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博华基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运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杨博华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多与瘀有关,并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将DPN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湿热痹阻,脉络阻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阳气亏虚,寒凝血瘀"3个方面.DPN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证,杨教授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上提出"以虫之性,辨证通络"的观点,寒虫入络、清热逐瘀,平虫行络、无损气阴,热虫通络、制寒补虚,以达到"祛瘀不伤正,攻利而不伐"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兵法奇正看中医治法思想与分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子》最早提出“奇正”概念,《孙子兵法》将其用于分类、概括兵法.受其影响,中医学也将“奇正”概念用于分类事物.根据“奇正”概念的基本精神,可从思想原理角度将中医治法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疾病的病邪、病性等采取性质相反、直接对抗的方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来源于兵法中的正法,与处理事务的常规相符合,可称为“正治法”;一是采用非直接对抗的,而是顺从疾病的病邪、病位或病势等方面的特性,或是根据机体整体联系等认识而治的方法,如因势利导、火郁发之、阳病治阴等,来源于兵法中的奇兵,与处理事务的常规有所不同,可称为“奇治法”.深入理解中医各种治法的思想原理,对于完善中医治疗学体系以及正确运用这些治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名方麻黄升麻汤临证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麻黄升麻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第357条,本治医不识证、妄用攻伐,邪陷厥阴而阳脱阴竭、上热下寒之误治变证,且以“喉咽不利、唾脓血”为主症的危急之病.笔者参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对原著条文的深入分析,参考现代解剖生理,佐以临床验案,以期对肺热脾寒、上热下寒、正虚阳郁之人,罹患上感(上呼吸道感染)之症的临证机理作一探讨,力图病证结合,拓展治疗思路,藉愈鼻咽常见之疾,以切临证治病之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热下寒之汗证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2岁.就诊日期:2017年7月29日(正值三伏天).主诉:动辄头面部汗出伴下半身寒凉10余年.病史: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半身寒凉伴头面部汗出,在某社区医院以围绝经期综合征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缓解,后未进行系统诊治.刻下症:面部红赤,语声高亢而气短,头面部汗出浸衣,手中执帕不停擦拭,上着短袖,下身穿双层厚秋裤和毛袜,纳尚可,大便不成形,夜寐欠安,舌红、苔白厚,脉沉细.否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病史.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汗证(上热下寒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火论治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痤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从火邪探讨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痤疮的中医病机及治疗,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结合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肺经蕴热、肝郁化火、脾胃湿热之实火及肝肾阴虚、心肾不交、上热下寒之虚火两个方面论述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痤疮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治法方药,并举一验案佐证.[结果]火邪是致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痤疮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包括肝脾肺之实火、肾之虚火,可分别治以清泄肺火、泻火解郁、辛开苦降、补肾之阴阳,临床疗效显著.验案中患者为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雄激素血症,面部痤疮明显,选方二至丸和杞菊地黄汤滋补肝肾,疗效较显.[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具有损容性的痤疮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本文从火邪论治该病,有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辨证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治法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肾脏病复杂多变的疾病过程中,疾病有本质与征象一致者,如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虚证见虚象,实证见实象;也有本质和现象不一致者,如真热假寒证、真寒假热证、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前者的治疗临床上较易把握,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种治疗方法是逆其表象而治,故称着逆治法,又叫正治法.而后者治疗则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方法,是顺从疾病的表象而治,故称从治法,又称反治法.由于后则表象与证候的本质不一致,需要透过现象抓助本质,方能克敌制胜.由于临床上运用此法有一定难度,故在此备细论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寒热错杂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经穴红外热图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寒热错杂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之经穴红外热图特征及病证本质.[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消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中医科的30例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与33例相对健康者,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对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并用红外热成像系统采集不同穴位/部位皮温,对2组温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双侧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相对温度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左侧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相对温度均值低于右侧的对应穴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观察组整体温度较对照组低,尤其以左右肝俞穴、胃俞穴、脾俞穴温度差异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均值上看,观察组左右期门、左右天枢、左右足三里、肝、胃相对温度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左右巨髎、脾相对温度较对照组高.[结论]NERD寒热错杂证病机与肝、脾、胃三脏腑阳气不足有关,因阳气不足,内生郁滞,久而化热,形成上热下寒、外热内寒之寒热错杂、虚实交错之象,使疾病迁延不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化疗药物的药效特性论治恶性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据WHO年报资料显示:在全球看来,当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表现为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甚至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癌谱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常见肿瘤并存的现象,其中对大多数恶性肿瘤而言,化疗药物成为了中晚期及术后的辅助疗法.结合临床观察,正如中医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理论,可猜测化疗药物的寒热与肿瘤的阴阳之性之间存在关联趋同性,这种特性有助于促进肿瘤的治疗疗效.根据“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中医辨证,结合西医中肿瘤的好发部位、病理类型等辨别肿瘤的寒热之性,然后针对性地分析化疗药物的寒热属性,将化疗药物的寒热及肿瘤的温凉之性相结合,从而对肿瘤有更好的“穿透力”、“破坏力”,甚至对淋巴及远处转移达到一种更好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格致余论》指导下的内伤杂病临证与调摄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善治杂病闻名.他以《内经》中的“火热致病”病机理论和“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为源流,承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等医家学说,在临证中结合地域特色并针砭时弊,撰写了代表作《格致余论》.本文整理全书重要学术思想及医案所载药物,总结朱丹溪论治杂病多从脾胃入手,强调杂病之生理特性为“阳有余阴不足”,其病因病机为“相火妄动”与“气血痰瘀阻滞”,立“顾护脾阴以重视脾胃为本”为杂病治疗大法,滋补脾阴不忘顾护脾气(阳).通过颐养情志安藏相火,治火先辨虚实,分别运用“火郁发之”“热者寒之”和“滋阴降火”等不同治法指导遣方用药,佐以“和血疏气、导痰行滞”法以祛邪通达,并以“畅情志、节饮食、顺应四时”等养生调摄诸法贯穿始终.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扶内伤,祛外邪,重调摄”的独到见解为现代中医杂病的临床施治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重要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杂病论》火热辨证论治体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伤寒杂病论》对火热的理、法、方、药、煎服调护等方面已有较全面的认识和论述,其病因不越外因、内因,不内外因;病机不离实火、阴火、夹杂火、虚火、浮火,并对火热的演变规律及脏腑热已有较清晰的认识;治疗秉承“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热者寒之,内服外用,不犯禁忌,以求保胃气,存津液;方药主以寒凉,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简便廉验;煎服调护,强调因证制宜,以效为度,顾护正气,中病即止.相关论述已初步形成了火热的辨证论治体系,散在可见卫气营血及三焦之雏形,为后世温病学的产生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