痕进行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一项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已有报道称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可以成功改善瘢痕挛缩对关节功能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激光代替手术来解决某些特定部位的瘢痕挛缩问题。然而,目前激光疗效未知,使其较难在临床上应用。该文为一项针对由挛缩性瘢痕导致关节功能受限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研究者采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和“三维网格释放”治疗方案治疗10例患者的11个关节。患者平均接受了2.27次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关节活动度(ROM)平均改善程度为19.13°(P<0.02)。研究记录到有6例患者在接受激光治疗后ROM 即刻增加8.53°(P<0.02),并且在接下来2~3个月的随访中ROM 的平均改善程度达到13.58°(P<0.02)。因此,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可改善患者挛缩性瘢痕的功能并维持至少6 个月的效果,说明“三维网格释放”有助于规范治疗流程。这种治疗方式是微创的,有可能成为目前治疗轻度瘢痕挛缩的一种补充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采用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Deep FX+Active FX+CW)治疗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采用CW模式和(或)Active FX模式磨削瘢痕边缘,采用Active FX模式和Deep FX模式扫描痤疮瘢痕累及区域,治疗3~5次,每次间隔时间≥3个月。由2名未参与研究的主治医师分别采用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量表(GAIS)和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5次后复诊时的照片进行评分。GAIS评估痤疮瘢痕及面部整体肤质,总分为-1~3分,-1分表示恶化,3分表示非常显著改善;ECCA评估痤疮瘢痕的严重程度和密集程度,评分越高越严重。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由患者对治疗后即刻的疼痛进行评分(0~10分),0分表示完全不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统计结痂期、红斑期及色素沉着和痤疮样皮疹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治疗前、后ECCA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男16例,女59例,年龄(27.2±6.2)岁(19~49岁)。3~5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12例痤疮瘢痕及面部整体肤质为非常显著改善,34例为显著改善,24例为一般改善,5例为无效,GAIS评分为(1.62±0.77)分。治疗前ECCA评分为(157.20±18.89)分,治疗后为(138.93±23.6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41, P<0.001)。疼痛评分为(4.65±1.52)分,治疗后2~4 h自然消退。结痂期为(6.65±0.89) d;红斑期为(3.09±0.70)周;色素沉着发生率为1.3%(1/75),持续时间4个月;痤疮样皮疹发生率为16.0%(12/75),症状明显者外用夫西地酸等可明显缓解。无水疱、色素减退、细菌或病毒感染、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 结论: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预见性护理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瘢痕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瘢痕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90例瘢痕患者,均采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90例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采用 χ2检验及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护理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4/45),与对照组的33.33%(15/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73, P=0.004);试验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38.08±0.62)分,与对照组(26.22±1.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面对维度的评分比对照组高,而屈服、回避维度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瘢痕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并促使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的强脉冲光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序贯治疗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的序贯治疗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创面愈合后4~8周开始接受序贯治疗,根据每次治疗前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选择治疗方式,若血管分布≥2分,厚度<2分,则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若血管分布≥2分,厚度≥2分,则给予强脉冲光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若血管分布<2分,厚度≥2分,则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若血管分布<2分,厚度<2分,则治疗结束。强脉冲光治疗每个月1次,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3个月1次。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用VSS、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和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疗效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瘢痕越严重。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强脉冲光及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次数,患者治疗结束时瘢痕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 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 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12~54岁。序贯治疗结束后患者VSS评分中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t=15.00、11.90、15.59、9.46、39.24, P均<0.001);OSAS评分中血管分布、色泽、厚度、粗糙度、柔软度、表面积、总体评价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t=14.89、10.82、9.54、7.23、16.97、8.60、16.42、25.08, P均<0.001);PSAS评分中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不规则、总体评价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t=26.40、24.53、16.54、12.18、12.25、21.04、22.00、29.38, P均<0.001)。患者治疗期间共进行强脉冲光治疗(4.00±1.22)次(2~6次),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2.54±1.00)次(0~5次),治疗结束时瘢痕形成时间为(13.82±2.98)个月(8~20个月)。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共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皮肤水疱4例、感染1例,未出现即刻皮损、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瘢痕加重等不良反应。 结论: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的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外观及质地,减轻患者疼痛和瘙痒症状,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脂肪干细胞胶移植治疗瘢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脂肪干细胞胶(SVF-Gel)移植治疗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治疗的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治疗:增生性瘢痕采用Scaar FX模式治疗,能量80~150 mJ,频率250 Hz,密度3%;浅表性和萎缩性瘢痕采用Deep FX模式治疗,能量30~50 mJ,频率300 Hz,密度为5%;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存在瘢痕挛缩的位置,采用超脉冲模式进行人工点阵技术治疗,能量150~175 mJ,频率40 Hz,孔与孔间距离为4~5 mm,每孔治疗时间2~3 s。浅表性和萎缩性瘢痕上述治疗共进行2次,增生性瘢痕上述治疗共进行3次,每次间隔2个月。首次激光治疗后30 d左右移植SVF-Gel治疗瘢痕:抽取大腿脂肪组织制备成SVF-Gel,于瘢痕基底层和瘢痕内深层进行多点多隧道注射。于全部治疗结束后6个月复诊并评价治疗效果,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评分,同时测定治疗后瘢痕皮肤与邻近正常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差值,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 ± s表示,治疗前、后VSS评分和TEWL差值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11.2)岁。30例中浅表性瘢痕10例、增生性瘢痕10例、萎缩性瘢痕10例,瘢痕形成时间(17.5±4.5)个月。(1)浅表性瘢痕治疗后VSS评分为(1.8±0.7)分,低于治疗前的(4.7±0.8)分( t=9.26, P=0.001);治疗后瘢痕皮肤与正常皮肤TEWL差值为(2.48±0.61)g·m -2·h -1,低于治疗前的(6.85±1.17) g·m -2·h -1( t=13.28, P<0.001)。(2)增生性瘢痕治疗后VSS评分为(3.9±1.1)分,低于治疗前的(10.6±1.7)分( t=9.37, P=0.001);治疗后瘢痕皮肤与正常皮肤TEWL差值为(4.91±0.87) g·m -2·h -1,低于治疗前的(9.92±0.75) g·m -2·h -1( t=18.22, P<0.001)。(3)萎缩性瘢痕治疗后VSS评分为(3.5±1.2)分,低于治疗前的(7.7±2.3)分( t=5.81, P=0.005);治疗后瘢痕皮肤与正常皮肤TEWL差值为(3.73±1.22) g·m -2·h -1,低于治疗前的(6.52±1.51) g·m -2·h -1( t=9.52, P=0.001)。 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SVF-Gel移植治疗瘢痕效果确切,对瘢痕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以及瘢痕皮肤屏障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应用数字振镜系统提高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仪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点阵激光治疗仪广泛使用基于模拟PID控制器的驱动器来控制振镜,将激光脉冲以点阵图形的方式扫描人体组织表面,以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然而,这类振镜驱动器由无源元件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它们只能单向接收点阵激光治疗仪中控系统的扫描定位指令,并且通常只能通过比较电路对振镜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这可能会降低点阵激光治疗仪的安全性.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首先分析并总结了振镜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机理,以及这些故障对点阵激光治疗仪安全运行的影响.接着,在数字振镜驱动器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振镜系统故障诊断策略的不足,提出了自适应限位保护、线圈断路故障诊断、基于二次握手的通信超时故障诊断以及振镜控制超时故障诊断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提高了点阵激光治疗仪扫描手具的整体安全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保护策略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剥脱性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背景 不同剥脱性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临床资料有限.目的 探讨不同剥脱性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7月-2022年 8月在解放军医学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激光中心采用剥脱性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二氧化碳点阵激光(Deep模式,能量密度12.5~22.5 mJ,光斑密度 5%~10%)、铒像素激光(能量 800~1400 mJ,能量密度 3~6 J/cm2)及等离子体射频(滚动式功率60~70 W,3~4遍/次),间隔 1~12个月治疗 2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照片采用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helle d'E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e,ECCA)评分以评估疗效,并根据ECCA评分下降率,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 61例患者,治疗前 ECCA评分为(110.16±30.54)分,2次治疗后为(85.98±25.03)分(P<0.001),临床有效率为 31.15%.Logistic回归提示治疗前ECCA评分是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97,95%CI:0.090~0.976,P=0.046),而年龄对治疗效果无显著影响.结论 剥脱性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有较好疗效,治疗前ECCA评分是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面部损伤的早期瘢痕顺序防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探讨面部各种外伤(包括刀割伤、动物咬伤、烧伤等)导致的面部愈合创面,在早期使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后顺序联合使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35例面部浅表外伤愈合者,在创面愈合14d后开始使用IPL治疗5次,间隔1月1次,后如创面有瘢痕隆起,使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5次,间隔45d 1次.通过治疗前后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疗程结束后3个月,患者的VSS评分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8例患者对疗效满意,2例患者因治疗后出现局部水泡,后色素沉着,6个月后复诊消失,治疗结束对疗效较为满意.结论 针对面部外伤,在创面愈合早期,一般为14d左右即可开始使用IPL进行瘢痕的预防治疗,5次治疗后如有瘢痕隆起皮面,可使用CO2点阵激光重建瘢痕,具有操作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小且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与曲安奈德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点阵式二氧化碳(CO2)激光与曲安奈德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的疗效、副作用及复发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妇科门诊VLS患者63例,其中29例给予点阵式CO2激光治疗3次作为激光组;34例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6周作为药物组.并采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瘙痒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第1次治疗后瘙痒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程结束后1、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性交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皮肤弹性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第1次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时间[(6.86±4.21)d]少于药物组[(9.79±6.47)d](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激光组病变部位皲裂/皮肤黏膜瘀斑改善率(93.10%,27/29)高于药物组(74.19%,23/31) (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19个月.激光组6例(20.69%,6/29)治疗后局部不适伴轻度充血或肿胀,均无需治疗,72 h内自然消失,无副损伤、出血、感染及溃疡等.药物组3例(8.82%,3/34)用药后外阴灼烧感、刺痛或瘙痒加重,停止用药;6例(19.35%,6/31)轻度刺激感,对症治疗好转,1例(3.23%,1/31)血管扩张,无继发感染、萎缩及色素沉着等.结论 点阵式CO2激光可作为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与局部类固醇药物比较,改善症状较快,改善皮肤弹性稍好,但后者副作用稍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阵式CO2激光与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点阵式CO2激光与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因外阴白色病变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99例患者,其中49例采用点阵式CO2激光治疗(实验组),50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月及总疗程结束后1月、3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DLQI评分、FSDS-R评分,以及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第1次治疗后1月及总疗程结束后1月、3月的VAS评分、FSDS-R评分、DL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1月及总疗程结束后1月、3月,实验组的性交痛评分及FSDS-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皮肤颜色改变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08%、6.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8.00%,破溃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点阵式CO2激光和聚焦超声均为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有效方法.在短期改善性交痛、提高性生活满意度方面,激光效果更明显;皮肤颜色改变方面,焦超声可能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