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燥湿同源"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同源"学说内容丰富,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诸如"肝肾同源""血水同源""营卫同源"等.其中,燥与湿两者在中医学理论中关系尤为密切,诸多现代疾病的发病均与两者相关,因此,全面理解燥与湿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梳理相关文献,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挖掘"燥湿同源"的理论依据,认为该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燥可生湿"与"湿可化燥"2个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医者需灵活运用此理论,既要见燥防湿,又要遇湿防燥.针对以湿或燥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医者从湿与燥的同源性、共存性及相互转化的角度进行辨证和治疗.这一理论不仅深化了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随着对"燥湿同源"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将愈发突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药食同源中药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血不利则为水"解析月经后期合带下病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月经后期、带下病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常伴见发生,多缠绵难愈.《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从血水同源互化,血水同病互治角度为本病治疗提供了思路.从生理上讲,水即津液,津血同源,同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病理情况下,血与水既可以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可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甚或相因为病,揭示了月经后期合带下病"病血"和"病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利水不忘活血基本大法.具体治疗原则是"去水,其经自下",因而月经后期合带下病应先治带下.由于"带下俱是湿症",临床用药多用"燥湿、利湿、渗湿"祛湿三法,同时配伍焦山楂等活血化瘀之品.病程日久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取其"血不利则为水"之意,肝脾肾三脏共调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佛手的品种源流及药用食用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功效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结果 表明,佛手别名众多,元以前一直存在佛手与香橼混用的现象,至元朝时期才从性味功效上将二者区分开来,基原与今用品种一致,佛手乃枸橼的变种.对佛手原植物形态的记载,以“状如人手,有指”为主要特征.佛手的产地一直较为稳定,以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为主产区.佛手的药用炮制加工方法记载较少,沿用至今的仅为蒸制,此法可降低辛燥之性;食疗品加工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潮州老香黄为代表.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历代本草描述与之基本一致.该文考证结果可对佛手正本清源,历代佛手的炮制加工及性味功效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岭南流派外感证治特点探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岭南流派在外感证治上独树一帜.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岭南风土、人群体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天热地湿,湿热相合"与"四时不正,愆阳所积"等动静相合的独特岭南风土塑造了"阳外而阴内,阳浮而阴闭"的岭南人群体质特征.基于此,岭南医家逐步形成"善用燥湿、温中,罕用辛散、攻逐,遣药轻清灵巧"等独特的遣药特点,多主张剂量宜轻,重视药食同源,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外感证治,代表医家有刘仕昌、甄梦初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脾论治肾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同源"治疗糖尿病肾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草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草果Tsaoko Fructus是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为云南道地药材,应用广泛,具燥湿温中、截疟除痰功效,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糖和调脂等药理作用,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酚、黄酮、二苯基庚烷和双环壬烷类等.现代研究认为,与其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胃肠道系统,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酚类物质.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念,基于草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植物亲缘、药效、药性、配伍、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草果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1,8-桉油精、柠檬醛、2-癸烯醛、香叶醛、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等为其可能的质量标志物,为草果质量评价和研究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脾胰-胃-肠"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多从"消渴"出发,以传统的上、中、下三消论治,继而"脾胰同源"理论的提出揭示了2 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虚胰病.现代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小肠内分泌细胞、肠道菌群等均有密切的联系.葛根芩连汤本为治疗协热下利之方,现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其健脾升清、调和脾胃、燥湿厚肠之功与其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调节肠道菌群之功不谋而合,因此本文通过结合2 型糖尿病的病机、葛根芩连汤的方义及现代研究,基于"脾胰-胃-肠"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 型糖尿病的理论机制,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