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常规磨削方法治疗,观察组用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素B1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皮肤VISIA检测、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37例(77.08%),低于观察组44例(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ECC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9/48),毛孔和紫质两项指标分别为(32.25±8.41)分、(18.24±5.12)分,均高于观察组4.17%(2/48)、(28.24±7.52)分、(15.63±4.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达木单抗治疗Blau综合征1家系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证者男,1岁9个月,周身丘疹1年半,面部、躯干及四肢密集分布米粒大小红色扁平光滑丘疹。无发热或关节肿痛。先证者姐姐,7岁,2岁时出现双手指关节肿痛,间断发热时周身出现丘疹,热退后丘疹可逐步消退。先证者母亲,27岁,幼时出现双手指关节肿痛,逐渐出现双手指关节畸形,12岁后间断出现膝关节肿痛,周身未出现明显皮疹。3例患者眼科及系统查体无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其姐姐与母亲在NOD2基因第4号外显子存在一杂合错义变异c.1001G>A(p.R334Q)。诊断:Blau综合征。治疗:先证者全身外用润肤乳,随访52周,未出现关节肿痛及眼部症状,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红斑及凹陷性瘢痕。先证者姐姐及母亲分别给予阿达木单抗40 mg、80 mg皮下注射,1周后分别注射20 mg、40 mg,之后每2周分别注射20 mg、40 mg。治疗12周随访,先证者姐姐及母亲关节肿痛较前明显减轻,先证者姐姐皮疹基本消退。随访至52周,先证者姐姐无关节肿痛及皮疹,先证者母亲膝关节无肿痛,双手指关节畸形无改变。先证者姐姐及母亲在治疗中未出现眼部症状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睑松弛矫正同期行眉间降肌部分切除、自体真皮填充治疗眉间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睑松弛矫正同期行眉间降肌部分切除、自体真皮填充治疗眉间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整形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伴有明显眉间动、静态皱纹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通过眉下切口或重睑术矫正上睑松弛,同期行眉间降肌(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内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将切除的上睑皮肤组织去表皮制成真皮条或真皮块,填充于眉间真皮下矫正眉间纹。术后对患者眉间皱纹动、静态改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37~57岁,平均47.3岁。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13个月,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较好的矫正,眉间动、静态纹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对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后眉间有针眼样凹陷性瘢痕,未予处理;1例眉间有轻微隆起,术后6个月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后改善;2例眉间轻度低平,未予处理;2例额眉间皮肤感觉麻木,在3个月后逐渐自行改善。结论:上睑松弛矫正同期切除部分眉间降肌,并以自体真皮填充眉间纹,可有效改善眼周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保留主乳腺导管的微小切口矫正乳头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主乳腺导管的微小切口乳头凹陷矫正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乳头凹陷女性患者35例(63侧),年龄20~33岁,平均25.2岁。在牵拉出凹陷乳头根部周围乳晕区行微小放射状切口,不切除皮肤,彻底分离松解、切断引起乳头凹陷缩短的纤维束,保留主乳腺导管,在乳头颈基底周围行牢固的环形荷包缝合,自制乳头保护支撑器,将乳头牵拉悬吊2~6个月。结果:35例患者63侧乳头凹陷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无乳头缺血坏死。1例术后3周一侧出现轻度红肿,经换药对症治疗后红肿消退。平均随诊39个月,拆除乳头保护支撑器,2侧(2/63)有一定程度复发,其余乳头形态理想,无明显瘢痕,乳头感觉较好,保留哺乳功能。结论:保留主乳腺导管的微小切口乳头凹陷矫正手术微创安全、痛苦小、同时保留哺乳功能,临床效果满意,特别适合Ⅰ、Ⅱ型乳头凹陷的矫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OOM-SAJT)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OOM-SAJT固定技术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均为有重睑成形术需求的初次手术患者或埋线法重睑术后患者。术中均打开眶隔,对眶隔残端进行修剪,暴露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SAJT)。将切口下唇真皮深层与眼轮匝肌层固定在SAJT上。术后观察重睑的对称性、流畅度、是否脱落或变浅、伤口的愈合情况、瘢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384例,其中男136例,女1 248例,年龄17~45岁。初次重睑术患者1 173例,二次修复患者211例。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明显淤血肿胀。术后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重睑脱落或变浅12例,重睑皱襞不对称8例,重睑皱襞不流畅9例,其余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自然上翘,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瘢痕及肉条现象。结论:OOM-SAJT固定技术可形成接近生理性重睑的解剖结构,具有术式易于操作、解剖结构辨识清晰、重睑线成形稳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眶隔外侧脂肪释放内侧转移治疗上睑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用释放后眶隔外团脂肪矫正上睑凹陷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承德市口腔医院医学美容科就诊的上睑凹陷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54岁,平均43岁。对26例患者行外团眶隔脂肪释放反向折叠重置术,将脂肪放置于上睑凹陷处,眶隔在中外侧做约4 mm切口,尽量保证眶隔完整。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照片进行比较,观察上睑凹陷的矫正效果及上睑形态。结果:2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后6个月,19例患者效果满意;6例患者因脂肪不足效果有改善;1例患者因脂肪量太少,填充不到位效果欠佳,后用自体脂肪移植得到改善。结论:外团眶隔脂肪释放反向折叠重置术矫正上睑凹陷,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眶隔脂肪重置在下睑袋术中矫正泪槽及睑颊沟畸形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重置法在下睑袋成形术中矫正泪槽及睑颊沟畸形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形美容科对下睑袋合并泪槽及睑颊沟凹陷畸形患者72例(男10例,女62例,年龄32~66岁,平均48岁),松解泪槽韧带及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释放眶隔脂肪,将眶隔膜及脂肪向下推进平铺,重置于眶下区骨膜瓣下,填充沟槽凹陷。结果:72例手术切口均愈合,双侧眼部形态自然、对称,睑颊部过渡良好,轮廓线呈单凸型曲线,切口瘢痕不明显。6~24个月随访,5例失访;1例出现单侧下睑睑袋复发,6个月后再次手术修复后改善;1例出现轻微下睑退缩,按摩理疗随时间增长自行好转;其余65例泪槽沟睑颊沟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66例(91.67%)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松解泪槽韧带及眼轮匝肌限制韧带并进行眶隔重置,对于矫正下睑袋伴泪槽及睑颊沟畸形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金微针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到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江苏省泗洪县顾医生皮肤美容诊所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18~35 (20.42±3.16)岁,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每次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前先行瘢痕松解术,对照组直接行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共3次。在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患者误工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情况经两个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 Z=2.742, P=0.006),两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效果(平均秩34.74)优于对照组(平均秩23.88)。两组误工时间经 t检验,3次治疗后两组误工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黄金微针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中冷空气冷却的止痛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冷空气冷却在CO 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时,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2021年6—8月,深圳德悦诊所皮肤科对患有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24~41岁,平均28岁)用CO 2点阵激光自身半面对照治疗,右面为对照组,仅用5%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左面为联合组,5%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冷空气冷却仪止痛。分别于术中、术后即刻、术后15 min、术后30 min、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评估舒适度及不良反应。 结果:皮肤表面温度比较:治疗术中,联合组为(33.1±1.3) ℃,对照组为(36.9±0.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即刻:联合组为(35.1±1.3) ℃,对照组为(36.4±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反应的比较:术后即刻红斑严重程度(VISIA值)比较:联合组为(48.7±8.4) ℃,对照组为(54.8±8.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即刻渗液(盲评分值):联合组为(6.2±1.6) ℃,对照组为(7.8±1.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红斑严重程度(VISIA分值):联合组为(46.9±6.6) ℃,对照组为(51.8±6.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色素沉着严重程度(VISIA分值):联合组为(48.9±8.8) ℃,对照组为(51.4±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面部疼痛评分联合组较对照组低。 结论:冷空气冷却可在CO 2点阵治疗过程中明显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色素沉着和红斑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灶性脉络膜炎中炎症病灶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的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多灶性脉络膜炎(MFC)中炎症病灶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MFC患者46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8.30±8.97)岁。既往确诊MFC 29例,因出现新发症状再次就诊;无明确既往病史17例,为首次就诊。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参照文献并综合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将MFC病灶分为活动性CNV病灶、非活动性CNV病灶、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分别为31 (34.4%,31/90)、12 (13.3%,12/90)、26 (28.9%,26/90)、90 (100.0%,90/90)只眼。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19只眼。总结分析炎症病灶与CNV病灶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表现。FFA、OCTA检查之间CNV病灶检出率比较采用Wilcoxon秩检验。结果:活动性炎症病灶、活动性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黄白色病灶以及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中均可见荧光素渗漏;OCT检查,病灶处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隆起、边界不清,合并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积液;OCTA检查,活动性炎症病灶各层血管组织无血流信号,活动性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非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病灶边界清楚,不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荧光着染、无荧光素渗漏;OCT检查,非活动性CNV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隆起病灶,非活动性炎症表现为轻度RPE增生形成的瘢痕或萎缩形成的外层结构凹陷;OCTA检查,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可见斑片状血流信号丢失或透见下方血流信号,非活动性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MFC活动性炎症病灶及活动性CNV病灶多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FFA可见荧光素渗漏;OCT可见隆起的病灶边界不清;OCTA可明确CNV或炎症病灶的性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